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之美在非亚诗作中的构成解析

2020-04-09 04:41隆莺舞
青年文学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年刊日常化韵味

隆莺舞

摘  要:非亚诗作的主要审美特质在于对“本真之美”的独到运用,其诗歌题材和内容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还原性、诗歌内涵的真诚性、诗歌语言的日常性、诗歌意境运用的当代审美性,无不昭示着“本真之美”对当代诗歌创作的补益价值。

关键词:非亚;本真之美

[中图分類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02

一、生活“写真”的艺术本真

作为广西当代诗人代表之一的非亚,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童年经历过文革运动、少年经历过改革开放、青年则经历了中国诗歌变革的高频期。纵观非亚的诗作,其表现对象并非瞄准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或政治抒情,也不是对民间流行话题的追逐。他的诗歌落点,绝大部分是自己的生活事件、生活思考和生态展览,换言之,非亚在诗中非常自觉地构建了一个真实感十足的生活场域,大量他生活的城市的形象进入诗歌,大如街道、建筑、汽车,小如生活中的器物,以及日常事件等等,在他的诗歌里得到自然的诗意交织。

基于非亚的诗歌选材习惯,诗歌的本真之美在非亚的创作对象中体现出艺术真切的特点。非亚在诗中展示的环境真实并非罗列生活真实,而是具备高度设计感的艺术真实。例如非亚在《这仅仅是……》一诗中写道:“在晨光中醒来,这仅仅是1/把自己整理穿戴完毕,然后出门,这仅仅是2/想一个计划,它犹如一些细线/在空中,这仅仅是3/穿过一些街道,从一个地点快速地/到一个地点,这仅仅是4”。这样的诗句,外形上是生活状态的排比,而细读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心灵从原态生活逐渐向生活哲学沉淀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无秩序外在活法向有秩序的审美内心推进的过程,它的形象抽取是严谨的,也唯有如此才能完成一种艺术对现实的重新建设——“非亚自觉调整了诗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他力求在自己的诗歌中重建诗与现实的通道,通过生活流书写来塑造新的现实。”[1]根据上面这句评论家的论述,可以看出非亚对诗歌表现对象的“本真”的阐释是独立而具备新的审美维度的,也即非亚往往可以从容地以哲思性的自体认识来驾驭描写对象,从而塑造一种不刻意挑剔对象而赋予对象贴切的诗意,并且让诗意更凸显素材本有的真实感、纹理性、世俗味道的还原韵味,而这种还原韵味是对人心、人性而不是对事物的具体化形态来讲的。也诚如非亚所言:“我不区别这个事物有意义,而那个没有,因为,各种事物在我看来全是平等的。”[2]

论述及此,我们可以大体定义非亚诗歌中的“本真之美”,即指诗歌写作者要求自己的创作姿态,尽量贴近自己的生活本能、艺术审美本能、表达本能,对人性进行尽量真实的概括和挖掘,从而形成一种真诚感、在场性和人格还原度十足的写作风格。

二、民间立场的时代本真

非亚的诗歌从民间立场上亦彰显本真之美。非亚曾在一篇文章中阐明:“诗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或进一步说,诗就是生命的一个本质性的形态。”[3]由此可见,非亚诗作的社会立场,是基于生活场景中的人的心态是否畅顺、自在、平衡,是否具有充分、自由的表达权利。因此非亚诗歌所探讨的民间立场也就很机智地体现在了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由此引起的人心诉求的变化上面,例如非亚有首诗写道:

诗,它多简单!!!是露水过后的早晨

这一天和那一天之间的

星光,太阳和月亮

也包括蓝色的天

如果我写不出,是因为我被某种东西

切去了手脚

切去了头颅和思考的胃

这首诗就很真诚地表达了被动的同质化思维和主动的个人思想诉求之间的矛盾:诗人要的不是整齐划一,而是独立有特色;要的不是大潮对个人的批判,而是个人思考大潮的权力;要的不是规程和定律,而是活泼的自然和生理。这样的诗句无疑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民间立场的坚定之美。

虽然民间立场是非亚的诗意重心之一,但他的诗歌并不展现人言亦言的议论感,而是趋向于表达对当前现象的独立、较公正、较客观的反思,也即非亚所称的“发现能力构成了诗人彼此之间的高低”[4]。非亚也不展现对某种已经泛滥的社会思潮的笃信,而是将恰当的质疑精神酝酿于冷静精准的呈现中。他更不展示自我判断能力的“强大”,而是会对诗歌中有可能出现的主观判断,再加上一个客观的消解可能,尽量以自省和反思的姿态来完成诗歌的内涵指向,从而达到让“本真之美”严谨化、客观化的审美诉求。非亚在他的代表作《皮肤》一诗中曾写道:“皮肤很强悍,有足够的弹性,看上去/可以和死神对抗/皮肤很脆弱,刀刃和任何尖锐的东西/就可以把它/刺破”。此诗就展示了一种人的主观日常判断的可疑性,它不轻易下定论,而是主要体现一种深具诚意的时代概括能力和时代本真美感。

