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运用于急性脑梗死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020-04-09 04:39顾佳慧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急救护理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顾佳慧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流程运用于急性脑梗死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行急救护理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的分组原则,将9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分得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运用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分得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运用急诊护理流程。分别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情况。结果:研究组抢救有效率为95.5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升抢救有效率,避免病情恶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脑梗死;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73-02

前言

急性脑梗死多是由脑部供血动脉血栓造成的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导致急性脑梗死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为了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控制患者的病情状况,需在临床急救护理中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流程[2]。基于此,本组课题将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实批准,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急救护理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分得患者45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27例,年龄值介于36~83岁,平均年龄为(54.95±5.42)岁,发病时间介于0.5~4 h,平均发病时间为(2.42±0.27)h;研究组分得患者45例,其中,女性16例,男性29例,年龄值介于38~85岁,平均年龄为(55.12±5.58)岁,发病时间介于0.7~4 h,平均发病时间为(2.38±0.25)h。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其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脑部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符合临床关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③临床资料未有缺失者。

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者;②心肝肺功能不全者;③精神异常者;③合并其他恶性疾病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流程,如溶栓、扩血管治疗,病情监测,心电监护,辅助吸氧等。

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急诊护理流程,主要包括:①成立小组:在科室中抽调急救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能力过硬的医护人员成立急诊护理流程小组,并根据组内成员的专业情况,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急诊护理流程的相关内容。此外,还应组织组内成员探讨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及措施。②病情评估:接诊后,医护人员应在3 min内完成患者病情评估,如果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则应及时将患者分诊,并送入急诊抢救科室,行相关抢救操作。启动溶栓、扩血管治疗的急救流程,并联合其他科室进行针对性治疗。③救治准备: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脑卒中救治单元的准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救治质量,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应在开展急诊护理流程的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操作。预先准备溶栓备用病床,接到急诊救治通知后,应立即展开备用病床,妥善做好急诊救治及护理工作。④急救护理:待患者进入抢救室后,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方便输注各类注射液、营养液等药物。对患者实施常规吸氧护理的同时,应及时连接心电监护设备,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采集患者血样,第一时间送检。安排专人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同时,还应告知其治疗流程,促使患者家属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抢救情况评估标准[3]: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一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患者病情稍有好转;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或有恶化倾向。抢救有效率=(有效患者+一般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3.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的方式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号”的方式表示,经X2检验。检验结果P<0.05时,表示两组患者的数据指标含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由表1可知,研究组出现25例有效患者,18例一般患者,2例无效患者,抢救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出现15例有效患者,21例一般患者,9例无效患者,抢救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抢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作为急救护理的一种新型量化模式,急诊护理流程的运用旨在缩短转运时间,改善救治结局,提升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据相关研究显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既能降低患者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又能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提升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据本组课题结果可知,研究组抢救有效率为95.5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说明,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获得确切的临床护理效果。通过成立小组、病情评估、救治准备、急救护理等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急诊护理流程,不仅能提升急救护理的服务质量,减少意外事件、不良情况的发生,而且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患者实施救治和护理,提升家属配合度的同时,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急救护理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升抢救有效率,避免病情恶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雅娟,吕建萌,张国梅, 等.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6):2077-2079.

[2]陈玉兰,程洪英,张红芳, 等.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2):97-98,101.

[3]苏晓丽.循证护理联合丁苯酞及依達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12):1907-1910,1914.

猜你喜欢
急救护理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