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2020-04-10 06:46石雅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新趋势

石雅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加速进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呈现出新趋势,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化进程中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这种新趋势也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理清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的基础上,从正负两个侧面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优化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新趋势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产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6-0053-02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家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单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体系已逐步融入到全球产业结构的大格局中。不同国家间产业互动频繁联系密切,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某些方面更多地依赖于国家间产业转移的调整。发达国家通过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全球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等众多机遇。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学术界目前有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宋群,2005;戴宏伟、王云平,2008;潘少奇等,2018),国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正面影响,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部分学者更关注其负面效应(吕政、杨丹辉,2006;吴淑娟,吴海民,2018),即国际产业转移可能对承接国,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产业空心化等不利影响。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梳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重点分析在此趋势下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第一,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趋势增强。国际产业转移由发达国家向次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逐级梯度模式逐步向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双向多级平行推进转变,实现了区域跨级梯度转移。

第二,国际产业转移周期缩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为突破国内市场及资源等的局限,众多大企业将生产经营目标调整到全球视角,跨国并购案例、跨国公司成立日益增多,一个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配合。生产环节全球化、分散化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同时大大加快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对转出国和承接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国际产业转移主体多元化。国际产业转移主体国家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的格局被逐渐打破。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与产能合作进一步深入,中国逐渐转变为经济全球化中的“引导者”,对外进行产业转移和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加强。自“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直到2018年底,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

第四,国际产业转移驱动力复杂化。一是受气候变化问题的影响,更多的国家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将环境和碳排放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发达国家通过将产业部门或者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将高排放部门转移到碳排放成本较低的国家,将国际碳排放责任转嫁于产业承接地区,以此规避环境规制。二是受贸易摩擦影响,中美两国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加深的同时,关税之争、对华反倾销等成为市场主体进行经营风险预判,实行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二、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一)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

1.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布局调整,有利于完善企业间合作机制。中国工业化起步晚,九成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专业化分工程度低,很多企业在分工上存在重复。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有序的分工协作机制,本地企业间在产业链中低端、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竞争激烈。国际产业转移带入了新的企业,行业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对国内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示范效应,新企业新生产方式的注入对于改善恶性竞争,完善企业间分工体系,实现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具有正向驱动作用。

2.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技术外溢效应,推动相关产业生产效率提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科技发展逐步和世界水平接轨,转移产业不局限于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高技术、高附加值、中高端环节趋势,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逐步向中国集聚,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研发人才。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同时也为本土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来了大量专业领域人才。本土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模仿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重视研发与创新,从而推动产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

3.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2018年中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56.5%,低于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中国服务业发展,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增长比较突出的行业大都属于第三产业,大量外资流入服务业。政府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如金融、物流仓储、信息服务、软件开发等,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二)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负面影响

制造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依靠高投入高能耗换取较低的经济利益,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加之中国为了吸引外资,长期以来对外资企业给予诸多优惠政策,本地企业先天不足,同时又缺少后天的政策倾斜,在很多行业和领域竞争力远小于外资企业。由于经济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完整、层次低,企业实力弱、专业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本地企业难以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加大,领域不断深入的趋势下,本地企业不能快速提升实力,极有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1.不利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引进,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推进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技术提升不能只依靠于国际产业转移中带来的技术扩散,需要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能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和模仿学习阶段。对转移企业的技术依赖,会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意识,难以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关键领域,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2.产业转移伴随的碳转移进一步增大中国资源环境压力。近年来,由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气候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国家间对碳排放责任划分方案意见纷纭。发达国产业转移过程中优先转移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承接的过程中也必须承担因此带来的大量碳排放。在当前“生产者原则”的碳排放核算准则下,发展中国家承接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消耗了大量资源,产生了大量碳排放,最终产品却供于发达国家消费,在国际碳排放责任划分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启示与建议

第一,参与国际产业转移要坚持低碳经济和绿色科学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已经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降低对资源的过分依赖,注重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我国产业链水平。注重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内部由低级向中高级过度,对外转移或承接转移过程中要注意整体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针对性且有选择地进行承接和转移,特别是注意独立自主,維护关键性产业的安全,保证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有利地位,保证关键性能源和部门的稳定与安全。

第三,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注意技术创新与技术并重。中国在参与国际产业转移中必须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发”,要采取各种手段争取外国企业向中国转移关键核心技术。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承接转移能力和改善硬件设施,努力使中国逐步由跨国公司的“加工地”向“科研中心”转变。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优化新趋势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探索
企业英才俱乐部
安庆市产业结构升级测研究
述宾式惯用语使用新趋势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经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探究
浅析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