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析

2020-04-10 02:19张占斌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发展

◆文/张占斌

张占斌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 年10 月26 日至29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既谋划未来5 年发展,也勾画未来15 年蓝图。

新发展阶段: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

从“十四五”开始,中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拿出更多精力来好好谋划。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开始谋划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第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背景下召开的,五中全会公报和《建议》中对“十三五”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取得的进步给予高度肯定。

“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 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 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 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下一步敢于开启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底气。

第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情况下召开的。在疫情防控中,中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进。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取得了战略性成果,并率先复工复产复课,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动员能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在2020 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全面复苏的过程可能十分漫长、坎坷,而且充满不确定性。预计全球经济2020 年萎缩4.4%。中国经济的前景将逆势而上,2020 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1.9%。中国经济的复苏将为亚太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将为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情况下召开的。从面临复杂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有所抬头,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还有短板弱项。从重要战略机遇期看,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

第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的规划《建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集思广益下制定的。2020 年3月,中共中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两次政治局会议、三次政治局常委会议、两次起草组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多次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亲自修改审定文件稿,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第一次在网上征求意见,收到留言100 多万条,有关方面整理出了1000 多条意见建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总结经验,补充全面从严治党、农业发展、文化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内容。二是深化形势环境分析,补充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办好自己的事、树立底线思维等方面内容。三是丰富指导思想和原则,强化以人民为中心、扩大对外开放、全面依法治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内容。四是完善“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 年远景目标,补充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内容。五是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实有关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改革科技体制等方面内容。六是更加突出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充实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内容。七是更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实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重要财税金融制度等方面内容。八是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内容。九是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内容。十是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充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内容。

第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02 年,党的十六大将第三步战略目标分为前20 年和后30 年。前20 年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新起点。“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规划,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开局既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因此,“十四五”规划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规划。

第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具有里历史性意义——衔接制定两大新目标。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未来十五年远景目标,更加突出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释放增长潜力。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未来十五年的远景目标,是有机衔接的。据测算,到2035 年,我国人均GDP 预计要达到两万美元,在2019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适当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未来十五年我国GDP 增长大体在4%~6%之间。由于潜在增长水平会随着发展水平提升而自然回落,分阶段看经济增速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这意味着实现“十四五”目标将为实现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而远景目标又是“十四五”发展成效的自然延伸。

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新发展成就奠定了新征程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这些成就谱写在中国大地上,是党和人民艰辛奋斗的成果,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行。

(二)新发展阶段揭示了我国所处的时代方位

新发展阶段的提出,表明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进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进入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起步期,必须走好走稳走实,为未来15 年乃至30 年奠好基、开好局。

新发展阶段有新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在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方面鲜明提出了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两个根本”: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新发展阶段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新表述: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原本“四个全面”的第一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性任务已经如期完成,现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引领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的重要法宝。要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四)新发展目标描绘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建议》中提出了两个未来的发展目标,一个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六个新”的近期目标,另一个就是到2035 年“九个方面”的远景目标。表达了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充满自信和自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还提出了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2035年目标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此次的提法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坚实的综合国力,是中国的深厚底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2035 年发展目标之一是“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此次表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脱贫到共富,主题发生变化。

(五)新发展变化给开创新局面提供历史机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尽管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大国优势和条件。

(六)新发展格局为构建双循环明确战略重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动作为,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全局部署,是大国发挥比较优势重塑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持续奋斗构建的战略棋局,它构成了“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色,为展望2035 年更长远的发展提供方向性引领。

(七)新发展规划(建议)为“十四五”制定了任务书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引领放在首位。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出“四个面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四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六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八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八)新发展合力源自党的坚强领导

一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二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三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什么样的战略价值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更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真正实现经济体系血脉畅通的健康大循环。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更有效率发展的需要。要打通、联通国民经济的血脉,解决堵点痛点,补齐经济循环过程中存在的弱项短板,畅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循环效率。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更加公平发展的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造完整的内需体系,既涉及许多经济政策,还涉及许多社会政策,涉及公平公正的发展问题,需要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培育中等收入群体,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新发展格局更强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更强调消费和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快速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更加安全发展的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要在战略和政策上进行调整,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和内部环境变化的准备,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筑牢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防线,增强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更加开放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国际大循环,加强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冲各种国际风险和压力,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形成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夯实国内循环体系的体制基础,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措施必须先行。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关键性基础性改革上实现突破,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畅通国内循环体系的血脉,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在生产环节,要通过科技创新,重点解决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在分配领域,重点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制度;在流通领域,重点是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在消费环节,重点是创造更多的名牌产品和特色服务。

优化国内循环体系的空间布局,实现各类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打通“区块”“省域”和“城市”“城乡”等不同区域空间尺度之间的经济循环,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壁垒,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筑牢国内循环体系的产业根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平衡好制造业产业链外迁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关系,科学部署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产业项目。

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三)加快构建国外循环体系 提升国际循环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按照互利共赢、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接世界经济循环体系,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立足国内经济循环,办好自己的事情,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有利于双循环互动。实践证明,国家没有独立自主的发展,处处依赖某些国家,对外开放也是搞不好的。

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和负面清单制度,吸引国际资源来华投资发展。稳步降低关税水平,适度增加进口,发挥好进口博览会平台作用。

以制度创新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快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有新突破。以加强同东北亚、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及推进中日韩经济循环、RCEP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点。此外,要加强中欧、中英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有针对性地巩固双边关系。

(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强化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要主动适应全球化变局,积极调整国内外产业链布局,形成以国内产业链为基础、努力向国外中高端产业链延伸、以内为主、内外兼顾的国内国外产业链新布局。

防止两个循环生态体系的脱钩。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增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黏合度,采取一切措施坚决防止两个循环生态体系的脱钩。

推动关键领域的进口替代。应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加强集体攻关,强化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逐步实现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打通国内国外循环的痛点和堵点。畅通国内国际循环,不只是畅通人流、物流、要素流,更要促进国内国外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有机相融。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从制度上、技术上、规则上打通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痛点和堵点,畅通国内国际微循环。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