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瓜产业概况及特色优势区调查

2020-04-07 17:46高一丹孙健王勃颖宗义湘
中国瓜菜 2020年2期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河北省

高一丹 孙健 王勃颖 宗义湘

摘 要: 以河北省黄瓜产业及特色黄瓜优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昌黎、乐亭、平泉、馆陶、永清、青县等六大黄瓜主产县的实地调研,从黄瓜产业规模、生产布局、主栽品种、种植模式、销售市场5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黄瓜的生产现状,指出河北省黄瓜产业及特色优势区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推动河北省特色黄瓜优势区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创新品牌营销、提高生产效率及机械化水平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河北省黄瓜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黄瓜产业; 河北省; 特色农产品; 优势产区

中图分类号:S64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2871(2020)02-072-04

为加快推进河北省农业提质增效,河北省政府特制定《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黄瓜作为城市居民“菜篮子”中最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在河北省内种植面积广泛,也是农业增收创汇的重要产业,因此河北省农业厅选择黄瓜产业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产业,制定《河北省黄瓜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方案(2018—2020年)》,以期促进河北省黄瓜产业的优化升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然而,黄瓜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昌黎、乐亭、平泉、馆陶、永清、青县等黄瓜主产区的实地调研,对黄瓜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黄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河北省黄瓜产业规模及布局

1.1 产业颇具规模,播种面积大、产量高

据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资料显示, 2018年河北省蔬菜总播种面积达78.76万hm2,其中黄瓜播种面积为8.41万hm2,占比为10.68%,2018年河北省蔬菜总产量5 013.59万t,其中黄瓜总产量为620.79万t,占比为12.38%,播种面积及产量均位于全省第二,仅次于大白菜。就河北省内黄瓜播种面积及产量变动情况而言,2017黄瓜播种面积8.23万hm2,2018年涨至8.41万hm2,涨幅为2.19%;2017年黄瓜产量607.50万t,2018年涨至620.79万t,涨幅为2.19%;单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表1)。

1.2 产业布局合理,形成“一带三区”发展格局

河北省黄瓜种植分布广泛,产业布局合理,逐渐形成“一带三区”的特色黄瓜优势区:以昌黎、乐亭为中心的冀东北旱黄瓜优势产业带,播种面积共计8 400 hm2;以平泉为中心的冀北密刺黄瓜优势产区,播种面积达9 200 hm2;以藁城、高邑、馆陶、武邑为中心的冀中南密刺黄瓜优势产区,播种面积为1.27万 hm2;以永清、青县和河北省各大城市周围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居民休闲采摘业态的高端黄瓜生产园区,播种面积达2.33万 hm2,“一带三区”发展格局的形成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在黄瓜特色优势产区中,选取了昌黎、乐亭、平泉、馆陶、永清、青县等6个特色明显的黄瓜主产县(市)开展调研。其中,平泉市黄瓜播种面积9 200 hm2、产量130万t、产值13.5亿元,均居全省首位,种植面积仅低于山东沂南的2.30万 hm2、辽宁凌源的2.17万 hm2、山东寿光的1.00万 hm2,居全国第四。馆陶县黄瓜种植面积6 800 hm2,总产量61.38万t,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76.93%,产值达10.6亿元。昌黎县黄瓜的种植面积虽然在6个县中最小,但是单产最高,1 hm2达179.45 t[1](表2)。

2 河北省黄瓜特色优势区发展概况

2.1 主栽品种多元,部分优势区特色明显

河北省特色黄瓜优势区的生产主栽品种包括‘津优35‘津优303‘津绿21-10‘绿丰801‘唐秋206‘冀美之星等密刺类品种和‘绿宝珠8号‘天骄8号‘绿岛5号等旱黄瓜品种,近年来永清县及各大城市周边加大对水果黄瓜新品种的种植培育,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表3)。在各主产区中,昌黎县高度重视对黄瓜品种的选育,对马芳营旱黄瓜品种进行种子的提纯复壮研究,目前已全部采用最新的优质提纯种子,从根本上保证了当地黄瓜特有的品质。但也存在同一区域内多品种种植和不同区域间产品同质化等问题,省际间和省内不同产区间的竞争冲突加剧。

