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盟各国对一带一路看法相异的原因

2020-04-07 03:50朱芮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缅甸倡议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目的是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布后,很多东盟国家纷纷加入,但是东盟十国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却分为三类——积极响应,谨慎观望,怀疑否定。本文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东盟各国的历史、政治、地缘、经济等来探究态度有差异的可能原因,为今后“一带一路”的更好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东盟国情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努力实现沿线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更加安全高效,以形成更高水平的陆海空交流网络。同时使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更有效的提升,建立高品质、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域网。以使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的深入,人文交流更加的广泛。

从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全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但即使是在一带一路中与中国关系最紧密的东盟国家,各国对一带一路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包括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等在内的国家持有一致的观点,即“丝绸之路的复兴必将使亚洲地区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它将为这些国家带来幸福,繁荣和团结”。但是,该倡议也受到了大量的质疑。菲律宾销量最高的报纸“询问者”的报道之一将“一带一路”倡议描述为特洛伊木马,它将危及该国领土的完整性。

关于一带一路的观点在东盟国家中因国而异。一些研究东盟的学者总结出了来自各个东盟成员国的三类回应:热情,谨慎积极和持怀疑态度。柬埔寨,老挝和泰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处于“热情”群体中; 被视为“谨慎积极”的国家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而菲律宾,越南和缅甸被认为“持怀疑态度”。虽然缅甸与中国没有领土争端,但缅甸的人民对中国投资存在者负面情绪。

那么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存在分歧?本篇论文提出了一些可能解释上述问题的原因,列出了几个不同的可能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总结。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以及缅甸将在下面的段落中作为代表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有三种不同态度的典型东盟国家。此外,在这里必须提到,一个国家的视角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动态变化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国家之间政治或者经济的微妙变化可能就会造成政策巨变。因此本文的分析肯定是不够全面的,无法完全解释其中差异和变化,笔者认为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多样性有多种解释。

一、经济原因:各国在一带一路中获益程度不同

第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便是东盟各国在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上获益程度,东盟十国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双边贸易量因国而异,因此从经济利益角度看,每个国家也会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从数据上显示,泰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并且远超缅甸文莱等国的贸易额,反之,缅甸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中双边贸易额反倒一直在降低。

此外,泰国自2016年以来一直是一带一路与中国合作最密切的五大国之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被认为是东盟许多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财政援助来源之一。自1975年7月中国与泰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都非常重视双边关系的发展。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相继签订一系列贸易协议,两国贸易合作日益深化。进入21世纪,中泰双方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两国相继实行了对双边贸易90%以上的商品“零关税”的政策。从经济角度出发,为了能够继续扩大中泰两国的双标贸易,泰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看法是比较积极乐观的。

而近年来,中缅两国开展了水电、矿产和高铁等多个合作项目,但合作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经济上的快速崛起,中缅两国间的经贸往来逐渐增多。截至2016年7月底,中国(含香港地区)对缅甸协议投资总额约254亿美元,占缅甸吸引外资总额的近40%,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对缅投资额之和的约3.5倍。中国还是缅甸最大的外贸伙伴国和最大的出口对象国,中缅贸易额占缅甸外贸总额的30%以上。因此缅甸不希望未来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甚至是國家安全都要依赖中国,开始转向大国平衡外交,从而对一带一路总是持有比较悲观和怀疑的态度。

从经济角度出发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方面,一些东盟国家例如泰国想要继续扩大中泰的经济往来,因此更愿同中国进行一带一路的合作,而另一方面,如缅甸为了防止过于依赖中国而对自己国内的经济有损害,反倒持有怀疑的态度。

二、国内因素:各国国内的情况不同

第二个原因在于东盟所有成员国在历史、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方面都有不同的国情,而各国的外交政策与国内需求直接相关。以马来西亚为例,它与中国有巨大的贸易逆差。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越多,他们就能越能平衡贸易逆差。而就泰国而言,近年来中国是泰国游客最多的国家(如图3)。因此,泰国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展开,柬埔寨旅游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契机,数量庞大、消费需求旺盛的中国游客为柬埔寨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而且柬埔寨政府发布《2016—2020年吸引中国游客战略》及“China Ready”白皮书,用以指导本国旅游业增强接待中国游客的能力。2017年,中国正式成为柬埔寨最大国际客源地。而从历史上看,中国和柬埔寨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便同西哈努克建立起了珍贵情谊。

