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棒球运动队高原训练内容安排的研究

2020-04-10 06:46徐勇
世界家苑 2020年1期

徐勇

摘要:通过对高水平棒球队高原地区集训手段的研究,概述了棒球运动员训练的主要特征,论述了棒球项目训练中对运动员训练负荷进行科学调控的一般规律,为今后棒球项目的训练提供科学指标参数。

关键词:棒球运动员;集训场地赛;训练手段

棒球是团体球类运动,由人数最少为9人的两支队伍在扇形的球场进行攻击与守备。棒球球员分为攻、守两方,攻方球员利用球棒将守方投掷的球击出,隨后沿着四个垒位进行跑垒,当成功跑一圈回到本垒就可得1分;而守方则利用手套将攻方击出的球接住或掷回,从而将攻方球员打出局。比赛中,两队轮流攻守,九局中(少棒为六局,青少棒为七局)得分较高的一队胜出;若正规9局打完后双方得分仍相同,则进入延长赛。棒球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我国棒球队在亚锦赛获过第三名。从比赛成绩来看,我国的成绩与世界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显而易见。这就反映出,我国该项目的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为了提高棒球队逐训练水平,有待重新对本项目特点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改进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该项目的成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水平棒球运动队共18名运动员,平均年龄19.4±2.8,平均身高175.2±3.6,平均体重75.6±6.8,训练年限5.2±0.6。

1.2 研究方法

(1)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表。

(2)专家访问法。对棒球队教练进行访问。

(3)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棒球运动训练安排方面的研究资料。

(4)观察法。棒球运动队训练的现场观察。

2 训练分析

2.1 投手情况分析

在为期30天的训练中,投手训练不仅按要求完成了148学时的训练,并且在晚上加训29学时,主要解决队员投球过程中出现的习惯性的错误发力动作及投球脚步和投球手之间的配合。在投手教练的辛苦努力下,9名投手运动员有了较大的进步,不仅反映在控点能力、球速还是在变化球方面,并针对投手运动员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训练的解决办法,综合各投手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下阶段着重在加强下肢力量的同时加强上下肢的稳定性,让投手更习惯新的用力过程,进而能更协调的调动上下肢的整体发力,加强出手的稳定性,充分发挥手指手腕的力量,稳定身体用力的朝向,提高变化球的控制能力

2.2 身体机能的变化

这次海埂高原集训主要是以有氧训练为主,为运动员的体能等进行储备,并针对部分运动员体重超标的情况,专门制定了一套训练计划,保证在不影响体能的情况下,减轻一些体重。从运动员的力量练习、速度耐力练习及机能生理生化测试指标数据都能反映出第一阶段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体能训练分析

2.3.1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包括对运动员的基础力量、爆发力及核心区力量和离心力量的训练。基础力量的训练采取推拉结合和上下肢结合的形式进行一些如硬拉、深蹲、卧蹬、卧推、引体向上、提拉和弯举等训练方式。除此之外,旋转性力量也必不可少。爆发力训练采用快推、高翻、抛实心球和跳深等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核心区力量训练是对肩关节以下和髋关节以上的腹背肌等整个区域的练习。离心力量训练训练对增加力量和预防损伤有巨大的作用。

我们根据运动员的需求采取了北欧腘绳肌训练法的训练手段来加强后群肌肉的训练。

2.3.2 速度训练

棒球运动员主要从视觉反应、触觉反应及声觉反应几方面来加强和提高。一般采用信号刺激法:利用突然发出的信号提高运动员对简单信号的反应能力;运动感觉法:通过练习提高运动员在所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练习的能力、时间感受的准确性、移动目标的练习,运动员对移动目标能迅速地做出应答,经过看(听)目标移动所发出的信号,判断目标移动的方位及速度。其中判断目标移动的方位及速度的准确性是训练的重点。对于提高动作速度,在棒球运动训练中可采取缩小完成练习的空间和时间界限,如利用小场地练习,可以限制活动的时间及活动的范围,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速度。

棒球运动中移动速度的提高对于在比赛中采取主动进攻具有重要意义,可采用 85%—95%的强度,进行间歇性的短跑加速练习,高频率的专门性练习。

2.3.3 灵敏与协调训练

在棒球运动中要求运动员必须在各种复杂变换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应答动作,要求运动员随机完成的应答动作在时间、空间及用力特征上相吻合,组间协调。①让运动员在跑跳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动作,如快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各种躲闪和突然起动的练习,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体变向的练习等,然后带球练习;②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如综合变向的小栏架与灵敏梯的组合练习。

2.3.4 耐力训练

在紧张激烈的棒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在棒球场上往返奔跑150-200 次,约5400m-6000m,强度大、密度高、时间长,因此在发展无氧耐力的同时,还要提高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主要靠间歇训练法,使人体耐受力达最高值;有氧耐力的训练时间每次运动不能少于3min-5min,可采用变换跑、间歇跑、beep test,以适应棒球比赛中起伏变化的运动规律,同时要注意糖元的补充的速度;速度耐力训练则可以采取20米与60米冲刺跑,结合棒球运动需要圆形跑或8字形跑的练习来加强运动员的重心转移的能力。

2.3.5 平衡与神经肌肉控制训练

利用在平衡垫、博苏球和瑞士球等多种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平衡与本体感觉,加强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并能刺激加强各关节附近深成的小肌肉群和韧带,可有效地预防并减少伤病的发生。

3 结论与建议

(1)我国的棒球运动员虽然训练成绩还不错,但与国际上优秀选手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2)对运动员全面进行动作功能质量的筛查与评价(FMS、SFMA),查找功能短板,在传统体能训练手段的基础上,引入纠正性训练方法,降低伤病发生几率,制定全面及个性化体能训练方案,跟踪监控队员身体状态变化,为技术训练提供支持。

(3)我国这一项目的运动员要超越世界水平,必须加强技术能力的训练,并要兼顾其它各项如力量、速度等以获得综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志钢.制约我国棒球竞技水平提高的基本问题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4).

[2] 苏日光.中国棒球运动与亚洲职业棒球发展差距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04).

[3] 陈涛.棒球运动员的培养与科学训练[J].福州师专学报,2001(02).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