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能听见

2020-04-10 11:01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武汉市医务人员疫情

我愿天使的翼抚平忧伤,我愿逆行的魂战胜“新冠”,我愿江城粉壁芳华再现,我愿人人康健,中华平安……

这首歌词仅有72个字、时长不到4分钟、制作时间只有3天的《愿》,上线不到5分钟就收获了近万次的点击量。每一个聆听的人,都能在温柔的曲调中、在真挚的歌声里,抚平焦灼的情绪,收获一份安宁。

所以,我想把这首歌和它背后的故事,说给你听。

1

2020年1月16日,阜阳市北城小学正式放寒假,学校的音乐教师刘东娟计划已久的寒假旅行却未能启程。因为她原先计划的目的地是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市,九省通衢之地。“故人西辞黄鹤楼”“芳草萋萋鹦鹉洲”等诗句从盛唐传颂至今,黄鹤楼、武汉市鹦鹉洲长江大桥等文化名片和鸭脖、热干面等美食名片都吸引着刘东娟。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拦住了她的脚步。

当时,对于疫情,她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去不去武汉市都是可有可无的选择。直到在“学习强国”APP上,看到武汉市封城、各省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的消息,看到疫情地图上的红色不断加深、扩大,她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作为一个普通人,她最初的想法是,与其关注不断增长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郁积心理压力,不如老实地呆在家里,不给国家添乱。这段时间,她静下心陪伴家人,对曾经觉得不好吃的过年家宴,曾经觉得无聊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都有了全新的感受。

平心而论,对她来说,这不是一段难熬的时光。

但这样平静的心态很快就被越来越多、越来越紧急的信息所改变。看着新闻里支援武汉市的医务人员与年幼的孩子分别的场景;看着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医务人员为了降低防护用品的损耗,不吃不喝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画面;看着医务人员因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全身上下被勒出道道印痕的情况,刘东娟几次泪目,辗转难眠。“我也是孩子的母亲,难以想象把孩子留在家里的情形。我有鼻炎,呼吸不畅已经觉得非常不舒服了,这些医务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下该多难受啊!”

此刻,她非常想为这些医务人员做些什么。

1月29日,她接到校长赵彪的电话:“现在疫情严重,你能不能利用所长,写一首歌为疫区人民加油鼓劲?”

她的父亲与她促膝长谈:“现在我们的国家遇到那么大的困难,医务人员、军人、公安都冲到第一线去了。我们虽然是普通百姓,也没有医疗技能,但你可以写一些歌曲和文章,让大家觉得温暖,感受到希望和生命力!”

她的母亲鼓励她:“习总书记说过,‘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现在情况再糟糕,也不会比建国时的一穷二白差!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相信党、相信国家,不要太焦虑。你写一首歌鼓励大家!”

带着大家的期盼,刘冬娟很快将想法落实到行动中。第二天一大早,刘东娟就投入到创作中。她在钢琴边坐了整整一天,考虑的只有一件事:“如果我是身处抗击疫情前线的医务人员,如果我是身处疫区的人,我想听什么?”

我不想听冗长的歌曲,抗击疫情的战斗需要争分夺秒,用喘口气的时间来听的歌,不能太长。

我不想听特别雄浑激荡的歌曲,高强度的工作下,我需要的是能舒缓紧张情绪的清新曲调,而不是冲锋厮杀的号角声。

但是,我想听到孩子的声音。因为那是朝阳,是火苗,是未来,是希望。

我相信,即便现在的我身处风暴的中心,晴天总会到来!

2

《愿》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并不复杂,只一天的时间,刘东娟就完成了词曲的谱写。但问题是,如何录制?