新加坡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新加坡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加坡自然而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要道和重要枢纽,在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带动下,新加坡也将获得繁荣发展的机会,互利共赢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要义,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一道实现共同合作发展的新格局。但是新加坡、印度和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在亚洲的三大贸易主要国,它们之间也是互相竞争的关系,其中,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竞争比较激烈,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及电子产品方面,这也许就是新加坡对一带一路持有谨慎态度的主要原因。

然而,尽管菲律宾也可以从一带一路获得巨大利益,但由于政治考虑,它必须保持谨慎态度。菲律宾的地理位置及其民族宗教构成使这个国家有着天然的危机感,菲律宾面积仅有29.97万平方公里,但是拥有7000多座岛屿。就民族宗教构成来看,菲律宾历史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和文化,由于西班牙人的殖民影响,菲律宾全国80%的人口信奉天主教,这也让其成为亚洲唯一一个信封天主教的国家。而环顾四周,菲律宾被马来西亚、印尼等穆斯林国家所包围,并且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的摩洛人也因为宗教问题而和北方统治者之间充满矛盾,许多人甚至认为自己“和印尼人的共同点更多”。这种地理分割所造成的管理困难以及与周边文化的异质性造就了菲律宾的生存危机感,这也使得它担心北部的大国---中国会对它的生存提供威胁。由于地域划分(南海主权问题)和与周边文化的异质性导致的统治困难,在菲律宾产生了生存危机感,这也将引发对邻国中国崛起的巨大担忧。

三、东盟的内部机制弱点

东盟成员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可以分为四类:1)愿意与中国接触的国家; 2)已经与中国合作实施一带一路的国家,3)不愿与中国接触的国家; 4)依旧在观望,持续研究和监测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发展的国家。

与欧盟相比,东盟是整合所有成员国的弱势联盟。无可否认,自1960年代东盟诞生以来,东盟作为一个集体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来获得国际认可。然而,它依然缺乏向心力来协调所有成员的不同利益,然后形成一个整体的整体力量。学界一般将东盟十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另外一部分是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如此划分一方面是根据它们加入东盟的时间,第一部分是东盟成立初期加入的国家,第二部分是后来加入东盟的国家;而另一方面是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前者的经济发展程度远远高于后面的四个国家。这种天然的差异问题也成为了东盟从上个世纪就在努力解决的首要事务,但是只是今日两边的差距依然存在。

尽管后来的四个国家整体上欢迎并支持一带一路,但对中国的担心仍然存在,即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会威胁到它们的生存。由缅甸ISIS主办的研讨会发布了一项建议,即在这四个国家之间建立一个多边机制,以克服中国与这四个州之间的不对称关系。 尽管这四个国家中大部分在一带一路上没有组织区域合作的能力,但缅甸具有地缘战略优势,可以使其发挥积极的外交作用。

因此,东盟大部分成员都倾向于单独谈判而非以整体合作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一带一路中与中国的合作也不例外,由于合作的程度不同有成员国都会对一带一路持有各种不同。

结论

三个不同因素的全部或部分都能导致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看法不同,它们包括:从一带一路中获得的经济利益不同会导致各国的意见不一,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也会让它们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同,东盟的内部机制也会使得各国对一带一路的看法有异。但是,以上论文的结论依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至今,虽然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总体持乐观态度,但相对于欧盟更关注经济利益,东盟各国更关心的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后是否存在潜在政治意图和地缘意图。因此,倡导一带一路实践中的合作性和非排他性可能是提高一带一路的积极声誉的可行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郝亚琳,傅勇涛.“一带一路”博鳌热词——记“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N],人民日报,2014-04-11(3)

[2]瑞邦.东盟区域货币合作难点浅析[J],时代金,》2010.1

[3]宋清润.中国是缅甸发展与和平的有力支持[N].文汇报,2016-08-17( 6)

[4]姜秀敏,梁译文.“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合作困境及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

[5]王文,刘典.柬埔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样板——关于柬埔寨经济与未来发展的实地调研报告[J].当代世界,2018.01

[6]战伟.“一带一路”战略下新加坡的战略地位分析[J].智库时代,2017.08

[7]邓靖,李敬.网络分析视角下中印新三国贸易竞争互补关系研究[J].亚太经济,2018.01

[8]馬燕冰、黄莺.菲律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3

作者简介:朱芮(1996—),女,汉族,湖北省咸宁市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全球化与国际公共事务。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缅甸倡议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缅甸非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