2.2 栽培模式多样,茬口安排科学

河北省特色黄瓜优势区的栽培模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包括日光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塑料中小棚栽培、露地栽培等4种主要方式,设施栽培比重较高。其中,平泉市设施黄瓜播种面积达9 000 hm2,设施栽培占比高达97.83%;昌黎县设施黄瓜播种面积2 100 hm2,设施栽培面积占比达95.45%,两县设施栽培面积比重最大。

在茬口安排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主要分布在平泉、馆陶、乐亭、永清等地,每年11月份下旬到第2年6月上中旬供应市场,供应期可达8个月;昌黎、乐亭、永清、馆陶等以日光温室冬春茬、秋冬茬黄瓜种植为主,供应期分别为2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10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2];青县、永清、馆陶等地以塑料大棚春提前、秋延后黄瓜栽培为主,由于采用多层覆盖,春提前供应期为4月上旬至7月上旬,秋延后供应期为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塑料大棚春夏秋一大茬黄瓜分布在平泉地区,每年4月错峰上市价格优势明显。设施黄瓜多种栽培模式保证了河北省黄瓜在一年内的均衡上市,冬春季节价格优势明显,提高农户收益[3](表4)。

2.3 销售市场分布广泛,冬季市场丰富

河北省黄瓜产品除自销外主要销往京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山西、河南等地,是京津市场的主要供应基地,居外埠进京蔬菜市场份额之首。其中,平泉市現有蔬菜经纪人380余人,产品直供京津及销往全国29省市区外,还远销北亚和中亚地区。平泉市榆树林子果蔬批发市场年交易量80万t,交易额2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黄瓜交易市场和冬季黄瓜价格形成中心。昌黎县现有各类贸易公司等经济组织107家,市场辐射范围国内已达辽宁、山东、上海等13个省。乐亭县蔬菜经纪人数量最多达450余人,产品主要销往河北省周边地区。馆陶县黄瓜品牌培育较为成功,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青县黄瓜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东北三省。永清县从事黄瓜运输、收贮的经纪人队伍达到200人以上,产品行销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有效增加就业岗位500余个(表5)。

3 河北省黄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3.1 黄瓜独特品种缺乏,区域特色优势不强

冀北、冀中南区域多为密刺类品种,冀东北区域多为旱黄瓜品种,但在黄瓜主产区的调研中发现,各主产区缺乏黄瓜独有品种,黄瓜质量不高,品牌不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难以占领高端市场。并且随着种子经销商之间恶性竞争和种植户对利润的盲目追求,外来高产型黄瓜品种逐步占据市场,同一区域内多品种种植和不同区域内产品同质化现象并存,如平泉以生产密刺黄瓜为主,与相邻的辽宁、内蒙古和山东及省内永清、馆陶等产区的竞争冲突明显,导致特色黄瓜品种优势逐步消失。

3.2 黄瓜品牌培育缓慢,市场影响有待提高

河北省作为黄瓜生产大省,却仅有“马坊营旱黄瓜”和“馆陶黄瓜”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地理商标,但目前两个品牌的品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产业链较短;乐亭、平泉、昌黎等主产区虽然也申请了注册商标,但是品牌知名度较低,品牌价值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各黄瓜特色优势区对于区域公用品牌的使用和监管没有明确的政策文件,不利于品牌维护。全省黄瓜产品种类较少,市场影响力较低,各优势区之间以及与相邻省份竞争冲突明显,品牌农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3.3 产地市场建设落后,配套设施亟待完善

河北省各黄瓜特色优势区产地仓储、冷链物流、市场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现代化流通程度较低。在对平泉市榆树林子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的调研中发现,目前该市场仍存在基础设施陈旧、交易方式落后、黄瓜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不完善、价格报送不及时等问题;昌黎、永清、青县、馆陶等地的黄瓜交易市场仍以小地摊、大集贸为主,小规模、多群体特征明显,缺少能够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具有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黄瓜产业快速发展;省内大部分黄瓜交易市场管理秩序不规范,大多数市场仍以场地、设施出租等物业管理为主,管理规则的不健全,致使产品流通无序、效率低下。

