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方法分析

2020-04-13 02:19张瑞栋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山地建筑设计融合

朱 静,张瑞栋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虽然我国国土较为辽阔,在国际上排名第三(前三名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但我国有14 亿人口,排名世界第一。整体上呈现出人口多、耕地少、住房面积需求大等特点,在这种形式下,耕地面积就显得更加宝贵。开发山地建筑成了建筑行业未来必然发展趋势。从另一个角度说,山地建筑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依山而观,更加贴近自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房屋面积。因此,开发山地建筑对推动我国建筑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我国大规模研究山地建筑开发设计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山地建筑设计必要性

1.1 拓宽生存空间

我国人口在未来30 年中依然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人均耕地更加紧张,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早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迈向了新的台阶,建筑面积逐渐占据耕地面积,我国也陷入耕地面积少的境地。正是因此,我国才将耕地资源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而山地建筑设计可以有效利用山地资源,减少建筑占用耕地的数量,同时能够满足建筑行业发展需求。

1.2 方便获取资源

山地环境中除了有大量动物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今,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矿产资源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这种因素驱动下,必须通过山地获取大量矿产资源。全面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促进山地经济发展。而从山地建筑设计方面分析,不仅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资源,同时也是保证矿产资源安全开发的重要手段。

1.3 回归自然

现如今,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虽然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但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对宁静、美好的自然生活充满了渴望。而山地由于贴近于自然,拥有茂密的森林植被,因此广受人们青睐。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已经不局限在旅游度假的山地,对山地建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

2 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

2.1 节约建筑用地

尽管我国国土辽阔,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已经有了紧张之势。因此,在山地建筑设计与开发中,需要贯彻节约用地的环保理念,结合山地特性加强山地建筑设计。采用山地建筑,可以让人与自然融合,因此在设计中必须突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尽可能结合山地地形做好选址、设计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对山地环境造成影响。设计中还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势,达到建筑和自然的融合,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

2.2 重视人对空间的体验

因为人是建筑的使用主体,所以要严格按照人们的需求设计环境空间。山地建筑设计中不能仅仅考虑建筑本身,而且要采取可行的设计方案给人们营造适合居住的生活空间。有关调查显示,在地形坡度为10%时,山地居民出行率要比平原居民低50%,如果地形坡度为20%,山地居民出行率仅为平原居民出行率的10%。由此可见,山地建筑设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率,这一点也是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对空间的体验才能够让设计方案更有意义。

2.3 体现人文思想

我国地形复杂,但无论是峨眉山、武当山等大山,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山,都成了人们的精神向往。因此,有关山的传说早已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或民族文化。在山地建筑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种文化属性,凸显人文思想,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还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人们向来都对大自然有一种崇尚感,在山体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文理念,不仅可以实现建筑与环境融合,还可以彰显出传统文化。

3 山地建筑的设计方法

山地环境决定了山地建筑形态特点,包括坡度、坡面向阳、海拔高度、自然肌理等。建筑施工还要尽可能减少工程量,保持原有的地形与植被。山地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也很多,既限制于山地环境,同时设计灵感又源于山地环境,因此最大的决定性因素还涉及人员对山地环境的态度。通过对山地建筑形体总结,大体上可以将山地建筑设计方案归纳为以下几种。

3.1 融合型设计

融合型设计是指融入山体原有环境的一种形式,该设计理念是对自然的一种谦让态度,让建筑环境更具人文特色、与自然融合。通常在山谷、山腹位置都是采用融合型设计方案。可以从两个方面设计:一是建筑形体要顺应山势;二是建筑形体与山地肌理融合。

(1)建筑外形和山形统一。如果山地自然风光秀丽在,则在设计中需要最大程度上保持山地风貌。其主要特点为“小”“散”“隐”。建筑整体规模并不是很大,很多设计师将建筑体量分解为若干院子,这样可以让建筑更加荫蔽,建筑空间围绕采光天井布置。这样在山底眺望山体时,不会因为建筑从山坡上拔起影响自然景观的整体性。

(2)形体与肌理融合。形体和肌理融合也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山地肌理包括自然植被、水流、山石等。由于人是建筑的筑成主体,与自然树木本身就有着对立性质,但可以巧妙利用设计与材质配合的方式削减这种矛盾感。如流水别墅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的山地肌理,同时还加强了与原有山地肌理的联系。

