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0-04-07 03:50谢耄宜陈涉洋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

谢耄宜 陈涉洋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项重要职能, 因此, 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及特征, 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功能, 并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及特征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一般来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一)不可预测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是社会环境变化、疾病谱变化等综合因素导致的, 往往突然发生, 无法预测。事件发生之初, 人们对其严重程度、危害程度, 都是未知的。

(二)公共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初可能只是一个具体的病历或者案例, 但是因其传染性或不可预测性, 在现代传播媒介的作用下, 会迅速成为一种公共事件, 引起整个社会的恐慌或关注, 成为政府面对的重要公共事件。

(三)危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先对公众的健康产生实质或潜在的威胁。其次, 往往会引起恐慌和焦虑, 对公众的心理造成伤害。其三, 对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损失。

(四)联动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不是某一地区、某一部门所能掌控的事情, 涉及多部门, 多领域, 需要卫生、教育、工商、餐饮、航空等多部门联动作战。

(五)政治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处理得不好不仅会使事态蔓延, 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形象。因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应在政治全局的高度审视和处理事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功能

(一)导向功能。一是通过价值观念导向, 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价值认同。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 大众传媒发挥着重大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传播, 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维护稳定等价值观念融入传播内容作用于受众, 使人们普遍信奉和认可这种价值观念, 并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实现其对价值观念的认同。二是通过政策导向, 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政治认同。在突发事件中, 人們的许多思想问题与他们对党和政府出台的方针、政策产生误解或认识不足有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把党在非常时期的政策及时有效地宣传到群众中去, 帮助群众增强政策观念, 并能自觉按照政策办事, 以避免因对政策的理解不当而影响政策措施的执行。

(二)凝聚功能。一是通过团体凝聚, 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集体意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提出并大力宣传应急处置的具体目标, 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地把自己的日常行为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价值目标联系起来, 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 建立起个人与社会的认同关系, 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 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集体意识, 产生强大的团体向心力。二是通过主人翁精神凝聚, 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主体意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使人们明确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己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主体, 从而将这种主人翁意识集聚成一种精神动力, 使每个人都能以这种精神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

(三)激励功能。一是通过民族精神激励, 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人们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是激发人们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二是通过榜样激励, 激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人们的斗志。各级职能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力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及其感人事迹, 用典型的示范作用来带动突发事件中的受害者努力战胜灾难, 以先进典型的事迹来感染和鼓舞救援人员迎难而上。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大课。高校要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将爱国情、报国志转化为刻苦学习、勇于开拓的实际行动。通过深入系统地总结和学习抗击疫情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敬业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将抗击疫情期间彰显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深深植根于内心,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二是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增强抵抗力。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时机,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使大学生自觉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要组织生态、环境、生物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学生,通过精品慕课、官方抖音等载体,以视频的方式生动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生命观教育,要以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作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

三是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当前的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各种谣言满天飞,面对社会突发事件, 学生容易变得担心、害怕, 并迷茫不知所措,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缺乏对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了解和信息的准确把握。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回应学生的关切,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中来。

【参考文献】

[1]叶云霞.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探析[D]. 华东理工大学, 2014.

[2]刘生明. 新形势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管理的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19):100-101.

[3]曹宇巍. 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J]. 教育探索(12):129-131.

作者简介:谢耄宜(1983—),男,湖南娄底人,保险职业学院保险系教师,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涉洋(1998—)男,湖南娄底人,保险职业学院保险系学生。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