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视角下的剥夺

2020-04-07 03:50周一芸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者维度农民

周一芸

一.社会剥夺的概念:

社会学中的剥夺,是与医学上的剥夺(如失眠剥夺)和法律中的剥夺(如剥夺政治权利)等向区分的一种社会现象,及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因疾病、贫困、缺乏资源等原因,生理或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现象,称为社会剥夺。

不少西方学者的论述中贫困与社会剥夺基本是同义的。而是实际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新贫困”研究赋予了社会剥夺更深厚的内涵,剥夺不再仅仅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其外延扩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学者Townsend指出“贫困是一个被侵占奔波多的过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martya Sen 也认为“贫困者之所以贫困,根本在于穷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往往被系统性地剥夺,从而使他们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剥夺-劣势成为贫困研究的典型范式。

1.1社会剥夺的分类:

绝对剥夺:由于不公正的待遇,个人或群体的最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转光(偏重人际比较)

相对剥夺:指个人将自己与地位更高、条件更好的人比较时产生的不满情绪(心理研究范畴)

横向的相对剥夺:相对剥夺研究的参照群体通常是他人,这是一种横向的比较。

纵向的相对剥夺:个人可能通过与自己过去的状况对比而产生不如昔的感受,及纵向的相对剥夺感(Davies)

二、我国的社会剥夺的研究现状: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剥夺通常是指资产阶级对工人、农民经济上的掠夺,即经济上的阶级剥削行为。受其影响。我国较早的文献对阶级剥削进行探讨时也大量使用剥夺以此。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剥削制度在我国已经不复存在,阶级间的比多也淡出了人们的事业。近年来,社会剥夺受到我国冲突学派学者重视,他们运用剥夺理论体系来揭示和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几个重要社会、经济问题。例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机构组织的建设和管理问题和腐败问题等。

三、相对剥夺与绝对剥夺的测量

剥夺的概念说明了一种想象,但要明确物质或精神上的受剥夺程度,还需要进行具体测量。绝对剥夺和相对剥夺由于侧重不同,在测量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3.1绝对剥夺的测量方法:

绝对剥夺的测量以地域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并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多维度测量,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剥夺指数”指出,测量某一地区的剥夺状况实际就是测量该地区居民的剥夺状况。首先确认剥夺领域,如:收入、就业、健康、教育培训、住房负担、犯罪和居住环境七个维度。然后在各个领域中选取具体的可测指标(可测指标的条件:体现该领域的状况、能显示该种剥夺特点、能反应最新情况、能定期更新、能在一定区域内统计且能适用于其他地区等)实际测量过程建议用收缩估计来解决大型标准误差。之后,汇总各项指标测量结果得出各领域分数,再根据分数进行排名并将排名转换成特定的指数分布。最后为各领域的指数赋予相应权重变可以得出总的多重剥夺指数。(路径:指标-维度-区域)

3.2相对剥夺的测量方法

相对剥夺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不能直观地量化但可以通过心理测量的方法测算。

3.2.1.单维测量法:

通过建立普通适用的计算模型来对个人或群体的剥夺感进行测量,将收入差距带来的心里差异作为唯一的指标(简便、直观,但在指标上过于单一,没有考虑非货币因素)

3.2.2从单维走向多维:

一般采用两种形式:

(1)直接將单个指标拓展为多个指标,然后通过指数、权重等各维度测量结果进行统一计算。

(2)以全新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剥夺感测算,如Betti和Verma利用模糊集构建个体隶属函数,然后加权平均计算剥夺感。

四、社会剥夺理论的应用

西方学者通常将社会剥夺与贫困结合在一起。社会剥夺理论受到国外公共卫生领域学者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社会剥夺理论的运用也相当广泛,学者们将其与社会热点的贫困、农民问题、医疗健康、公共福利、犯罪研究等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得到发展。农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涉及的人数巨大,影响面广。一些学者将剥夺理论引入农民问题的探讨,解释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现状,积极为改善城市化中的农民社会、经济问题提供解决路径和政策建议。

猜你喜欢
学者维度农民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学者介绍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