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双语课程改革探索

2020-04-07 03:50陆燕萍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语留学生一带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催生了众多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文化体验课程是对外汉语或专业学习的先导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来华留学生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当前来华留学生的现状,分析了双语文化体验课教学中留学生层次参次不齐、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国际化教学水平不高等主要问题,提出教学目标精准化、教学设计系统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考核过程化、教学师资国际化等改革措施,以提高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走出去”的战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体验课程改革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brought many overseas students to China to further study. The Chinese cultural experience course plays a pilot role in the study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other major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jor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bilingual cultural experience courses, such as uneven levels of foreign students , inadequate 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 teaching without high level. It proposes precise teaching goals, systematic teaching design,   project-based teaching content, process-based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internationalized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better serve our country's "go global" strategy.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cultural experience; curriculum reform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使中国与沿线丝路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16年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明要积极地与沿线国家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着力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把我国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首选的留学目的地。因此“一带一路”倡议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构建中国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顶层设计,使中国教育逐步“走出去”,使之在更高层次、更广阔的全球范围促进国际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一、双语文化体验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培养高素质来华留学生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一带一路”目前沿线国家达到64 个(不含中国),涵盖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东欧及北非。这64个国家实际使用56种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使用的各种民族语言达2400多种。尽管存在语言多样性,但民心相通是重要基础,语言是文化交流、知识传递和技能学习的载体,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双语教学的中国文化体验课程有助于增强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有助于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语言习得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是全面培养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二)促进高校国际教育的发展

以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开展中国文化的双语教学是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摆脱了抽象的理论教学,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变得具体而可触摸,另一方面助推了对外汉语教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为对外汉语的推广应用带来机遇并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双语的文化体验课客观上要求授课老师合理设置中文和英文讲解的比例,需要授课老师拓展自身的国际教育理念、提升国际教学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教师的国际化发展必然促进高校的国际教育发展,提升高校的国际化水平。

(三)助推中国文化的传播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中外文化“融合”、中外 民心“相通”,离不开文化先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为主的中国文化体验课程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帮助留学生知华、亲华、友华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差异中相互碰撞中,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与包容,中国文化才能“走出去”,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现状

(一)沿线来华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虽然规模不大,当是数量稳步增长。据统计,2016年,在华留学生总人数超过44万人,沿线64国在华留学生共20.8万。仅2年之后,2018年,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名留学生来华学习,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总数为26.06万,占留学总人數的52.95%。此外,中国政府的奖学金杠杆作用显著,来自182个国家6.3万名留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在中国学习。

(二)以学历教育和中短期技能学习为主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历教育,另一类是中短期非学历教育项目,即跨境技术技能培训。2018年,来华的学历生25.81万,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52.44%,同比增长6.86%,主要分布在工科、管理、理科、艺术和农学等专业,如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教育部合作,开设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老挝整建制班级。 相较于学历教育项目,中短期非学历技能培训也吸引了大量的沿线来华留学生。 在浙江省内,诸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唯一的职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18年招收南非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留学生,学制一年。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中的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比例基本持平,主要进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訓。

(三)生源层次逐步提升

过去几年,“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主要通过留学服务中介机构或合作企业联合培养等渠道,与高校对接,主要学习专业技能和对外汉语。而近几年来,随着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的人数增加,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学生的层次也在逐步提升,除了能源、交通、通讯、制造等方面的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攻读学历课程,研究生课程人数也逐步增多。

三、双语文化体验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学生层次参次不齐

前几年来华生源大多低于本科层次,而且不同批次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留学生基础不同、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语言能力等差异较大,即使近几年生源质量有所提升, 但是总体上来华留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与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相比较,尚存一定的差距。此外,不同地市的高校为争取生源完成国际化教育指标,甚至会降低入学标准和准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差异。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双语文化体验课程的定位往往属于中国文化导入课程,其设置内容趋同性较大,如中国书画、剪纸艺术、中国武术、中国戏曲、中国茶艺等。因中国地域差异和留学生个体差异,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和感悟也不尽相同,因而需要设置统一的大纲、规范的课程标准、前后衔接的课程内容等,作为教学质量的准绳,从而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体验课程。

(三) 国际化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对留学生传授中国文化,不仅要求授课老师有过硬的专业领域知识和本领,还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进行教学。如果是配备翻译助教进行团队教学的话,翻译助教除了熟练翻译所授内容,还必须精通相应的中国文化课,才能跨越文化鸿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亦是双语文化体验课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双语文化体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教学目标精准化

