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夏秋季10个菜用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2020-04-11 09:02梁清干陈艳丽李思明朱国鹏
广东农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食味甘薯海南

黄 婷,梁清干,陈艳丽,李思明,朱国鹏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研究意义】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作物,主要以其地下部分的块根作为鲜食或加工原料。菜用甘薯以地上部分茎尖生长点以下长12~15 cm的鲜嫩组织为食。菜用甘薯富含维生素、粗纤维、蛋白质、矿质元素和多酚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饮食意识增强,菜用甘薯日益成为百姓菜篮子里的“新宠”[3]。菜用甘薯具有耐湿耐水肥、耐高温、腋芽再生能力强和生长旺盛等特点[4],比较适宜在夏秋季高温多雨的海南地区种植。并且海南夏秋季节台风暴雨侵袭期间蔬菜匮乏,菜用甘薯可作为淡季绿叶蔬菜的补充供应,缓解海南夏秋季蔬菜供应的紧张局面。【前人研究进展】近年来多个菜用甘薯品种被选育和推广,如我国台湾地区培育的叶菜型甘薯台农71已在大陆大面积推广种植[5],梅新等[6]和Komaki等[7]也选育出产量和风味表现良好的多个品系。在菜用甘薯品种的适应性评估上,主要是通过引进新品种在不同地区试种,对它们的农艺性状、抗病虫性和食用品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比较,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8-9],而试种评价较为单一。张小贝等[4]研究表明,徐菜薯1号和莆薯 53产量高品质较好,适宜在海南地区种植。【本研究切入点】目前海南菜用甘薯种植面临着品种老化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新品种的适应性缺乏深入研究,并且缺少相关的栽培种植配套技术,因此,在海南对引进新品种并进行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为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平台2018—2019年试验的海南区域部分,对参试的10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适应性评估,并对其进行农艺性状调查、营养品质测定、食味评价和抗病虫性调查,筛选适宜在海南夏秋季种植的菜用甘薯新品种,以期缓解海南夏秋季叶菜蔬菜市场“伏缺菜”的问题,并对海南菜用甘薯新品种的引进和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10个菜用甘薯品种(表1),其中福薯7-6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本研究于2018和2019年夏秋季在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上水村试验地进行,试验地长29 m,宽12 m,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土壤pH值为6.85,有机质质量分数为2.6%,有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29.63、19.02、33.33 mg/kg。甘薯材料定植前,进行整地施基肥,每公顷施内蒙古草原羊肥5 747 kg(有效活菌数≥0.2亿/g、有机质40%)、椰糠有机肥5 747 kg(N+P2O5+K2O≥5%、有机质≥45%)、复合肥660.90 kg(总养分≥43%)。

表1 试验品种Table 1 Tested varieties

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6 m2(3 m×1.2 m),每个品种3次重复。10个甘薯品种于7月5日定植,每小区内以行距0.2 m、株距0.2 m进行扦插90株苗。生长期进行正常的水肥管理,定植后25 d进行第1次采收,期间每两次采摘后按照75 kg/hm2标准施尿素进行追肥,并记录相关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测定。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农艺性状、叶色值和干物质率调查 农艺性状调查包括品种特性、外观品质和产量3个方面。在封畦期(定植后25 d),调查顶叶色,在第3次采收前即(定植后45 d)进行田间品种特性调查。根据植株长势以茎端生长点以下12~15 cm为采收标准进行采收,每7~15 d采收1次,共采摘7次,通过称量各采摘茎尖重量获得其产量数据。在采收前选取菜用甘薯植株心叶下完全展开的第5片功能叶,测定其节间长、叶柄长,并用SPAD-520叶绿素仪(日本Minolta公司)测定叶色值[10],之后选取茎尖鲜样烘干称重,计算干物质率。

1.3.2 抗病性调查及评价 在菜用甘薯每次采收前进行病毒病和疮痂病调查,并参考《甘薯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标准》对不同品种抗病虫性的情况进行记录和综合评分。

1.3.3 营养品质测定 每个处理(品种)选取均一健壮的20株茎尖,取其生长点以下第4、5片功能叶混合进行营养指标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硝酸盐含量采用水杨酸-硫酸法进行测定,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11]。

1.3.4 食味品质性状分析 食味综合评价包括茸毛、烫后颜色、香味、苦涩味、甜味、脆嫩度[12],设对照福薯7-6风味综合分固定为70分,在其基础上,按每档5分浮动对参试品种打分,试吃并参与打分人数至少10人。

试验数据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 软件进行处理,差异显著性使用SA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菜用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叶色值和干物质率

