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体系及教育路径探究

2020-04-12 03:20李倩颖
理论观察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知识体系高校教育

李倩颖

摘 要:辅导员在高校中虽然不承担专业教育的工作,但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关怀和指导不仅涉及到日常学习层面,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属于辅导员需要关注和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教育内容,且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教育工作。要想找到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育路径,就需要首先针对相关知识体系的内容结构进行了解,随后根据现阶段教育工作开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科学的教学开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心理健康;知识体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10 — 0164 — 03

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的理论课程教育有显著的区别,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强调从思想和心理状态上对学生产生影响,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为导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与常规的理论知识教育联合开展并且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与常规的理论知识教学存在区别的教学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环境具有丰富性强、复杂性高的特点。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表现出稳定性和客观性缺乏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助大学生规避个人成长环境中的负面干扰因素,引领其认识自我,找到个人前进方向的一个干预性手段。当大学生具有了健康的心理状态,其个人的价值导向必然向正面的方面方向发展,这对于其个人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

(二)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当代大学生由于生长环境与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挫折和失败的经验相对较少,这使得大学生的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存在薄弱的问题。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往往容易倾向于负面的心理状态,失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信心,通过辅导员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找到缓解的出口,通过与辅导员的交流找到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辅导员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方式逐步恢复学生的自信,促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体系结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要想找到合理的路径,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即知识结构体系有一个正面的了解,下文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入手,分析具体的知识体系所包含的教学内容。

(一)基于学习的心理指导

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针对高校学生的专业教育所开展的心理层面的指导和干预〔2〕。在这部分内容中,包含了从学习本身出发提出的心理指导方案,辅导员在开展这项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首先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总结出一套具有宏观性的、系统的学习开展流程和方法。更具体的来讲,指导内容涵盖了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应试心理多个方面,从上述具体内容上来看,学习心理指导的内容具有典型的专业性,且与高校学生的整体学习流程具有高度的匹配性。

(二)基于情感层面的指导

从高校大学生学习开展的角度上来说,情感层面的因素会对其日常学习行为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当大学生出现情感困惑或者在情感层面上受到伤害时,其日常学习行为和生活结构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进一步影响其个人的自身状态。因此,需要辅导员针对其情感层面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3〕。另外,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上来讲,只有高校辅导员将自身与大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上,从其个人的情感教育需求出发开展指导,才能通过找到情感共鸣取得更好的情感交流与指导效果。

(三)基于性格方面的指导

虽然说性格的形成与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但后天的影响因素在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各方面观念稳定发展并最终形成一个固定状态的关键阶段,在此时通过指导干预的方式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性格发展导正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性格与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有着非常直接且密切的关系〔4〕。

(四)耐受力指导

这里所指的耐受力指导,更加倾向于针对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的承受能力进行指导。在高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上还是人际交往上,学生都有可能遇到问题和挫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问题的解决和处理难度会更大。辅导员可以在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观察和发现其遇到的困难,在给予基本的关心和帮助的基础上,用心理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大学生耐受力的提升。

(五)人际交往指导

高校教育环境从本质上来说已经是一个结构简单的小型社会。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学生参加社团、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际交往,实际上已经具有浓厚的社会色彩。但由于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对外部社会的接触和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当或者发生人际交往冲突的问题〔5〕。高校辅导员就可以通过专业的理论分析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给予大学生针对性的人际关系指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在明确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内容后,需要了解现阶段在具体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找到科学的教育开展路径。

(一)辅导员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的高校辅导员由于其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在复杂性和随机性上都比较强,且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高校方面对于辅导员的素质水平缺乏重视和考核。部分辅导员只是单纯的充当了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的监督者和管理者,其对学生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这不利于优化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往往会得到被管理和限制的体验,而感受不到辅导员在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给予他们的关心和帮助〔6〕。另外,即使部分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会主动寻求辅导员的帮助,部分辅导员也存在缺乏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的问题。这都与辅导员自身素质的局限性有直接的关系。最后,从整体的辅导员工作团队角度上来看,辅导员之间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是需要积极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但目前大部分辅导员缺乏主观上的沟通意识,遇到问题没有溝通交流和提升自我的主观意识,这会影响整个辅导员团队的质量水平。

(二)缺乏科学的工作方法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大部分是依靠专项的理论知识教学或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就具体问题进行心理指导,指导方法也大多运用心理疏导和劝慰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性化特点,在具体的效果上也存在收效不高或收效效果缺乏统一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效果。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不适宜的心理教育干预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还有可能带来部分负面影响。

(三)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

心理健康状况的衡量指标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这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具体效果的衡量上也存在困难。部分学生在接收了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虽然可能获得短期的效果,但也存在效果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另外,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进行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时间成本支撑才能确保取得一定的干预效果,这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在评价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评价工作本身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但基于评价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学校方面仍然应当对这部分工作引起重视。

四、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来源于辅导员自身以及具体的工作方法方面,下文结合具体问题提出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路径。

(一)搭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不充分的问题或者在沟通方式上并不适宜。高校方面应当意识到这些问题对于两者沟通效果的影响。通过多种不同的路径搭建起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7〕。为了避免直接沟通可能产生的阻碍和问题,高校方面可以利用社交平台为双方的交流搭建一个自由流畅的空间,在无接触交流的背景下,交流沟通的氛围也更加轻松愉快,学生在放下心理防备的情况下也更容易将自身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想教师进行反馈。当通过线上沟通交流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后,教师在寻求面对面沟通的切入点,从现实的生活和学习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最终达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

辅导员的工作虽然从形式上来讲并不具备很高的含金量,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上来讲,这项工作本身具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仅通过劝慰和简单的心理疏导也无法达到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因此,辅导员应当本着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指导服务的原则,从理论知识层面到实践能力层面都进行着有力提升。通过参与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或者学生的直接沟通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在个人的工作开展中积极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在科学辅导教育思路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教育内容相比所提出的个性化要求。教师就必须在掌握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具备灵活应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找到科学的教育干预方式,最终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

(三)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这方面的要求实际上也是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要求〔8〕。除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学校方面还应当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或者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达到教育目的。当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活动中,其既是活动的实施者,也是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在开展活动的背景下,教育活动的整个氛围和环境都比较舒缓和轻松,并且学生也可以寻求到自由的沟通交流空间,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放松心理状态,冷静思考问题的重要环节,当学生的心态得到了全面的放松,部分心理问题本身在严重程度上就会得到减轻。另外,除了依靠教师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问题,通过分析观察找到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干预方法,借鉴网络平台上所介绍的专业教育方式结合实际运用到学生中,为取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供支持。

(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评估

心理健康教育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不同的学生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所需求的心理健康指导也有所差异。这本身就给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带来的了一定的困难。但从实际出发来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需要通过专业的评估把握效果,从而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高校辅导员应当结合实际重视评估工作的开展。利用多元化的评估手段尽可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发挥出评估工作对后续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

五、结束语

综合来讲,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开展并且对工作开展的质量要求很高的工作。高校方面应当从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水平提升入手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并积极聆听学生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观需求,切实落实好除了专业教育之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这方面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曲英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J〕.商情,2018,(33):176.

〔2〕黄向明.普及与个案结合心理沟通与执行并存——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58).

〔3〕冯小桃.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9,(10):287.

〔4〕孟祥燕.融媒体视域中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路径探究〔J〕.现代交际,2019,(23).

〔5〕赵恩.互联网+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38):251-252.

〔6〕滕金杰.立德树人视角下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究〔J〕.风景名胜,2019,(08).

〔7〕金慧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以辅导员工作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

〔8〕唐锐.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21-22.

〔責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知识体系高校教育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