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0-04-10 06:46吴胜锋
世界家苑 2020年1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公务员乡镇

吴胜锋

摘要: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面临思想认识不到位、队伍结构不合理、权责机制不健全、激励关怀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必须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完善考核评价;强化正向激励;深化体制改革等途径来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镇公务员是乡镇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乡镇公务员队伍对实现乡镇有效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当前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乡镇公务员是乡镇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联系服务群众最广泛、最直接、最深入。乡镇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影响着决定着党和国家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在乡村社会的贯彻落实,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推进的速度和效果。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效,乡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当前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依然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认识偏差难纠正

一是宗旨意识不强。有的乡镇公务员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中软懒散,态度上顽顶横,存在衙门作风;有的敬业精神不强,工作消极应付,做天和尚撞天钟,不思进取;有的利用职权谋私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二是镀金意识大有存在。有的公务员肤浅地认为现在国家对基层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抱着“镀金”的思想到基层锻炼,在工作中沉不下身,静不下心,只为披上“基层锻炼”的光鲜衣裳,以达到提拔升迁的个人目的。三是跳板意识浓厚。乡镇工作条件艰苦,城乡环境差别大,加上照顾家庭、孩子等原因,要求调入县直机关的愿望十分强烈。部分年轻乡镇公务员把乡镇当做跳板,把大量时间花在准备各类公务员考试中,成为“考试专业户”,用在本职工作上的时间少之又少。

1.2 队伍结构不合理,人事矛盾难调和

主要表现在: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老化现象明显。乡镇公务员队伍老龄化现状与乡镇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情况形成强烈反差,一些偏远乡镇年轻公务员青黄不接的现象尤为严重,即使有几个年轻能干事的干部,虽然编制还在乡镇,但实际多被上级机关借调、抽调,乡镇“满编”不“满员”,一人多岗多责现象普遍,基层工作“事多人少”矛盾突出。二是学历层次比较低,知识结构有待改善。很多乡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公务员比例偏低,而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比例偏高。从专业结构看,基础性学科专业的较多,涉及“三农”、环保、规划、法律、管理等专业的人才较少,用非所学、干非所长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职务结构不合理,倒挂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地方乡镇机关副科级以上职务公务员占比60%以上,科员及以下公务员占比40%左右,乡镇职务结构倒挂现象突出,普遍存在“官多兵少”“少帅搭老将”的结构危机,这种现象在一些“城郊乡镇”或交通便利、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更为严重。

1.3 权责机制不健全,职能障碍难消除

一是职能边界模糊。乡镇作为一级政权,到底具有哪些职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没有明晰的界定,往往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不管什么线,都穿这根针”。二是责权关系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上面的政策最终都要在乡镇一级落地,当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时已被上级政府 “层层发包”和“层层加码”了,乡镇面临比预期目标任务更多的超额任务。三是履职能力弱化。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部分乡镇公务员没与之相适应、相对接。对发展经济“无知”,对带领群众致富“无计”,对开展农村工作“无方”的“三无干部”依然大有存在。有的还沿袭着发号施令、我说你做、管种催收的老方法;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工作布置的多、督办落实的少,强调客观的多、反思主观的少,唱功好、做功差。

1.4 激励关怀不完善,工作激情难调动

一是政治前途有限。因乡镇区划调整、“三超两乱”专项整治等影响,乡镇领导职位职数相对减少,乡镇公务员晋升渠道相对狭窄,“天花板”现象严重。二是经济待遇不高。乡镇公务员经济待遇普遍偏低,其工资待遇调整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幅度不相匹配,经济压力大。三是人文关怀相对缺乏。乡镇公务员工作辛苦,经常“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长期“风里来、雨里去”,身心疲倦,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多数乡镇公务员还面临婚姻、家庭双重考验,许多年轻公务员在乡镇工作,个人问题成为“老大难”,已成家的干部面临养育子女和照顾父母的双重责任,不利于扎根基层工作。由于人文关怀上的缺失,使乡镇公务员存在诸多后顾之忧,导致人心不稳、人心思走。

2 加强新时代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基本路径

加强新时代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2.1 强化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一要做好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顶层设计。要尽快研究制定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实施办法,对培训方式、重点内容、集中培训时限等方面,提出刚性规定。抓好培训制度落实,将参加培训情况列为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对乡镇公务员参加各类培训的情况及时登记,收录入库,实行跟踪管理。完善培训责任追究制度,对拒不参加组织调训,或年度培训不达标的乡镇公务员,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二要强化教育培训保障力度。要加大对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投入,将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引导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乡镇延伸倾斜。整合、提升现有培训师资力量,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基层公务员培训师资队伍。根据乡镇公务员培训需求,组织力量编写专门课程体系和教材案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要拓展培训渠道,既注重集中培训,又采取个人自学、网上学习、送教上门、联合办学、巡回讲学等方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加强实践锻炼,定期按比例选派乡镇公务员到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组织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互派乡镇干部挂职锻炼。鼓励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到村、社区和企業担任工作指导员。

2.2 完善考核评价,实现减压降负

一要精准设定考核目标。完善科学考核机制,持续清理和规范各种不合理的检查、评比、达标项目,特别是对乡镇实行的各类“一票否决”、黄红牌警告考评项目,逐项进行评估,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创新考核方式,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防止考核片面化、简单化。”二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乡镇公务员薪酬待遇、职务调整、职级晋升挂钩,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及时向乡镇党委和考核对象反馈个人的考核情况,部分指标的考核结果可酌情向社会公布,发挥考核结果对工作的推动作用。

2.3 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工作热情

一要强化思想激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乡镇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增强职业认同感,激发干事创业的内动力。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既加强管理监督,又注重加强对乡镇公务员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怀。二要强化政治待遇激励。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注重从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县级机关提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优先考虑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优先考虑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干部。加大乡镇公务员交流力度,每年按一定比例、一定数量选拔乡镇党政正职到省直、市直单位任职,拓展乡镇公务员晋升空间。三要强化物质激励。对照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适当提高乡镇公务员待遇,统筹研究完善工资待遇政策向乡镇倾斜的具体办法,重点向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倾斜。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适当增加乡镇公务员的边远津贴、交通补助。尽快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工资制度,逐步提高职级工资待遇水平,强化级别晋升的激励作用。继续推进乡镇机关“五小”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切实提高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热情。

2.4 深化体制改革,健全体制机制

一要進一步深入推进扩权强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扩权强镇试点,把宪法、法律赋予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的各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重点理顺县乡财权、事权关系,做好审批权限的清理、精减、下放工作。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继续减少“条条”管理,赋予乡镇更大的自主权。二要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等基层自治、监督组织的运行机制,探索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乡镇、农村两支干部队伍下沉网格,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农村实行扁平化管理,以网格化推动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三要持续深化乡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大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乡镇事业单位中选拔乡镇公务员的力度,特别是对招人难留人难的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可给予特殊政策,放宽条件限制,降低准入门槛。同时也要建立相对灵活的乡镇公务员退出机制,畅通“出口”,空出编制,招录新人,实现基层公务员队伍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中共永州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公务员乡镇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今年起3年内新增财力全部留给乡镇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