“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对中国OFDI的影响分析

2020-04-07 03:50黄素洁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一带一路

黄素洁

【摘要】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现状。第二部分梳理了“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各行业建设的现状。第三部分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是如何影响中国对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基础设施“一带一路”直接对外投资

一、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现状

2017 年末,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543.98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5%。存量位列前十的国家是: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老挝、巴基斯坦、缅甸、柬埔寨、阿联酋、泰国。同比增长近三层,涉及领域泛。就微观层面来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7 个国家近3000 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涉及国民经济17 个行业大类,当年累计投资201.7 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2.7%。主要投向新加坡、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阿联酋等国家。近五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807.3 亿美元。

二、“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的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相关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日渐紧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增长态势,但不同行业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交通业发展指数平稳上升,未来有望持续增长;建筑业发展指数快速上涨,规模与增速指标逆转了该行业逐年递减的趋势;能源业发展指数波动上升,电力领域依然是各国关注和发展的重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将更受欢迎;公用事业发展指数涨幅最大,电信建设增长势头迅猛,通信与水处理领域发展空间巨大。交通业历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全球2.5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中,1.15万亿美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8-2017 年间“一带一路”国家交通业产值持续上升,由2008年的1606.5亿美元增长至2017 年的2321.5 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7.3%[ 数据来自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 2017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筑行业发展平稳,行业总产值逐年上升,2017 年建筑业产值为5570 亿美元,同比增长5.19%,其中非居民建筑产值占比60%,居民建筑产值占比40%。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业发展指数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能源业规模与增速指标自2011年后有所放缓,并于2016年在能源业项目热度指标的推动下逐步回暖。2017提升幅度较大。2013以来,在公用事业行业,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放开电信市场的管制,电信业建设增长迅猛,通讯设施和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政府私有化进程持续推进,跨国运营商和国际资本的增加,吸引了多国电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如China Mobile、 Movistar、Orange 等。

三、“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

(一)东道国基础设施影响市场利用型外商直接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影响分为短期和长期效应。从短期来看,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在有效需求不足、要素和资源闲置的状况下,还会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振兴投资国的经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带动母国从事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可以通过刺激东道国国民收入的增长,使满足东道国各类需求的直接投资增加。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消除地区之间的自然地理障碍,缩短地理空间距离,通过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产生深化分工、促进竞争、形成知识外溢,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李萍,2011)。据世界银行测算,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0%,GDP增长率将提高一个百分点(沈梦溪,2016)。东道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提升可以带来市场利用型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多。

(二)东道国基础设施影响要素利用型外商直接投资

在全球價值链分工体系下,母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要素和资源的重新整合,不断优化原有价值链和形成新的价值链,以保持或增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裴长洪,2009)。UNCTAD研究结果显示,一国利用外资存量与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意味着吸引外资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提高参与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白光裕,2015)。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使得产品不同生产环节和阶段,被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完成最终产品和服务提供之前,“中间环节和阶段”需要经过多次跨境流动。电力、通讯以及交通等各种基础设施成为一国与外界建立市场联系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载体(周浩,2012)。东道国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要素利用型投资:一是降低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二是提高市场进入的便利程度。东道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和其他资产上的要素越充裕、价格越便宜、通向外界的基础设施越便利,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越多,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越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成本和风险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海外区位投资,实“一带一路”国家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首要考虑因素,显得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平, 王春晖, 于国才.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J]. 世界经济, 2011(05):95-118.

[2]沈梦溪.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和应对之策[J]. 国际贸易, 2016(11):35-39.

[3]裴长洪. 吸引外商投资的新增长点:理论与实践依据——最近几年外商投资重要特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 2009(4):30-41.

[4]白光裕, 庄芮. 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投资关系研究中国的视角[J]. 国际贸易, 2015(期):16-20.

[5]周浩, 郑筱婷. 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铁路提速的证据[J]. 世界经济, 2012, 000(001):78-97.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一带一路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