最初,她计划找本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录制,但是特殊时期条件不允许,只能作罢。后来,她找到远在北京市的朋友,将曲谱和歌词传过去,请对方帮忙制作并演唱。朋友不负重托,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歌曲的制作。

在《愿》的开头,刘东娟设计了一段孩子的朗诵。

我愿温煦的阳,穿透浓密的云。我愿新鲜的氧,净化焦灼的心。我愿轻灵的春,换来南飞的燕。我愿桃樱烂漫、江碧山青、与你同行。

轻灵的童声与清新的词句交织在一起,融汇出了非常温馨的效果。偏就是这段朗诵的录制,让刘东娟绞尽脑汁。朋友原本想为她找一个孩子录制,但是考虑到孩子不便外出最终取消。后来她想到一个折衷的方案:请学校的学生在家里用手机录制,再把音频传给她,转到朋友的手中合成。

歌曲制作完毕后,刘东娟又请视频制作人高飞剪辑视频。当时,高飞做完咽喉手术没多久,还在康复期,听了刘东娟的请求后二话不说,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不眠不休地完成了视频剪辑。

“朋友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无论是歌曲制作,还是视频剪辑,他们都分文不取,自己承担了制作的成本。比如,高飞老师在剪辑视频时用的很多素材,都是自己花钱购买的。”

你看,武汉市和阜阳市之间,相距500多公里;阜阳市和北京市之间,相距800多公里。但是距离从未成为勠力同心的障礙。网络帮助一组组数据传递,最终,它们组成了歌曲《愿》,它唱出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14亿人的心愿。

3

《愿》于2020年2月5日晚上8点在微信公众号“颍州教育在线”发布,5分钟点击近万,听众们接力传递,自发转载,其他的媒体也快速跟进。毫不夸张地说,这天晚上,《愿》点燃了阜阳市民的朋友圈。

临近晚上12点时,刘东娟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

来电人是刘东娟的同事,她打电话来是为了感谢刘东娟,因为此时,同事的父亲正在阜南县抗击疫情的第一战场——阜南县人民医院战斗。每一晚她都与父亲视频,心疼地看着父亲一点一点憔悴下去。她的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忙了一天,却到凌晨2点以后才能在办公室里睡上一会,3个小时后,他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

同事的声音有点哽咽:“我爸走之前说:‘女儿你在家好好的,爸爸和舅舅到抗击疫情的前线去了。我爸虽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但是我知道,他的精神就像绷紧的弦,只是不想让我担心而已!”

当同事听到这首《愿》之后,当即转给了父亲。这么多天来只看到父亲笑脸的她,第一次看到了父亲隐忍流泪的样子。像是在一首歌的时间里,她的父亲允许自己卸下一身重担,收起所有坚强的外壳,将自己完全交付给轻柔的歌曲、烂漫的童声。等到歌曲结束,他排出了那些一直积压在心底的沉重情绪,重回战场继续战斗。

“我爸把歌传遍了医院,每个医务人员在休息的时候都会听上一会。谢谢《愿》,给了他们真正的休息时间;谢谢《愿》,唱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国家好,大家好!”

4

如果说,没有这一场疫情,刘东娟的2020年愿望清单可能会写得很长。但现在,她的愿望清单上只有一条——疫情出现拐点,走出家门时,每个人都能自由呼吸。

当被问到在这场疫情结束之后,她还有什么愿望时,她想了想说,希望学生的课堂上能出现自然生命教育。

“不是多一门课、多一项分数的自然生命教育,而是真正让学生了解自然、敬畏生命。”

刘东娟期望在自己的课堂上,用最能引起共情的音乐启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兴趣和思考。她相信音乐对学生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这份自信源自她多年的教学经验。2009年,作为安徽省首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聘用教师,刘东娟在颍上县黄桥镇中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当时,学校里什么都没有,即便后来配置了钢琴,除了刘东娟之外也没有人会用。在此之前,学校的学生连音乐课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就在这样的音乐荒漠上,刘东娟种下了种子,开出了花朵。在她任职的5年时间里,她带的学生每一年都能代表黄桥镇、颍上县,在阜阳市级音乐比赛中拿到一等奖。她曾经专门为学校创作了校歌《魅力黄中》,传唱至今——

博学仁爱在今天唱响,明天迈向理想的天堂。知识的海洋,乘风破浪,向未来启航……

音乐能传达的地方那么深,在人的心底;音乐能传达的地方那么远,在最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武汉市医务人员疫情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战疫情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抗疫情 显担当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