三、日常化表达的语言本真

在口语诗盛行的当下,非亚的日常化表达比一般的口语诗更具有本真之美。非亚的诗歌语言,无疑是以口语为基石的,而从“本真之美”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口语的提法不如日常化写作来得贴切,非亚的诗歌,以日常化来形容其语言特质更加准确,例如《闯入者》这首诗歌:

窗口,窗帘横飞

雨水湿了一地

我躺在床上

伸手去拉被子盖住身体

想到自己已经五十

什么风雨没见过

在平静得有些乏味的生活中

我反而突然

喜欢上这些粗暴的

闯入者

此诗的韵味来自于以日常化表达展现自我接受生命洗礼的心态,它的语言运用是很自然的,完全没有那种刻意粗俗、浅白化、破坏正常审美的强迫式的话语感。因此本文所指的日常化表达,即诗歌中生活素材的高频运用、生活现场感的高度还原、生活韵味的浓郁体现。非亚也常在文章中透露:他不属于玩弄语言的诗人,而是用最清爽简要、亲切直截的表达来塑造诗意。所以其日常化表达的语言艺术,是他从以往的汉语诗歌表达中进行反思、同时也从自己的生活语言中萃取并逐步训练出来的,而不仅仅是从别的口语诗人处习得。

四、粗直意境的氛围本真

非亚诗歌的粗直意境塑造,是符合当下方兴未艾的民间写作氛围的本真之美的。在某些口语诗人的认识中,经典意境的塑造容易让人进入虚设氛围,削弱诗歌表达生活的现实感和逼真性。然而,在非亚中后期的诗作中,意境的设定是可以和生活现场感很好地融合的,尽管非亚在诗作里强调一种“粗鲁性”或“直插性”的描绘技法,但这种粗鲁和直插体现在文本里绝不是简单粗暴的语气运用,不是直接临摹生活得到的,而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意象、自由不羁的语气、酣畅淋漓的心理击打节奏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致力于捕捉生活粗粝质感和朴素韵味的严谨姿态,这恰恰是生活本真在诗歌意境层面上的巧妙呈现。例如非亚在《皮肤》这首诗歌里写道:

我用手上的皮肤

去抚摸其他部位的皮肤

比如,大腿的内侧

脖子和膝盖

我的嘴,代替皮肤去表达

我的眼代替皮肤去观看

我的耳朵

代替皮肤去倾听

当你伸出手,用力拧我的皮肤

拧我的脸

它变形,它会疼

它会几乎叫出来

诗歌中明显充满了粗直的表达,然而它是一种艺术性高超的粗直,是一种对生活痛感的尊重及对生存挣扎的致敬,当然它也就能够营造出一种通透性、沉浸感、绵延感十足的意境。真的粗糙庸俗的表达,并不能构成意境,而非亚所采用的艺术化的粗直技法却令一首诗的审美境界变得妙趣横生和回味无穷。

非亚的诗歌文本,无疑呈现出一种本真审美的典范性。中国当代诗歌在经历过快速的风格演进之后,其探索动能已经削弱,在很难“出新”的当今,诗歌更需要回归一种本真创作的姿态。而以非亚的诗歌作为范例所体现出的本真之美,仍需在语感弹性、表达手段的丰富性、内涵厚度以及民族韵味这几方面进一步探索和打磨,以期达到更巧妙和耐读的效果。

注释:

[1]罗小凤.构建诗与现实生活的通道——論世纪初非亚的诗歌创作[J].梧州学院学报,2015(4):49.

[2]非亚.现实的通道[Z].自行车年刊,2009,13:190.

[3]非亚.我们诗歌的基本原理[Z].自行车年刊,2004,8:4.

[4]非亚.非亚诗歌及诗观[J].诗选刊,2006(11):137.

参考文献:

[1]罗小凤.构建诗与现实生活的通道——论世纪初非亚的诗歌创作[J].梧州学院学报,2015(4):49.

[2]非亚.我们诗歌的基本原理[Z].自行车年刊,2004,8:4.

[3]非亚.现实的通道[Z].自行车年刊,2009,13:190.

[4]非亚.如何改进诗歌[Z].自行车年刊,2013,16:144.

猜你喜欢
年刊日常化韵味
欢迎订阅2022年刊
欢迎订阅2022年刊
欢迎订阅2021年刊
欢迎订阅2021年刊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及其日常化管理研究
公众环境权利的诉求表达:激进化与日常化的内在逻辑解析
日常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新视角
秋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