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后过劳成因

2020-04-07 03:50胡耀坤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成因现象

【摘要】近年来,关于因过劳而导致过劳死或引发严重一些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和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的是90后群体,分析当前处于过劳状态的90后群体的过劳成因,并提出企业可以采用彈性的工作方式和柔性的管理以及设立心理咨询辅导等员工福利服务,避免或减缓90后员工过劳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过劳成因90后工作压力心理压力

引言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但与此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越来的问题出现,过劳问题便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过劳事件的出现,已经引起了我国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开展了众多研究,也建立了针对过劳问题研究的学术组织和平台,如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和适度劳动研究学会的成立,为我国学者进行过劳研究和适度劳动研究提供了交流和研究合作平台。尽管我国目前对于过劳现象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总体依然不足,迫切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1]。尤其纵览现有研究成果,很少有针对90后群体的过劳现象研究,因此本文选取90后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过劳成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 文献回顾

在过劳概念的界定上,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黄河(2010)认为过劳就是过度疲劳[3],而王艾青(2009)为代表的学者则侧重将过劳视为过度劳动[4],孟续泽(2014)认为过劳是长时间的疲劳无法经短暂的休息而恢复导致的疲劳状态[5]。在对众多学者对过劳定义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过劳是一种疲劳状态,由于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且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导致劳动者对劳动者身心和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进而引发一些急性疾病或原有疾病突发情况,包括长时间工作、高负荷和压力大等特征的一种状态。

而关于人们过劳成因的研究,王丹(2010)认为过劳是由于人的社会属性和和自然属性两者间的冲突和矛盾,在当前社会经济形态和制度环境下的显性化[6];孟续泽、杨河清(2012)则认为过劳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压力和现代工资制度的激励机制导致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以致过劳[7]。此外,王欣、杨河清(2016)认为过劳成因中除了长时间的工作造成身体疲劳,还包含有精神负担大造成的心理疲劳[8]。综述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得知过劳成因主要包含工作时间、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以及成就动机等因素。而对于90后群体过劳的原因,目前学术界还缺乏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分析当前90后群体过劳的原因,丰富过劳领域的相关文献内容。

三 90后“过劳”成因分析

相对于80后群体的过劳现象,90后群体的过劳现象的主要特征是工作时间长和熬夜,尤其是报复性熬夜。已有学者的研究证明,过劳问题的背后都体现了心理因素的影响。面临生活成本的压力和长时间的工作,对于初入职场的90后群体,为了应对生活成本的压力和对个人价值的实现的渴望,使其不得不选择长时间的工作,即便自身处于过劳状态也依然坚持。但长时间的工作和滋长的负面情绪极易使得他们在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疲劳状态,同时90后群体中的很多人认为自身身体条件较好,而忽视身体和心理疲劳带给他们的伤害,最终引发猝死或突发心脏病等意外。

除了工作时间长之外,较大的心理压力也是造成90后群体过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在外独自打拼的90后群体,很容易让其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很多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心理压力的危害,认为只有长时间工作才会造成疲劳,但除了身体疲劳,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压力的存在也会造成心理疲劳,严重时也会引发过劳问题[9]。对于90后群体而言,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90后群体,工作经验的缺乏和较高的生活成本很容易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即便意识到心理压力的存在,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和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使得他们继续忍受心理压力带来的心理疲劳,再加上长时间的工作造成的疲劳,进而使得他们处于并长期处于过劳状态。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的90后群体,长时间工作后虽然通过充分的休息以实现身体机能的恢复,但心理压力却少有合适的途径发泄,所以为了发泄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得报复性熬夜现象在90后群体很常见,但熬夜加剧了他们的身体疲劳状态。所以本文认为较大的心理压力也是造成90后群体过劳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四 总结

90后群体虽然不是我国目前存在过劳现象的主要受害主体,但对其过劳成因的研究依然具有必要性,因为过劳引起的死亡或其他突发疾病并不是短时间内造成的,正是由于长期处在过劳状态才使得在以后的某一时刻引发猝死或其他意外的发生。本文通过对90后群体存在的过劳现象的分析,工作时间长和心理压力大是当前90后群体过劳的主要原因,在通过对90后群体过劳原因的分析基础上,为缓解或消除过劳现象,企业可以通过实行弹性工作制、提供心理辅导咨询以及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帮助企业避免或减缓过劳对90后员工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提供员工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可以帮助员工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减弱或消除心理压力,也帮助企业减少员工因心理压力过大而选择一些极端行为带来的风险最后,希望本文的结论可以在以后开展对90后群体过劳现象的研究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河清.我国过劳问题严重,亟须加强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4(03):85-88.

[2]魏秋雨,郝艳华,吴群红,梁立波,一鸣,费洁,师梦丽.医生过劳及其量表研究的进展综述[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12):56-58.

[3]黄河.从劳动时间论员工“过劳”现象及其防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 (9) :17-23.

[4]王艾青.过度劳动的经验分析及其对就业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03):43-47.

[5]孟续铎,李付俊.劳动者的工作生活质量与过劳问题——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03):6-10.

[6]王丹. 我国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7]孟续铎,杨河清.工作时间的演变模型及当代特征[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85-90.

[8]王欣,杨河清.对企业中“强制自发性”型员工“过劳”的研究[J].软科学,2016,30(10):104-108.

[9]张春雨,张进辅,张苹平,张静秋.员工过劳现象的形成机理与管理方法——立足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09):30-34.

作者简介:胡耀坤(1993—),男,汉族,河南开封籍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成因现象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猜谜语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