3.2 共构型

共构型山地建筑是指将建筑变成山地环境的一部分。这种建筑形式是响应了山地地形、地势,借助建筑形态达到一种完美契合的景观。该设计方案主要是将建筑设置在显著的山脊、山顶等凸起部位。在古典建筑中这种设计方案较为流行,如希腊雅典卫城就设计在山峰上,采用顺势而建方法,让建筑变得更加威严、神圣、气势;再如拉萨布达拉宫,坐落在整个山脉中,将建筑烘托出来,顺应山势,形成了一个整体,建筑借助山体给人一种十分震撼雄伟的感觉,并且山体也因为建筑的依附让山峰变得更加壮观。

3.3 超越型

从字面上理解,超越型山地建筑就是超出了山地环境自身,重点突出建筑本身。如部分建筑设计中以山坡脚相反方向插入山体中,山西大同悬空寺就是典型案例,在陡峭壁上悬挑出的建筑体是对人工技术的一项极限挑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凸出建筑气势可以更好地显现山体环境特性,也就是反面给山地环境的一种回应。可见,超越型建筑不仅能够呈现出建筑本身的特性,还能够将山体的鬼斧神工烘托更加鲜明。再如重庆万州天子湖住宅区的一个中学,是在两个长方体空间布置教学楼,并朝向两侧悬挑,好比两条巨龙盘旋在山脊上,给人一种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

4 山地建筑设计案例与特点分析

某山地建筑鸟瞰图,整体上采用了融合型设计方案,即尊重自然地形、依山就势、与自然融合一体,如图1所示。

图1 某山地建筑鸟瞰图

4.1 强调山地建筑特色理念

该工程在设计中结合了地理位置特殊性、优越性来打造山地建筑社区,融合了山地自然理念和人性化设计理念,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山居项目。该工程用地为缓坡山地,设计的核心是注重自然保护,最大程度上保证原有地形、地物、地貌,让建筑和环境融合。减少对原有山地环境的破坏,利用现有地形创造独具一格的居住空间。因此,在设计中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并没有大开大挖,轴线关系并不强烈,根据山体特性进行建筑布局,以自然布局、依山就势安排建筑。该工程突出了山野情趣,与相邻植物园配合造就了良好生态环境,这也是该项目最大的特点。设计中充分了利用一切山地自然资源,创设更加优美的山居环境。建筑整体上减少了建筑体量、水平感,但也是错落有致、高低变化布局突出了山地建筑的特点。

4.2 综合自然规划布局

考虑到建筑地形条件非常复杂,整体上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场地中有较大的高差,根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关系,结合朝向、外部交通连接确定建筑的空间布局、组织形态。该项目工程可以划分为不同建筑类型,包括线状、带状、转折等布局形式,构建不同的居住组团,并将其穿插在自然生态环境序列当中,让小区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让空间场景变得更加丰富。工程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山地高差的这一特性。建筑整体布局也是依山就势,这样可以更大情况下敞开自然景观。灵动的建筑布局可以看到十分丰富的院落空间。从图1 可以看到,项目地块为刀型,整体上西南低、东北高。根据项目的地块结构,在此次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山地优势,将整个建筑项目分为了三个区块,由高到低分别为别墅、多层化学景观房区、临街便捷式住宅楼。采用了人车分流理念,外环负责行车、内环为人行体系,将山地和园林融合,让这个建筑景观更加诗情画意。

4.3 单体设计思想

该项目设计中积极利用了基地现状、依山就势,根据山地地形构建了下沉架空层、夹层、建筑错层等形式,建筑整体延续了不规则现行布局形式,中间部位还围合成了一个院落空间形式。建筑周围与环境相呼应,建筑布局十分的灵活生动,各个活动空间相互交叉和呼应,高低起伏穿插了地形环境空间,在不同空间下的视觉感也在不断变化,让整个建筑空间环境变得非常多远,同时富有生机。整体上该项目是一项非常具有特点的山居建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住房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山地势必会成为建筑用地的主要目标,并且山地建筑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分析近些年的山地建筑工程来看,山地几乎可以容纳大部分建筑形式和种类,并且山地建筑功能愈加完善、体量更加完整,可以采用各类科技手段满足建筑的各类需求。山地建筑环境更好、设计更加新颖,是建筑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作为一名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设计水平,创新、丰富设计理念,找出山地环境的规律,让自然和艺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加优秀的建筑作品。

猜你喜欢
山地建筑设计融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山地草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