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反思

2020-04-07 03:50张荣芝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法治道德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的产生对武汉市、湖北省甚至是整个中国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探寻事件产生背后的深层原因,进一步落实到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工作中,是笔者想要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道德意识责任感承担义务

2020年伊始,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四名病例打破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短短几天的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迅速侵占整个中国,一场全民抗疫战斗迅速打响。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更应该带给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一线教学人员,这场无硝烟的战斗更值得我们省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后的社会原因

一个事件的产生,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本文主要探析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同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意识之间的关系。故此,医学等方面的角度我们暂且不考虑,仅从社会原因这一方面来进行阐明。

(一)人类内心中的好奇感

每个人都是一名好奇宝宝,人类从出生开始,便会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求的欲望。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的产生,源于华南海鲜市场,在那里,有很多的野味在出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市场存在?因为人类有这样的需求,而存在这些需求的人,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保持着对野味的好奇心而去尝试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野味趋之若鹜。

(二)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征服与挑战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经历了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的。人类最初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生产工具也比较落后。因此,对大自然、对天地都秉持一种敬畏的态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从自然界中不断获取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我们逐渐开始改造自然,但在改造的过程中,人类内心的欲望不断强大,逐渐试图挑战并征服自然。而在挑战与征服的过程中,不免采用了一些不当的方式与手段。在对待野生动物的捕杀与买卖过程中,一些人无所不用其极,肆意妄为,没有任何的人性和底线可言。

(三)一些人的道德意识不强,加速了病例的传播

原本只是在武汉市的海鲜市场发现的病毒,2020年1月17日开始,存在4例病毒。但是,截止到2020年2月4日,湖北省已累计13522人数,死亡人数414人。十八天的时间,数据已翻了好几倍。为何被感染人数会如此激烈地上升?除却医务人员紧缺、医疗器械不足等客观原因,民众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民众的道德感意识不是很强,没有对他人生命的敬畏感,疫情发生时期,正值中国的春运时期,武汉的很多民众都想要赶回老家探亲访友,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出行会给他人的生命、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国家带来怎样的损失和灾难。因此,如果民众能够早日有一点警觉意识,保持对他人、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态度,病例的传播速度便会大大降低。

此外,除了武汉市民之外,还有一些不良的商贩在疫情发生之后仍然贩卖野生动物,,或者有的民众则不听从专家的建议,进行亲友之间的聚众活动。据权威媒体报道:群众聚集活动导致的疫情传染不在少数。这些事例都无不表明民众的道德意识较弱对疫情的传播有着很大影响。

二、加强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几个方面

(一)善待动物,同自然和谐相处

从远古时代到当今日益发达的文明社会,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远古时期甚至封建社会,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人类敬畏自然,尊崇自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内心当中的欲望在不断膨胀、扩张,欲望得不到满足,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探寻、索取,希望得到更多,开采更多,可以满足自身各方面的满足感,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我已经对自然进行了征服,我们人类无所不能,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无能为力。对待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矿产、山川、河流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开采,丝毫不考虑后果,严重背离可持续发展理念。1988年发生洪灾、2003年非典的大肆侵袭、禽流感病毒、非洲猪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类对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获取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遗憾的是,在人类已知“蝙蝠身上携带多种病毒并且可以跨种传播。”的情形下,野味市场依然存在,野味需求量有增无减,人类真的再一次尝到了“人祸”的苦果。在人类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将自然界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也再一次感受到来自然界的无情“报复”。这也真正地印证了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谈到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人类啊,善待动物,又何尝不是善待我们自己?

(二)善待英雄们,善待他人

一场疫情,让我们见证了万千百态。有人把妈妈和外公都借给大家,独自一人在家过节。有人把六岁的孩子扔在家里,夫妻双双奔赴前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汗水早已将衣服浸湿,几个小时连续工作,身体将近虚脱。这些医护人员们正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抗疫的最前线同死神抢人。出于对医护人员的尊重与敬意,四川等多地出台对于医护人员子女的优惠政策,在医护人员子女中高考可以加分这一问题上,许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极不公平的表现。中高考一分都可以拉开很多差距,何况是10分。学生的声音引发了我的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重视成绩,希望有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但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如若没有医护人员们废寝忘食地在一线拼命,我们又怎么可以安心地宅在家里进行线上教学,汲取知识的力量呢?他们也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老人需要陪伴、照顾。他们选择了义无反顾冲在最前沿,守护着我们的健康,真的是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对待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生命的人,我们不光應当给予口头的尊敬,更应该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是他们的努力和前仆后继,才有我们的安宁。

试想,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考虑,所有医护人员都呆在家里不去救人,会发生什么惨状,我们还有安宁之日吗?对他人的辛苦多一份理解与尊重,对他人多一份善待,不也是在善待我们自己吗?

(三)善待生命,担当使命

一场疫情,让中国力量和速度再次被世界感叹:短短十多天时间“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成。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全国多个省份紧急调派医疗队前往武汉支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迎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前方有人在拼命,后方依然有“短板”拉扯着这些人的努力。湖南一女子于1月13日前往武汉,并留宿在离疫情发源地——华南海鲜市场仅2公里的酒店。她却隐瞒了这一事实。随着时间推移,该女子一家3代9口人,相继被确诊感染。经公安局民警反复做工作,她才道出去过武汉的事实。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尺之室焚于星火。”100个人里,有80个人同仇敌忾,严防死守;18个人麻木不仁,无所畏惧;2个人极度自私,到处祸害。那么这80个人的努力就会经过那18个人,葬送于那2个人的手中。

在疫情面前,总有一些人觉得无关紧要,也总有一些人想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大赚一笔,黑心口罩、谎报行程、隐瞒病情……类似的事件太多,生命、责任、正义这些字眼在她们眼里似乎远远没有金钱重要。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开始有了对于生命问题的思考,对生命的意义也在试图进行探寻,但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死亡这个字眼似乎离他们很久远,在面对疫情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在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也对学生进行了生命观的教育,但在数据面前,学生对生命的无价性感受尚浅,如若学生真正地有体悟、有深刻地感受,便不会对“医护人员子女加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持有比较激烈的态度,便也能真正意识到这项政策的用意。

三、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作为一线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让学生的思想受到鼓舞,更为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担当自身的使命与价值上。疫情肆虐,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小区保安坚守岗位,社区志愿者们勇挑重担,我们又该做到什么?如何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疫情过去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变得对他人、社会、国家更有利?这才是最终我们要着力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面对疫情,有的同学不噤会问:“我们又不是医生,又不会治病救人。“我们怎么可以為疫情做贡献,实在是有心无力呀。其实,抗击疫情,不仅仅是医护人员这一个群体努力便可以取得良好成效。终南山、李兰娟等医疗团队的艰辛奋战、各省市人民的物资捐助、口罩加工厂人员的不懈工作、志愿者团队的勇敢执着、清洁工人的任劳任怨、全国人民的安家驻扎,所有这一切,都是抗疫工作取得重要成效的不可或缺要素。

在防护疫情取得重要成效的关键时期,更愿这张没有硝烟的战斗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帮助初中生在这人生的关键时期树立更好的三观,将来也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大写的人!

作者简介:张荣芝,中共党员,山西文水人,1991年5月生,中学二级教师,现任教于福州时代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