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农村单亲留守初中生心理忽视问题的研究

2020-04-10 06:46谭治能
世界家苑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谭治能

摘要:依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随着经济持续增长,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逐年攀升。这种大量的进程迁移,也使农村地区滞留了较多的留守儿童。因家庭因素和外部变故,也使留守家庭离婚率逐年递增,都对常规家庭模式带来巨大影响,单亲留守儿童心理情况越来越严峻。本文基于此背景之下,站在心理健康等角度,概述出当前农村单亲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并在教师,学校和家庭等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单亲留守儿童;心理忽视;心理健康

1 农村单亲留守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自卑心理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曾经说过“因为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自卑心理在农村单亲留守学生中更为常见。他们因经济薄弱,家庭结构受到破坏,觉得自惭形愧,不能悦纳自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优柔寡断,缺少外部竞争意识,在学校紧张,拘谨,缺乏自信心。还有很多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比城市学生“矮了一截”,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严重者还会产生消极情绪。

1.2 自闭心理

初中生除了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以外,也需要获取班级和学生的接纳,得到朋友的理解和信任。但因农村留守初中生家庭生活拮据,更愿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世界,所以经常独立活动,寡言少语,具备较弱的社会适应性。再加上很多初中生因自己是单亲家庭,觉得和常人有所差距,长此以往容易对学生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发生对抗和逆反行为。

1.3 厌学心理

学生厌恶对抗学习的内在反应是厌学。依据有关数据显示:占据半数以上的农村单亲留守生都有厌学心理,很多学生表示:受到当前考试制度的影响,认为实现个人远大抱负的途径是考上一座理想大学,成就个人的远大理想,但因家庭条件相对拮据,无法为后续的学业提供根基,容易造成精神上的恍惚,萎靡,引发食欲不振,神经衰弱。

1.4 迷茫心理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萌动时期,不同学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参差不齐,比如有的初中生相对敏感,有的初中生具备较强的自尊心,有的初中生因家庭条件拮据渴望独立,有的初中生因单亲家庭渴望追求成人感。当初中生心理需求和现实生活发展出现矛盾时,他们就会产生迷茫心理。再加上初中生年龄特殊,处于青春萌动发展时期,对异性充满好奇,而农村留守单亲家庭的初中生因家庭结构和外部条件的约束,极容易产生自卑,消极心理,他们思想和现实情况相背离,不允许他们付出行动,所以也导致个别初中生开始产生迷茫心理,造成精神衰弱,引发心理障碍。个别初中生甚至还会产生闭锁心理。在一些农村中学,经常看到某些学生和异性在一起说话脸红,非常局促,行为举止不够自在,这就是学生闭锁心理的主要体现。

2 当前农村单亲留守初中生心理忽视问题探究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背景下,我国依旧有不少農村中学还没有真正的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接,还存在教师和管理人员过于关注农村初中生素质文化考试成绩,忽略了培养初中生心理素养,领导只关注高考,中考,在学习中屡次不厌其烦地向之灌输“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思想。还有个别农村中学甚至将考试成绩升学档次设置成了衡量今后有没有出息的唯一标准,农村初中生考试一旦失败,将会面临教师和家长的斥责,“考不上中学,考不上高中,人生没有未来、家里条件拮据,更应该努力学习、单亲留守家庭孩子的出路就是努力学习”等等空白的字眼充斥着初中生的心灵,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抗拒和畏惧心理。

再加上一些农村学生家长文化储备量较少,文化结构层次低,自身不具心理健康的观念,甚至还有很多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多或少忽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导致初中生智力和心理发展严重失衡。而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由于管理,督促孩子学习的时间较少,再加上有些是空巢和单亲家庭,在此种生活和学习背景下,使初中生一直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久而久之,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压力,也会演变成畸形,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孩子丢失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

3 促进农村单亲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第一国家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发展力度,主推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将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放置到构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中,对小城镇投资环境做出改善,强化县域经济,增加就业途径,让农民可以在本县本乡打工,尽最大可能地缩短务工农民回家的周期。与此同时,政府针对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子女,应该实施一定的补贴政策,在源头上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第二,农村中学管理人员要强化组织管理力度,在学校招收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确保经费投入,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构建心理健康评估和辅导体系,加强前监控。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素养。建议每一位教师都应有目的的提升个人素质,成为一名专业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学校也可以为心理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遇,让教师更加深入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结合个人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合实践加以指导,辅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坚定的人格。

最后希望农村单亲留守学生的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纵观很多因心理疾病引发的不良案例,或多或少都有家庭的成因。所以,家长更应该重塑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农村中学要和家长构建家校机制,克服家长过于依赖学校教育的错误思想,而应鼓励家长定期参与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亲子会,座谈会等。

结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为城市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主要的保障,也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城市,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工子女要滞留在农村,其引发的不良后果即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峻。本文基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初中生视角,探究出农村留守单亲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在学校,家长和老师等三方面提出改善心理问题的举措。希望可以为初中生身心良好发展尽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马晓燕.农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忽视问题及家庭政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2] 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化”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 刘沙.农村单亲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川南某市农村地区的调查[J].内江科技,2019.

[4]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

[5] 王洋.单亲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水平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6.

(作者单位:上林县明亮镇第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