从表2可以看出,株型上,半直立型品种有7个,直立型2个,匍匐型1个;在10个参试品种中,除黔菜薯2号和福菜薯25有茸毛外,其余品种均没有茸毛;叶形上,心形品种为5个,肾形品种4个,三角形1个;在品种色泽上,除福薯25(顶叶色、茎色和脉基色为紫色)、EC15(脉基色为淡紫色)和福薯7-6(脉基色为淡紫色)3个品种有所不同外,其余大多品种的叶色和茎色均为绿色或黄绿色。

由表3可知,黔菜薯2号的节间和叶柄最长,显著高于其余9个品种;湘菜薯3号和薯绿2号的分支数显著高于其他7个品种,分支能力较强;10个参试品种间干物质率差异不显著;广菜薯7号和海大7798的叶色值显著高于EC15和对照福薯7-6,其余品种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茎尖产量比较

由表4可知,在10个菜用甘薯品种中,黔菜薯2号和海大7798产量显著高于广菜薯7号和福薯7-6,其余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福薯7-6但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茎尖营养品质分析

由表5可知,EC15的硝酸盐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福薯7-6;EC15、广菜薯7号、桂薯菜14-7、薯绿2号、海大7798、福菜薯25等6个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均低于对照福薯7-6,仅黔菜薯2号显著高于对照;黔菜薯2号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薯绿2号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桂薯菜14-7最高,湘菜薯3号、海大7798和福菜薯25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品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特性Table 2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vegetabl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表4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茎尖产量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hoot tip yield of different vegetabl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2.4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茎尖食味评价

由表6可知,在食味评价中,广菜薯7号和桂薯菜14-7口感良好,食味综合评价最高为85分,其次是海大7798、湘菜薯3号和薯绿2号均为75分。其中阜菜13-14烫后颜色为翠绿色,菜品颜色最佳。

表5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营养品质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quality of different vegetabl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表6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茎尖食味评价Table 6 Evaluation of shoot tip taste of different vegetabl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2.5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抗病性调查

由表7可知,10个参试菜用甘薯品种病害均较轻,无大面积蔓延现象出现发生。其中,阜菜13-14和福薯7-6(CK)抗病性较差, EC 15、广菜薯7号、桂薯菜14-7、湘菜薯3号、薯绿2号、海大7798、黔菜薯2号和福菜薯25等8个品种高抗病毒病,EC 15、广菜薯7号、桂薯菜14-7、湘菜薯3号、海大7798和黔菜薯2号等6个品种高抗疮痂病。

表7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病害抗病性调查Table 7 Field investigation on disease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sweet potato varieties

3 讨论

菜用甘薯耐高温高湿,是夏季“伏缺菜”选择之一,如今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带动农民增收的高效特色蔬菜[13]。从食用品质方面来看,菜用甘薯品种应选择熟食品质佳、适口性好、茎尖质地鲜嫩、无茸毛或少茸毛、茎细小的品种[14]。本研究参试10个菜用甘薯品种食味清甜,除黔菜薯2号和福薯25有少量茸毛外,其余品种无茸毛,均适宜作为菜用甘薯品种。从栽培角度出发应选择腋芽再生能力强、短蔓多分枝、植株生长旺盛且茎尖嫩叶产量较高的菜用甘薯品种[15],本试验中湘菜薯3号和薯绿2号分支数均为最高,产量达到5 000 kg/hm2以上,符合品种选择要求。

菜用甘薯营养丰富和矿质元素含量较高[16],本试验参试10个菜用甘薯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为0.24~0.92 mg/g,这与赵永光等[17]和Ishida等[18]研究多个甘薯品种维生素含量为0.30~0.82 mg/g的结果相差不大。本试验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达到47.75 mg/g以上,这与王庆南等[15]甘薯茎尖茎叶蛋白质含量为鲜重2.74%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因品种、栽培方式和采收时期的不同会有所差异。赵波等[19]和杜连起等[20]报道的菜用甘薯品种茎尖的糖含量并不高,在采摘期内总糖质量分数一般保持在 0.63%~3.31%。本试验10个菜用甘薯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也较低,说明菜用甘薯的碳水化合物较低,热量偏低。

4 结论

本试验根据产量、食味评价、抗病虫性和营养品质等综合考量,结合实际种植生产分析,在10个菜用甘薯品种中,海大7798、黔菜薯2号、广菜薯7号和桂薯菜14-7号试种产量表现较好,且它们的营养品质丰富和食用品质较好,抗病性较强,适宜在海南种植生产。

猜你喜欢
食味甘薯海南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怀念海南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关于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的研究
—— 品尝员的识别能力与适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