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提线木偶的傀儡师

2020-04-09 04:32姚雯雯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排除法傀儡木偶

姚雯雯

傀儡师是木偶话剧表演者,操作方法是用极细的线连接傀儡(木偶),操控者在傀儡(木偶)的上方,通过手指的动作,操控傀儡的动作,以达到木偶表演的效果。

——题记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每个幼儿的基本需要,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确,作为幼儿教师,立足儿童视角,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活动中引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活动机会,引导幼儿获得新的经验,这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可是,在实际情况中,面对各类公开课与开放活动,我时常本末倒置,为了一次光鲜亮丽的“公开课”,想方设法力求详尽地设计教案,环环相扣地预设好各个环节,好似傀儡师按照预设的剧本摆弄手中的木偶,规避一切可能生成的因素,将活动的主权高度地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可是,面对需要自主思考的孩子们,教师的把控预设和幼儿的自主探索,如何平衡?怎样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思考方法与核心经验,教师究竟该怎么做呢?

一、活动初设计——紧握在手中

就在上学期,我临时接到领导通知,需要上一次集体学习活动并进行公开展示。准备时间比较紧张,顿时感到有些手足无措,此时想起了一次前两年自己在中班上期进行过的集体学习活动,照葫芦画瓢进行了改编,由此产生了如下的活动方案《猜猜幸运星》。

整个活动就在我的事先预设和严格把控下进行了下来,没有出现让我难以应对的回应困难,可是也没有任何一幕的精彩瞬间。事后细细思考,脑海中总浮现出一位幼教名师曾说过的“一节好的课,就是能在活动中点燃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与兴趣,而这种兴趣和热情又恰恰是他们下一次活动萌发的种子和土壤”,回顾活动目标的目标核心与重难点——引导幼儿学习理解排除法并尝试运用,总觉得哪儿有些不足……

就在我一筹莫展时,园长和其他老师们评课讨论的过程让我猛然意识到自己在活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确实能一步一步、不出意外地操作,可是他们真的理解排除法了吗?什么叫排除法?他们真的理解要排除什么,留下什么吗?第一环节,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排除法无关;第二环节作为活动的主体部分,也是由我把控,幼儿只是沿着我提问的思路进行操作;最后环节,幼儿也似懂非懂,有的孩子正确完成了,可有的孩子眼神中依旧透露着迷茫与不解……此时的我,仿佛一瞬间醍醐灌顶,瞬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平时总说不能当集体学习活动的“导演”,可是现在我做的却正是一个木偶剧的傀儡师,在短短的集体学习活动中操控着幼儿的思维。那整节活动的价值何在呢?

二、活动再设计——放手去探索

经历了第一次试教后的反思,我决定抛开原先牢牢握在手里的“线”,让孩子们更多地自主思考,做自己思维的主宰者,教师则是真正立足于他们的视角,在背后以“无形的手”推动他们的思维。在活动的设计上,我着重关注以下层面的问题:1.怎样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思考?2.活动后续的延伸空间在哪里?由此产生了对于该活动的再设计方案。

在这一次设计中,我对原先的环节设计进行了一些改动,让孩子们先尝试着自己看看找找幸运星,让每位幼儿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接着,再引导他们进行互相之间的生生讨论,使他们的思维灵动和自主起来,然后再次验证他们对于排除法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将幼儿的思维层级从领会更多地推向应用和分析,并根据现场的情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灵活使用这种方法。从活动的幼儿表现来看,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留给他们更多的思考余地,也在活动中发现了幼儿的不同学习方式:(1)幼儿根据条件一步一步地筛选排除;(2)幼儿将对象逐一与所有条件进行对比,然后再进行排除。后续的延伸活动则可以引导幼儿继续表达和分享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面对不同情况所采用的不同思维方式,这其中不仅蕴含著锻炼与提升表达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能力,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幼儿探索的兴趣。

三、两次教案设计的比较分析

与第一次试教相比,第二次活动的活动设计更适合幼儿,也更能体现他们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过程,活动效果更好:

四、基于幼儿自主思考的活动设计启示

追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使幼儿的活动过程更积极和主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与主动过程不应该被任何因素所代替,而演变为教师成为“傀儡师”,幼儿成为“木偶”式的教学过程。经过这一活动方案的改进,我认为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环境和活动材料的支持者——教师本位到儿童视角

(二)做活动过程的发现和引导者——积极互动,体现教师价值

基于儿童视角,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活动中,教师除了是环境与材料的支持者,更是其中的发现者和支持者。过程中,教师一需要看孩子在做什么?了解其专注程度和理解能力;二看他们做得如何?把握其经验水平与学习方式;三看幼儿的情感态度,知晓其情绪情感和活动兴趣。其间,教师需要尽量保持每一句话、每个动作的开放性,不断思考、调整和观察。在师幼互动的同时,也积极推进生生互动,这对于幼儿而言是极有价值的,但对教师而言也是极具挑战的。正如活动中对于幼儿学习方式的观察和解读,了解到幼儿运用排除法时不同的思考模式,这是推动幼儿思维运动重要的一步。

(三)做幼儿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评估者——不断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基于儿童视角,除了在活动中推进幼儿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活动后发现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发展特点,分析和判断其发展的实际价值,为不同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并做好诊断评估。正如活动《谁是幸运星》的活动调整过程那样,在一次次的评价和反思过程中,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有了更深的思考,更多会考虑孩子自身的发展需要与活动过程的匹配程度。而在这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中,教师的反思能力增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排除法傀儡木偶
东汉
哥德巴赫猜想的终极证明
小木偶找智慧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云计算中虚拟机放置多目标优化
刍议“排除法”在高中化学选择题中的应用
《牵丝戏》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复活记!
傀儡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