3.4 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服务体系有待提升

在河北省各黄瓜特色优势区建设过程当中,黄瓜生产种植科技贡献率较低,新品种培育缓慢。较低的科技贡献率主要体现在黄瓜种类、前端技术、生产资料等方面,农民急需优良品种、复合肥料、低毒农药去提高产品质量。目前省内缺少从事黄瓜品种培育、科学种植、田间地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科技水平较低和管理服务的不健全使得省内缺乏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导致黄瓜产业高新技术成果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和运用,难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

3.5 黄瓜生产成本偏高,资源配置亟待改善

黄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成本较高,种植收益低,并且近些年来由于人工成本及物质与服务费用日益增高导致栽培成本上升,严重阻碍了黄瓜生产效益的提升。同时,河北省黄瓜种植资源配置不合理,具体表现为露地黄瓜种植综合效率低下,生产要素投入不合理;设施黄瓜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存在一定程度上过量投入。与全国及其他黄瓜主产省相比,种植总成本偏高,物质与服务费及人工成本均高于山东省及河南省,净利润呈下滑态势且下降幅度最高,市场竞争优势减弱[4](图1、图2)。

4 河北省黄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 因地制宜,推动河北省特色黄瓜优势区建设

以完善生产标准和提高产品质量为抓手,提高黄瓜的口感和品质,在特色优势区内合理布局密刺黄瓜、旱黄瓜和无刺黄瓜的种植,打造高知名度产品。根据各黄瓜特优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推广1~2个主栽品种,实现大规模高标准生产,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依托环京津休闲农业,引进推广珍稀品种,加强对“青县黄瓜”“永清黄瓜”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

4.2 加强科技引领,推动全产业链技术研发

建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销售市场的全产业链条生产准则,从种子的培育到黄瓜采收、贮存、包装、运输等,都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和服务标准。针对各目标市场制定不同品种黄瓜的产品分级标准,推动河北省黄瓜的标准化发展。同时与京津冀高校及相关研究院所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在黄瓜特色优势区建设农业创新驿站,加大科技帮扶力度,推广科学现代的田间管理技术,引导龙头企业进行产后商品化处理。

4.3 创新品牌营销,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大力开发特色优质黄瓜和水果黄瓜新市场。加速马坊营旱黄瓜、馆陶黄瓜两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推广,加快平泉黄瓜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培育永清、青县、乐亭等区域特色黄瓜品牌,重点做强 “青县黄瓜”“永清黄瓜”“乐亭白黄瓜”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放大个性化特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平台,对黄瓜品牌进行塑造和宣传,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市场认知度[5]。

4.4 坚持市场导向,提高流通效率和市场影响力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产品生产与销售,以平泉榆树林子果蔬批发市场为中心,扩大黄瓜销售市场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智能化黄瓜流通中心。加强对物联网、网络化计算、大数据等电子商务新模式的推广,并应用于黄瓜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提高市场流通效率。积极打造永清高端黄瓜产区,培育一批生长期短、整齐度高、外形优美的高端黄瓜产品,满足京津地区的市场需求。开展多种产品宣传活动,提高市场影响力。

4.5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及机械化水平

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通过组织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民培育等方式,遏制黄瓜生产成本上涨的趋势。优化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统筹协调露地和设施种植面积,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力成本,实现河北省黄瓜的集约高效种植,提升总产值和净利润,实现农户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罗建梅.昌黎县黄瓜产业發展现状及优势[J]. 现代农村科技,2018(3):6-7.

[2] 师建华,李燕,王丹丹,等. 日光温室黄瓜冬春茬精量水肥栽培技术[J]. 中国瓜菜,2019,32(3): 64-65.

[3] 韩靖玲,刘全国,李聪晓,等.唐山市秋黄瓜茬口分析及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4(23): 23-24.

[4] 孙健. 河北省黄瓜生产及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河北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2019.

[5] 王哲,郑红维,崔泽源.河北省蔬菜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 115-120.

猜你喜欢
特色农产品河北省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冷链标准化研究
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基于电商平台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湖南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分析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四川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研究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