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的党性研究

2020-04-07 03:50范文瀚陶霞飞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作风建设党的建设

范文瀚 陶霞飞

【摘要】党的建设关系着人民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促进党建设的科学、民主,符合人民的需要。青年大学生是祖国和人民的未来栋梁,加强我党自身的建设和青年大学生的党性培养,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关键词】党的建设;作风建设;青年培养

引言

观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新生到成熟,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逐步成熟,实践的过程。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变革,青年大学生在这些变革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针对青年大学生的党性研究,对我们党的组织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为什么吸收先进的青年大学生入党

绝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自觉意识到党性,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与社会、国家和党保持一致性,能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先进的青年大学生入党,不仅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具有重要影响,更关系着党的事业发展,国家民族的未来。

(一)促进党组织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党的理论不只是理论的论据,同时也是对社会矛盾的表达,是对人民利益诉求的一种解决方案。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促使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党员对社会矛盾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虽然青年大学生党员理论掌握较为薄弱,但在党的理论学习与理解中不断的提升自身党性修养,为党的理论建设发展提升孕育新生的萌芽。

(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传承与发展。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在文化素质层面较以往的人民群众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也由于自身的生活环境,成长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同社会底层联系较为紧密。青年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强,在关于国家政策,我党执政方针的理解和推行上起着重要作用。

(三)促进社会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青年的发展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青年的价值观体现着未来社会主流思潮的方向。大学生党员群体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和精神信仰,他们的理念与思想与青年群体更容易引起共鸣,对社会青年能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引导其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激发社会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二、青年大学生党员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一)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应具备的觉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势与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有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青年的参与,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吸收青年大学生入党,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任务。

(二)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之间的差异逐步显现,为消除矛盾所做出的改革必然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领导集体,需要青年党员的担当,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最终强起来。

(三)党的建设离不开青年党员的奉献。如何去实行新的发展,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的先进性和革命领导地位不动摇。要求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不能变,党要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围绕人民的利益进行改革,确保党走在人民的队伍中去,这需要青年党员的政治立场坚定,继承和发扬共产党员不畏艰险,艰苦朴素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

三、青年学生的党性培养现实需求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党组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灵魂,带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时代特色,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就强调了我们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解决矛盾的过程。通过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促使社会良性发展。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开展学习教育,扩大党的公信力度,实事求是的落实工作。

(二)必须适时改革创新组织建设的方法, 吸引优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结构布局逐渐合理,各行业都得到长足发展。吸引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选人的标准应當放弃原有的出身,地位等。人才作为软实力储备的资源,有了人,我们的后续工作可以开展,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新鲜血液去调动。优秀人才的引进,可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改革方向的明确化。

(三)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吸引青年的重点。通过改革发展,我们看到了党组织建设的生命力,面对执政能力,党的先进性建设,我们正在逐步完善组织制度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地跟中国共产党走,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青年的价值选择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首先是青年的崛起。青年只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共产主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引导下,通过深化理论学习促进思想升华。助推体制变革中不适宜社会发展部分,着力时代发展的国情、社情、民意,坚持党的领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勤文,丁为,梁本哲,冷再心.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机制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4):32-34.

[2]金书娟.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8(01):9-11.

[3]阳国亮,赵君,莫坷.努力构建大学生党员全程化全方位长效教育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19-21.

[4]董洪亮. 严把大学生入党质量关[N]. 人民日报,2017-07-13(018).

[5]刘素娜,周江平.关于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31-33.

作者简介:范文瀚(1986— ),男,汉族,重庆市璧山人,法学硕士,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猜你喜欢
作风建设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