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心化瘀方联合复方罗布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

2020-04-08 00:51吴钟伟郑伟明刘超权
陕西中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证候心电图疗效

冯 慧,吴钟伟,郑伟明,刘超权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心内科(儋州 571700)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等;流行病学报道显示,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人数约占心律失常总数35%~50%[1]。心律失常患者多因心悸症状就诊,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绞痛或昏厥,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2]。目前西医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异常心律,但所具有负性肌力或传导作用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再发风险,而耐药性形成亦导致总体疗效不断下降[3]。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历史悠久,近年来实验研究亦证实,其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实现多靶点、整体性干预,总体疗效较西医单用更优[4]。笔者观察了养阴清心化瘀方联合复方罗布麻治疗气虚痰浊型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快速型心律失常西医诊断标准者[5];②符合阴虚火旺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者[6];③年龄 ≤75岁;排除标准:①神经官能症或精神障碍导致心律失常者;②近4周接受研究相关药物治疗者;③既往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或心力衰竭者;④先天性心脏病者;⑤过敏体质者;⑥心脑肝肾功能障碍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89±6.21)岁;平均病程(2.64±0.87)年,根据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划分,轻度19例,Ⅱ级30例,Ⅲ级11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4.26±6.78)岁;平均病程(2.57±0.82)年,根据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划分,轻度16例,Ⅱ级34例,Ⅲ级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包括抗血小板、抗凝、降血压及降血糖等; 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国药准字H31020251),100 mg/次,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阴清心化瘀方合复方罗布麻治疗,其中养阴清心化瘀方组分包括炒酸枣仁、生地黄各30 g,当归、萤石、虎杖各20 g,知母、白芍、柏子仁各15 g,黄连、人参各9 g,三七(打粉)3 g,每天1剂加水400 ml煎至200 ml,早晚温服;同时复方罗布麻口服,2片/次,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两周。

3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指标包括心悸怔忡、神疲乏力、气短心烦、口渴汗出及夜寐欠馨多梦,计算平均值;每项分值6分,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7];②采用武汉中旗IE90型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ST段降低程度、持续时间、PR间期及QTc间期;③NO、ET-1、TXB2及6-keto-PGF-1α水平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法。

4 临床疗效判定[5]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室性早搏较基线减少>7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室性早搏较基线减少50%~75%;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 果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两组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ST改变情况、PR间期及QTc间期比较 治疗前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ST改变情况、PR间期及QTc间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ST改变情况、PR间期及QTc间期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ST改变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R间期和QTc间期比较(m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O、ET-1、TXB2及6-keto-PGF-1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O、ET-1、TXB2及6-keto-PGF-1α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 论

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如频繁发作时可导致体力状态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8-9]。普罗帕酮是目前快速性心律失常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拮抗非活动期离子通道功能,具有降低心率、扩张血管及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普罗帕酮已被证实能够消除50%以上心脏异位搏动,但存在个体疗效差异大、耐药性及多种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难以满足临床需要[10]。

中医学认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气阴两虚为发病之本,痰热、血瘀等病理因素则为标实所在[11];病者因阴血亏虚,虚火内炽,上扰心神,而气郁生火,烧灼阴津,进一步加重阴虚血亏;同时阴气内虚,无以推动血脉走行,血瘀脉滞,痰热内结,由此诱发心神急乱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发生[12];此外心阴亏虚还可致心阳虚火独盛,阴阳气机无以顺接,心神妄动可加重心律失常病情[13]。故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应以养阴泻火、安神清心作为基本治则。

本研究所用养阴清心化瘀方中,炒酸枣仁宁心安神,生地黄清热滋阴,当归生血活血,萤石养血祛湿,虎杖活血化瘀,知母泻火滋阴,白芍养血柔肝,柏子仁养心安神,黄连清热燥湿,人参大补元气,而三七则化瘀消肿,全方配伍可共奏养气阴、清心火及活血瘀之功效。而复方罗布麻片中主要成分为罗布麻叶,相关实验研究证实[14],其能够通过增加心肌血流灌注量发挥正性肌力效应;而其中槲皮素及总黄酮成分有助于提高心肌细胞钙内流,拮抗儿茶酚释放,改善心肌缺血耐受性,并有助于提高心律失常阈值。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动态心电图ST段降低程度、持续时间、PR间期及QTc间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有助于提高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症状缓解效果,促进心电图复常;而观察组治疗后NO、ET-1、TXB2及6-keto-PGF-1α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则证实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可有效调节NO、ET-1、TXB2及6-keto-PGF-1α表达,而这一效应可能是该方案疗效更佳关键机制所在。有学者报道提示[15],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均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加重心律失常症状;NO和ET-1均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公认敏感指标,两者水平紊乱可导致心肌电生理活动异常,诱发心悸、胸闷等心律失常症状发生;而TXB2和6-keto-PGF-1α则能够间接反映血液黏稠度状态,其中TXB2可刺激外周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影响心肌微循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而6-keto-PGF-1α则作用相反[16]。

综上所述,养阴清心化瘀方合复方罗布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有效减轻相关症状体征,纠正心电图异常,且有助于改善NO、ET-1、TXB2及6-keto-PGF-1α水平。

猜你喜欢
证候心电图疗效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