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与细部的文化表现

2020-04-07 09:19赵璨
名城绘 2020年3期
关键词:细部构造建筑

赵璨

摘要:建筑与文化的融合,能够使建筑特征更加突出。在建筑材料选择与运用时,选材多元化,从传统材料到现代材料。优先考虑以物质概念来选择材料,不仅考虑建筑外形,更注重考虑材料所具有的本体意义。同时,尽可能接近材料的本质,让材料本身诉说其自我存在的感情。

关键词:建筑;构造;细部;文化表现

1建筑创作中的技术审美

1.1构造细部

建筑构造细部要求重视研究材料、构造等各种建筑要素之间相互组合的原理与方法,并把它作为建筑设计逻辑思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建筑中,材料与构造的组合常以不经意的方式表现出纯粹、简约的美感。与高技派对于前沿技术夺人眼目的表现方式不同,部分设计师将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一种极其雅致的、诗意化的方式运用于建筑之中,使其建筑更具清晰、優雅的现代感,以此表达向新时代迈进的意愿。

1.2材料选择与运用

在建筑领域,某位建筑设计师曾表示:“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确保优先考虑以物质概念来选择材料。设计理念的发展依靠计划、空间、平面和材料之间的连续交叉,设计的过程是非线性的,它允许材料的选定可以改变或成为整个设计要考虑的问题。”材料选择秉持简约原则。但就整体而言,材料种类多元,除玻璃、金属、混凝土等这些现代建筑材料,还大量使用木材、石材及砖这些传统建筑材料。他往往能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表现力,使每一种材料在其色彩、质地、纹理等各方面透过建筑本体进行独特的情绪表达,不仅是材料自身特性的单独表达,更是不同材料之间拼接、结合、碰撞的整体氛围诠释,丰富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在材料处理上,力求保持材料固有的自然肌理与色彩,使之尽可能接近材料的本质属性。让材料诉说其自身的感情,从而使建造回归到“建构”的本来意义上,出于自然、归于自然。

2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必然性

2.1建筑模式过于单调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稳定,其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建筑工程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我国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而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建筑设计的相似性和单调性的问题就逐渐暴露了出来,给建筑设计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从当前我国城市建筑的实际状况来看,不少城市的建筑风格已趋向于同质化发展,地域特色没有充分的体现在建筑设计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建筑设计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导致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建筑风格基本相似,没有凸显出地方特色。上述情况充分的表明,当前的建筑行业对地方文化不够重视,建筑就犹如一件复制的产品,其原本的魅力在日益消失,商业味充斥着整个建筑行业。在现代的建筑中,建筑者对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建筑环境存在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归属感,来源于环境与建筑,但是却忽视了当地的建筑文化与特色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2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作为主要元素,在体现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建筑设计师应将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设计的建筑更具有艺术气息,这需要设计师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提高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度,使地域文化的效用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适当的引用当地的历史建筑文化,为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文化也是其主要的内容之一,这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建筑构造与文化特征的融合

3.1建筑风格的选择

一般而言,文化植入式建筑设计宜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便于与各种文化概念相结合。有时为了强调中国文化,也可适当的采用中式仿古或现代新中式风格,但应与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3.2建筑平面布置

布置建筑平面,应将地段状况、功能流线等作为前提条件。对于文化植入式建筑,可酌情考虑运用一些传统的风水玄学理念,并注意与核心文化概念的结合。本项目用地呈扁长形,故平面上将各项功能横向排列。其中后勤服务功能置于东西两侧,后厨置于西侧临近道路,便于单独对外联系,并隔离道路噪声;办公管理用房则置于东侧,作为与相邻用地的隔断。地段中间的用地受外界影响较小,安排接待客户的三项功能。地段北侧设置后勤服务兼疏散通道。

3.3建筑体量与空间关系

建筑与空间是文化概念最主要的呈现载体(载体还包括园林绿化景观、室内装修装饰等,但本文仅限讨论建筑设计,故不涉及此二项内容)。在本项目中,三个具备不同功能的院子分别采取了三种呈现手法,形成各有特点的建筑与室外空间形态。

3.3.1符号化表达的手法

项目进门的第一个院子是“天”字院,是举办露天活动的场所,不设建筑物。但若仅在院内简单设置一片空地,则无从体现文化概念。为此,我们采用了“象天法地”的符号化表达的手法。符号化,是指在实体或空间中采用某些具有文化寓意的元素,使建筑物或构筑物组件成为文化符号。作为文化符号的建构筑物,可采用具象符号,适当表达得浅显一些,以既符合使用需求又能展现文化概念者为佳。

3.3.2象征性造型的手法

项目的第二个院子是“地”字院,是餐饮活动的场所,设一座餐厅,内含大小共三个包间及相应的配餐间。建筑物居于“地”字院的中间,北侧紧靠后勤服务通道,东西南三侧留出景观院落空间,以院落围绕建筑,其中南侧留出较大的空间,取“负阴而抱阳”之意。为了突出“地”字院“大地生养万物”的内涵,院落中间的建筑采用了象征性造型的手法。象征性造型是指建筑物体量的塑造中,赋予其象征某种文化主题的形态。例如,尖顶高耸的建筑形态通常象征向上生长,低矮舒展的建筑形态则象征拥抱大地。

3.3.3传统式空间组合手法

项目的第三个院子是“人”字院,是住宿及商务会谈的场所,要求设置少量包间客房。院落的主题是“饮食起居,以人为本”,同时又要求格调高雅,其形态应能够展现出生活与文化的结合。因此,我们试图从传统的空间组合中寻求可供借鉴的手法。

4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建筑业的极大发展,各方也加强了对建筑业的研究。我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有自己的鲜明特点。通过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发展,使得建筑文化具有了新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瑜,郑少鹏.当代文化建筑材料表现的设计策略研究[J].南方建筑,2019(05):73-79+125.

[2]韩小亮.地标性建筑在文化传播中的表现与作用——以哈利法塔为例论述[J].新闻传播,2019(04):15-18.

(作者单位: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猜你喜欢
细部构造建筑
主流报纸的科技传播品质应当保证
让课本的闪失度基本为零
真空挤压成型机螺旋及其对坯体质量的影响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一对奇N阶幻立方MCl和MC2
印度尼西亚金多金属成矿条件及规律
浅析传统园林建筑细部在当代的利用与发展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