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十 字 街 ”建筑景观的风格维护研究

2020-04-10 06:46乔峰何灿盛
世界家苑 2020年1期
关键词:景观街道建筑

乔峰 何灿盛

摘要:以洛阳老城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挖掘其地域文化特色,提出建筑景观风格维护的原则与方法,即:结合地域文化,在尽可能保持原有街道格局、空间特色、整体风貌等不变的同时,努力改善街区环境,重塑街区氛围,并依靠其历史文化底蕴振兴传统街区。目的不仅在于对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探索,而是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与思考当代乃至未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创新之路。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地域文化;洛阳十字街;风格维护

1 “十字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背景研究

我国许多城市当前都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着旧城改造的问题。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许多有价值的老街也在大规模的改造中不断湮灭。老城区是洛阳市唯一具有较丰富历史遗存的古城区,这里保存了最具中原民居特色的明清古建筑群,与丽景门、文峰塔、钟鼓楼等文物景点一起,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历史城区。但老街的整体格局、建筑风格及古老空间特色已遭不同程度的破坏,反映老街居民生活、社会习俗与文化艺术的其他建筑,如亭台楼榭、水井牌坊等多数未能保存下来,历史街区的人文环境特色逐渐消失。值得庆幸的是,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尚未遭到完全的破坏,有的街区例如“十字街区”历史风貌还保存得比较完整,这是研究得以成立的前提。十字街区作为洛阳最早提出保护和恢复的历史街区,在步行街的采用及市政设施的更新方面探索了一条比较合理的路子,但由于部分采用了“拆旧仿古”的方式,从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以及今天我们对于历史地段保护的认识来看,是一种不科学的错误做法。因此有必要对其在现今城市更新中的保护与发展模式进行充分地探讨。

2 “十字街区”建筑景观地域特色及存在问题分析

洛阳“十字街区”在地域景观方面,其南大街自北向南地势渐低,有3.5m的高差,东西大街则延绵千米。共同的街区尺度与独特的节点标识在保证了景观整体性的前提下,使街区产生出多样的层次美感。“十字街”至今还保留着旧时的空间格局和街道尺度,街道两侧的房屋间距最近处5m, 最远处近30m,东西大街平均宽度5至7米,兴华街为30米,南大街平均宽度15至18米,加之街道两侧的房屋多为自发建造,相互间产生着自由随意的进退,辅以屋脊高度上的微差、街道走向的转折,共同形成了街区活泼生动而又质朴自然的街道氛围。街区内的大多数房屋建于晚清或民国期间,除少数全木穿斗结构以外,基本为砖木混合结构,开间2.5至3.6米。店面多为木制铺板门,屋顶为木屋架瓦屋面,以硬山顶为主,屋架高低,瓦片尺寸、颜色均不相同,构成了一系列连续却又多变富有节奏感的建筑形体组合。

“十字街”的建筑及景观在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后,其物质性老化和结构功能性的衰退问题日益突现,也成为十字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重点与难点:首先是街道性质及空间层次等级混乱,缺乏完整统一的艺术效果。其次是忽略了街道的休息交往空间设计,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来满足其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再次是对街道景观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其文化个性。最后是物质性老化现象严重。如结构破损、腐朽、设施陈旧、简陋,再加上各种无序的改建、加建、拆建,使得许多传统建筑已经面目全非,风貌呈现破落趋势。

3 “十字街区”历史风貌与景观的维护与更新

3.1 维护与更新的框架体系

对“十字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单是建筑创作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居民的生活、资金的投入、周围环境的整治等问题。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街区如何肩负历史传统与承载当代生活的双重职责。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想,因此我们建立了如下的维护与更新框架体系(见表1):

表1“十字街”保护与更新框架体系

3.2 现有建筑物的更新与维护方案研究

3.2.1 街区立面改造方案研究

研究进行的街区局部立面改造方案设计,正是基于以上现状、原则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编制改造任务书,提出如下改造方案:

首先立面改造以标准单元为基本构成元素,标准单元共两层,局部三层。其中上层是居室,下层是商店,在形式、比例、色彩上做到协调统一。采用单元式的居住模块符合传统的、小规模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商业经营方式,同时单元模块的不同组合方式也易于形成尺度各异的院落空间,这既尊重了地段原有的民居肌理,也为特色商业活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其次部分大体量的建筑根据街道的宽度和周围建筑的高度采取退台的形式,以避免过度遮挡街道,并为相邻建筑提供足够的自然光线和通风。同时建筑的体量通过丰富的材料、凹凸对比与线角分割来调整。再次院门尽量按传统样式设置屋顶或挑檐,入口采用花岗岩,并尽量保留原有雕刻等装饰小品。最后屋顶及墙面采用青瓦和灰砖,局部点缀灰白大理石,共同构成街区的基本色调和建筑背景。

3.2.2 街区文化氛围营造

街区的文化氛围对城市街道景观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类型与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共同作用,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城市街道景观以及审美的不同观念。研究确定了街区保护中文化氛围构建的如下思路与方法:

首先是街道空间建筑的文化表达:建筑物及其围护结构的做法、材质、色彩等,决定着街的风貌,应符合城的机理,取得与环境的统一。如南大街原是唐东都的运河口和里坊区,可在重点发展商业的基础上,同时体现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要素,通过建筑将小雨、国槐、铜驼街等元素移植过来,营造洛阳八景之一“铜驼暮雨”的景观意向。其次是街道空间维护界面的文化表达:街道空间立面处理的尺度、材料、色彩及铺装形式等都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一些与城市历史、传统民俗、宗教等文化相关的图案符号都生动地暗示了历史文脉。设计中可运用一些人工化的手段,和街道的文化气息相融合。最后是街道空间环境小品的文化表达:街道和环境小品存在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和物质载体,并帮助定义这些活动的性质和内涵。因此其设计要反映作为整体的街道空间的地域性。同时由于分散于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多与普通民居混杂在(下转页)

(上接页)一起,形象不突出,相互间缺乏有效的空间联系,因此设计中可借助系统的环境小品设计,来构筑街区整体风貌的系统展示。

4 结语

洛阳“十字街”整体保护性开发,应以传统商业文化和传统民居特色挖掘为基础,再现洛阳典型的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这无疑将对于保持洛阳名城独有的个性和历史文化内涵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此对“十字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设计的总体设想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是人文层面。商业活动将延续历史上以经营特色工艺品为主的经营方式,并引入私人作坊式的前店后坊或下店上坊的布局方式。购物者在其中不但可以挑选商品,更可亲眼看到商品的制作加工过程。第二是街道空间层面。将每条街道的传说典故通过街牌等方式充分展示出来,使来到这里的游客能时刻触摸到老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同时在街道中设置相应的公用设施:座椅、饮水器、雕刻、路面彩绘镶嵌、指引符号、交通牌等,使改造后的十字街成为舒适、充满文化气息又极具时代感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第三是街区建筑层面。对于构成老城格局、体现老城特色的重要建筑和传统民居院落所进行的保护和整治,应秉持历史“原真性”原则,尽量保存真正的文物遗迹,不可将仿古当成保护手段;对于破坏严重的建筑和院落应首先着手进行保护性开发,为重点区域的开发留出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永文,洪艳.洛阳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塑造[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2] 张杰.旧城遗产保护制度中“原真性”的谬误与真理[J].城市规划,2007(11).

[3] 杨茹萍,杨晋毅,钟庆伦等.“洛阳模式”述评:城市规划与大遗址保护的经验与教训[J].建筑学报,2006(12).

[4] 吴良镛.“抽象继承”与“迁想妙得”——历史地段的保護,发展与新建筑创作[J].建筑学报,1993(10).

[5] 梁乔,胡绍学.历史街区保护性建成环境的质量评析[J].建筑学报,2007(06).

[6] 陈志华.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J].世界建筑,1986(03).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景观街道建筑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热闹的街道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街道等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