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霸权和平交替及原因分析

2020-04-07 03:50王旭倩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霸权英美英国

【摘要】英国自19世纪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到二战结束把霸权让位给美国,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英美之间虽然存在局部冲突,但是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成功地实现了霸权的和平交替。究其原因可以从三方面考虑,首先是地缘政治因素,其次是血緣因素,最后是美国的崛起方式,尤其是自由贸易在国家崛起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英美关系霸权交替自由贸易

自古以来,各个大国之间就存在权力的不断争霸,究其原因就是利益的纷争,就像修昔底德所说:无论国家之间或者个人之间,利益的一致是最可靠的结合”。近代以来,英国虽然在19世纪确立了世界霸权,但是面临着多重挑战,法国、俄国和德国都是传统的争霸国,甚至引发了世界大战。英国面临美国与其争霸时,先后经历了与美国抗衡、合作与权力的和平交替三个阶段。

一、英美霸权的和平交替

第一阶段是英美抗衡,自1783年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英美关系的特点是冲突纠纷居多,权力纷争不断。美国独立之后,英国虽然结束了在美国的殖民统治,但是依然虎视眈眈,等待时机卷土重来,英国凭借着强大的实力,不断对美国进行打压,英美之间不时发生冲突。1812年—1814年的第二次英美战争就是典型的例证,1812年6月18日,美国对英宣战,第二次英美战争爆发,而这场战争是在欧洲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进行的,这种国际形式对美国十分有利,英国在这时忙于欧洲陆战,分散了英国的诸多兵力,然而1814年6月拿破仑被反法同盟击败后,英国开始集中兵力打压美国,8月英军占领华盛顿,并且烧毁白宫及国会大厦,给美国带来极大的打击,并且在海战中,英国利用强大的海军封锁了新英格兰以南海岸。最后,由于美国顽强抵抗,双方停战,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带来了契机,但是通过这次战争,双方都认识到无法战胜对方,英国难以用物力打垮美国,这就为19世纪英国开启向美国转移霸权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美国在1832年推出“门罗主义”,与此相适应的还有“孤立主义”,这就意味着整个19世纪美国保持一种避强攻弱的对外态势,不干涉欧洲事务,但是对美洲逐渐建立“美洲体系”,比如1846年美国对墨西哥发动战争,索取了墨西哥的大量领土。但是自从美国内战开始,两国关系又开始恶化,纷争不断,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英国虽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向南方各州提供战舰和私掠船只,给美国政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英国实力下降,美国实力上涨。

第二阶段是英美合作与冲突共存,但是总体上英美之间走向和解,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阶段英国实力逐渐下降,英国在国际上处于孤立地位,需要寻求美国的帮助,一战又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美国在这一时期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实力迅速上涨,一战中奉行孤立主义,远离战争的威胁。具体而言,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带来了一场财富生成方式的革命,电力、钢铁和化学工业蓬勃兴起,工业生产取代贸易成为最有效和最快的增值财富的方式,而美国恰恰抓住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在军事方面,19世纪90年代马汉提出著名的海权论,“海权历史,就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由此可见,他认为海军是一个国家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国必须建立海上优势地位。

相比之下的英国在这一阶段逐渐在走下坡路,到19世纪末,英国启动了向美国转让世界霸权的进程,并且需要美国的支持,英美开始走向和解之路。在非洲地区,19世纪末英国为了争夺南非殖民地而与布尔人之间展开的英布战争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对,只有美国在暗地里帮助英国,美国出口了大量的军事物资,英国从中获利颇多。在美洲地区,美国发动海外扩张的第一次战争——美西战争时,欧洲列强表示强烈的反对,但是英国不仅仅保持了中立,还暗中施以援手。在中国问题上,英国对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利益均沾的要求表示积极地支持。

由此可见,英美在这一时期走向和解,互相支持对方,这也是英国基于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加之利用英美之间的历史渊源和语言文化的相似性,都主张是优秀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而不得不调整对策,对美妥协,与美和解,也体现了在这时期,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迫使英国逐步退让自己的霸权。

第三阶段是英美权力和平交替,从一战结束到二战结束。一战结束,英美之间的实力出现了较大的差距。英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代价,导致了国内生产力下降、海外资产减少和海外市场萎缩等情况,英国的实力大大下降。相比之下,美国通过一战变成了世界大国,并且在经济总量上超过大英帝国,还一举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努力构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实在这阶段,英美霸权的转移已经开始,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在1930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规定,美国和英国每拥有五艘主力舰,日本就允许拥有三艘主力舰,比例为5:5:3,如果美国要拥有18艘重型巡洋舰,英美则分别可以拥有15和12艘。由此可见,美国已经赶上英国的海军水平,甚至超越。到二战期间,美国在战争中确立了霸权国家的地位,英国则失去了霸权国家的地位,逐渐退出了一流强国的行列。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英国最终完成了霸权的转移,二战之后,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领头羊,而英国此时经济状况不佳,背负沉重的外债,殖民地要求独立的呼声不断高涨,与此同时面临着冷战的压力,并不具备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于是,战后冷战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的建立等等标志着英国与美国霸权的完全转移。