基于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参差不齐,个体差异等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力求教学目标精准化。 可根据留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汉语水平,分层分类确立教学目标。对于汉语零基础或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留学生,主要以英文授课为主,只要求其能粗浅地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能掌握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内涵,并能用双语表达部分关键词,诸如节日文化和饮食文化中的词汇。对于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或专业水平的留学生,可确立相对高一些的教学目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留学生的双语课程中可适度提高汉语讲解的比例,文化体验课除了一些广适性的剪纸、书法、武术等,可以适度加深茶艺体验、茶叶评审、葡萄酒品鉴、戏曲欣赏等与旅游专业相关度高的课程内容,使留学生的文化体验更深刻、与专业的相关性更紧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发展需求的学生需要。

(二)教学设计系统化

鉴于文化体验课的定位是文化导入课程,为以后的专业技术学习服务,而体验课的课程体系不是十分科学、严谨,客观是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地设置英语和汉语在教学中的比重,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理解力确立教学内容,尊重留学生的文化信仰和生活习惯,找到中国文化和留学生所属国文化的共同之处作为契合点,产生共情。在教学设计中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现代文化中的先进理念等融入教学内容,形成思政融入课堂的大格局,将文化自信传播出去。积极编写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教材。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形成自己的文化板块,不同地区的高校可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和本校的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编写教材,诸如北方高校可让留学生体验冰雪文化,南方高校可让留学生体验茶艺文化。同时教材要体现文化体验课程与专业相衔接,融入专业特色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技术教学对双语中国文化体验课的重视度,提升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

(三)教学内容项目化

顾名思义,体验课程重在体验、实践,因此教学内容以生活实际和专业需要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法开展项目化教学。摒弃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只讲授涉及到本项目的知识点,明确项目的要求,强化项目的实践操练,例如在体验茶艺课时,在学习冲泡茶的过程中将动作逐一分解,学中做,做中学,边讲边做,帮助留学生了解茶的功能与作用,并穿插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某个动作的意义与文化内涵,以此提升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技能,甚至可采用先做后讲的形式帮助留学生掌握茶艺表演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以留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参与度、实践性。授课老师主要起到引导、组织和小结等作用,合理掌控上课节奏和进度,确保留学生的体验效果,并辅以相关的实际操作练习,通过课堂反馈、答疑、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跟踪留学生的学习效果,使留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相关技能,达到预设的项目化课标,同时使教师在实践中优化项目化教案和课件等。

(四)教学考核过程化

对于留学生文化体验课程的考核,实施过程性评价,从多个角度观测留学生的学习质量,优化评价形式和内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核内容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考量:一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核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基本了解程度 ;二是实践操作方面,主要考核留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三是职业素养方面,主要考核跨文化交际中对中国文化和习俗的遵重和执行情况。在考核中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全面评价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尤其是便捷的移动学习,在手机上完成签到、自主学习、测试、评教等,记录的不仅是成绩,还有累计的经验值,达到一定经验值可自动升级,从而实现过程性考核监督。摒弃一次性的终结性考核,设置考核比例的合理占比,诸如过程成绩占60%,终结成绩占40%,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师资国际化

随着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师资国际化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主要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来实现。通过与国外的教育部门合作或境外合作办学的院校或中介机构,引进国外师资力量,与国内教师合作,设立国际师资培训基地,提供跨国教学与学术活动的机会,培训国内教师的外语能力,增加与国内教师的课堂教学磨合,提升国内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在高校内部,注重内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优先考虑有留学背景或海外工作经历的教师及外语教师,尤其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的培养,诸如参加国际师资培训、对外汉语培训或中短期海外进修。同时通过制度保障等措施,提高双语课的课时津贴来吸引、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人文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参与双语课程教学。 同时定期组织外语教师和相关的中国文化课老师进行研讨、交流、磨合,共同商讨双语文化体验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五、结束语

双语教学的中国文化体验课的改革不可一蹴而就,是个动态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来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总体变化确立改革思路和方法。从教学层面精准化地确立教学目标,系统化地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项目化的教学内容,侧重形成性评价,打造国际化师资,从而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体验课的教学质量,为后续的专业课和技能培训打好基础,形成国际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输出”的留学生,服务于国家“走出去”的战略。

【参考文献】

[1]徐华,黄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J].高职教育,2015(4):143-145.

[2]冯宝晶.“一带一路”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理念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3):67-71.

[3]王甜甜.目的語环境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浙留学生汉语习得研究:以义乌为例[J].高教学刊,2018(12):1-3.

[4]陆颖.“一带一路”来华高职留学生教育:现状、问题级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64-67.

[5]宋春子.“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文化体验课程教学探究[J].才智,2019(11):42.

本文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基于“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的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国文化体验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G2019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陆燕萍(1977—)女,讲师,硕士,杭州职业技术学院,310018,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双语留学生一带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留学生的“捡”生活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