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家庭问题探究

2020-04-10 06:46郑林宏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婚姻家庭新生代农民工

郑林宏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的农民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作,新生代农民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具有的新特点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所处的特殊年龄节点,面临着择偶与成家的人生大事,其婚恋观和婚姻生活较老一辈而言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方式较老一辈更加多样化,婚恋观也更注重浪漫和物质享受,生育观也有所转变,男性农民工较女性农民工而言择偶更加困难,婚居模式的转变使得婚姻稳定性变差。总体看来,婚姻满意度较低。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新型择偶观;婚恋困境;婚姻家庭

中图分类号:C91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6-0031-0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吸引了一大批80后或90后的农民工,他们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学历更高,掌握更多专业技能,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大多数人处在20~30岁的年龄段,正值婚恋期,其婚恋问题的解决深刻地影响其城市融入的程度。据调查,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都处于婚恋困境中,已婚的农民工婚姻幸福指数和稳定性差,未婚的农民工面临婚姻市场挤压、结婚难与结婚贵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妥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难以实现农民生活与工作的振兴,从而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不利于城市化的持续发展。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国内关于农民工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城市融入、经济收入、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主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其婚恋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相对其他方面成果较为匮乏。在中国传统家文化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早在2001年,蔡恩泽开始关注农民工的婚恋问题[1],成为此领域的开拓者。随后风笑天在2006年提出农民工婚恋问题应该引起重视[2],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意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已经成为其主要的问题所在,对于农民工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之后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的研究,大多以家庭或个体为单位开展,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着重关注其婚恋的过程、现状、存在的困境等问题,试图通过这一切近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的研究主题,从中窥探其生活状态,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人性化的方案。

本文在社会研究方法的指导下,采用定性的研究方式,通过实地观察、个案访谈对研究对象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研究,此次调研的案例地位于F市的工业园区内,此处主要以轻工业为主,有布料厂、小家电厂、印刷厂、包装厂等。工人年龄大多数集中在20~45岁左右,由于对打工者素质要求不高,任务也不重,因此女性打工者比例较男性更高一点,男女比例在4∶6左右。笔者在研究对象工作休息之余,或者在其出租屋附近进行访谈与观察,有效访谈对象31人次,其中女性14人,男性17人。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

与老一辈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受到生活环境、学历背景的影响,再加上长时间的城市生活,处在个性发展期的他们极易改变,进而从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向,贴近城市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不仅如此,他们的恋爱方式也与城市人相近,同样追求浪漫的感受、物质的享受,购买鲜花等礼物,出入环境优美的餐厅也是恋爱的方式之一。在择偶观上,他们不再像老一辈农民工一样,只从单一的方面挑选自己的另一半,而是将性格、经济条件、外貌、学历等很多方面列入考虑的清单中,他们更加注重感情和感觉,与老一辈相比,他们的恋爱观更加完善,对于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善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对于女性农民工而言,配偶的经济条件则是她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与城市姑娘一样,有车、有房、有存款的城市男性,是她们择偶的最佳人选,择偶观更加物质化。这种择偶观也体现出农民工对于城市生活的向往,想要通过婚姻这一捷径积累丰富的物质财富,尽快实现农村人到城市人的身份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凸显出现代与传统的碰撞,在两者的冲突中,实现婚恋观的转型与发展[3]。受到城市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婚恋的过程中更加强调物质的享受,恋爱支出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主要支出,并逐渐成为压在肩头的沉重经济负担。不仅如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性观念较老一辈更为开放,未婚先孕的人数也大大增多。但相對于城市居民而言,他们对于性的开放程度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方式更加多样,逐渐从传统的相亲、熟人介绍,转向通过互联网择偶恋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再加上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能力强,网络交友软件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原本的社会支持网络丧失效用,新的社会关系网还未完全建立成熟,由于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资源的丰富性,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释放压力,进行交往的最佳场所。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接近城市居民,业余时间也会进入咖啡厅、KTV等场所消费,因此也有更多机会认识异性。而老一辈农民工几乎不会进行发展或享受资料的消费。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育观较老一辈农民工有很大不同,他们不再追求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执念也有所好转。根据访谈资料可知,这种转变是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城市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现在养孩子的费用增多,尤其在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支持多个孩子的花销,体现出新生对农民工在婚恋方面的现实与理性。一大部分已婚或者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并不像老一辈农民工一样主张男主外、女主内,在婚后要求妻子在家带孩子,而是为了生计两人都出来工作,因此多个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成为了负担[4]。

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与老一辈农民工有很大不同之处,但也深深受到传统婚恋观的影响,对其有着制约和引导的作用。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现状及其困境

第一,男性择偶困境。在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城市居民与农民工之间存在差异。他们在很多方面之所以产生差异、或是距离感、隔阂感,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生活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从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5]。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人身份的不认同,与城市居民存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恋爱交往中,农民工会产生自卑、不自信的表现,并且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很难实现与本地城市居民的通婚,从而不利于其城市融入。并且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择偶观的多元化,他们对于配偶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很容易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根据婚姻梯度的原则[6],男性农民工面临着比女性更大的择偶困境,女性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通婚的几率高于男性农民工,其城市融入的程度也高于男性农民工。在婚姻市场中,货币逐渐成为决定一桩婚姻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低、财产积累少,难以支付高额的结婚费用和城市房价,在城市的婚姻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甚至成为受婚姻挤压的最底层,徘徊在婚姻市场的边缘,难以实现所在地与城市居民的通婚,并且受到工作的影响,回到老家结婚生子也较为困难,因此处于兩边为难的尴尬境地,导致其初婚年龄逐渐推迟,甚至有成为光棍的风险。

第二,婚姻满意度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居模式由传统的从夫居转变为两地分居,家庭稳定性差,婚姻家庭不幸福,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频频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家庭问题令人堪忧。对于未婚的农民工而言,他们夹在农村和城市两地,不论是选择在农村还是城市结婚,对于他们而言都不容易。在调查走访中笔者发现,很多看似是一对夫妻,其实都是其在打工地临时组建起来的家庭,也被称为“假夫妻”,每逢过年过节,他们便会各自分开回到老家,在工作时期又组建在一起,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便于节省房租费用。身处这样婚姻模式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婚姻的满意度极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社会保障的缺乏,孩子的教育问题无法在城市得到解决,因此无法将家人孩子接来一起生活,是他们心中最大的不满。在与家人长期两地生活状态下,感情也会逐渐淡漠,在异乡漂泊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真正无根的草。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满意度低,会直接使其幸福指数偏低,对所在地的认同度,归属感降低,在城市生活的压力下,从而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四、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同时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具有的特殊性,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婚姻家庭问题较老一代农民工更为突出。相关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呈现出新的特点,对于恋爱对象、结婚对象的选择条件更加多元化,注重外貌、性格、职业、家庭背景等方面,其中经济收入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甚至成为决定因素,择偶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但是,男性新生代农民工面临严峻的婚恋困境,如学历水平较低、专业技能不高、社会资本匮乏、经济收入较低,在城市婚姻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

猜你喜欢
婚姻家庭新生代农民工
湖南加快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二手房抵押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白裤瑶婚姻家庭生活变迁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
蒙古族村落社会富余劳动力群体婚姻家庭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配偶法定继承权重塑中对婚姻家庭伦理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