二、原因分析

英美两国用了近200年的时间,成功地实现了霸权的交替,其中不免有冲突和矛盾,但是双方都进行了内部的不断调整,所以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权力之争,总体上实现了霸权的和平交替,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地缘政治因素。在英美霸权的交替过程中,地缘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英美两国分别处于欧洲和美洲,相距较远,又有大西洋相隔。美国的地理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洋与空间距离是美国与欧洲的天然屏障,为保护美国远离复杂的欧洲地缘政治斗争,提供了安全缓冲。英国更关心距离自己较近的国家对自身的威胁,比如欧洲大陆国家,所以近代以来英国的外交政策中孤立主义、均势政策盛行,相比之下,对于相距较远的美国的崛起,采取了容忍的态度。所以地理位置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正如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所处的近乎是真空的大陆,毗邻的是弱国,又有两大洋将虎视眈眈的强权隔离在外”。大洋的存在让美国大大得益于“均势”下的欧洲,“美国没有面临需要与之抗衡的对等势力”,从而避免陷入欧洲的安全困境。但是地缘政治因素不是关键性因素,这是因为英国作为一个海洋强国,跨越大西洋并非难事。地理因素只是英美在霸权的交替过程中的因素之一。

其次,血缘文化因素在英美霸权的交替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美国在独立之前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五月花号”载着一批满怀希望的英国人来到美洲本土,成为北美洲最早的一批移民者,后来随着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多,形成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基础的美利坚民族,而且英美之间有相同的语言、文化传统和共有理念。英美相近的文化背景和共有理念塑造了由和解到合作的过程,两国在历史互动中逐渐形成了认同机制的构建,通过认同的建构与变迁顺利实现了英美权力的和平转移。 实际上,英美之间虽然拥有类似的血缘和文化,甚至宗教,但是在19世纪的大部部分时间里并没有文化认同。只是由于从19世纪后期开始国际形式骤变,德国两度崛起形成巨大的威慑迫使英美不得不调整战略协调彼此间的利益,组成强大的联盟应对德国的挑战。由此可见,血缘文化因素只是为英美霸权的交替提供了条件,加之国际形式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欧陆强国—德国对英国地位的挑战,所以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英美两国选择建立共同的历史记忆,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英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英美之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成功实现霸权的交替提供了基础。

最后,美国的崛起方式。美国霸权的挑战模式决定了是和平方式还是战争方式,美国自1783年独立,到二战结束后全面取代英国的霸权地位,用了将近200年的时间,这是美国作为崛起国逐渐强大的过程,美国的崛起过程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即“韬光养晦”,正如法利德·扎克利亚 认为“内战后美国政府力量过于弱小导致美国无法在对外关系上有所建树,而随着经济发展、政府机构改革以及府院权力的转变,美国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长期积攒的国家力量使得美国一跃成为难以匹敌的世界大国”。美国的崛起方式采用的是长时段渐进式的模式,有别于德国崛起对英国的直接挑战,客观上让英国人更容易接受。相比美国通过克制与审慎树立起来的“洁身自好”的新兴大国形象,两度崛起的德国几乎与整个欧洲国际社会为敌,而且动摇了欧洲乃至世界的秩序,它咄咄逼人的挑战姿态、不正义的作为以及负面的国际形象,自然会令英国对远在重洋之外的新大陆上的美国投去赞赏的眼光。

除此之外,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挑战英国主导的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美国利用英国的货币结算体系和自由贸易规则,积极发展同英国的经贸、金融关系,使两国各得所需,共同获益。 自由贸易在国家崛起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查德·罗斯克兰在《贸易国的崛起》一书中指出:历史上,国家可以通过军事领土扩张和自由贸易两种手段发展并崛起。在他看来,随着合作和贸易为国家带来的收益远超军事竞争和领土扩张,一种崭新的“贸易世界”能够摆脱历史上国家崛起的恶性循环,为国家间的合作寻找到新的方式。对于新兴的崛起国来说,本国的贸易政策符合传统守成国的贸易政策,一方面增加了本国的利益,另一方面,避免了崛起过程中的直接对抗,英美霸权的和平交替正是遵循了这一点。

三、结语

英美霸权的和平交替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崛起的过程中,要韬光养晦,保持自身的独立,同时加强与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确保政治的稳定性,加强文化联系。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各个方面在不断强大,但是称霸绝对不是中国的目的,中美之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具有可能性的。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不能以先有的规律和经验来推测历史的发展,国情不同,外部环境不同,历史的发展走向也可以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3]祝宏俊.“修昔底德陷阱”的陷阱 [J].江海学刊,2016(4).

[4]U.S.Department of State,”The London Naval Conference,1930”,https://history.state.gov/milestones/1921-1936/london-naval-conf.

[5]潘兴明.英美霸权转移的历史考察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會科学版),2015(5).

[6]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7](美)法利德·扎克利亚.从财富到权力 [M].门华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8]梁军、章博.试论大国霸权的和平转移——以英美互动为个案 [J].社会主义研究,2008(4).

[9]李志永.以合作共赢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创新 [J].兰州学刊,2019(9).

作者简介:王旭倩(1995-),女,汉族,河北衡水市人,研究生,世界史硕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欧洲文明研究院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霸权英美英国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英国的环保
“量子霸权”之谜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