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探讨

2020-04-14 06:52王大雷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2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王大雷

【摘 要】高校固定资产数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管理工作模式也亟待转变。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思路,如何有效地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需求,本研究拟从4个方面做出策略分析,希望可以全面解決现阶段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2-0239-02

0 引言

固定资产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就在于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作用发挥,在信息技术支撑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模式和以往比较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实现了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化,更能够满足新时代高校发展的需求。高校固定资产具体包括一些比较昂贵的教学实验设备,目前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多数还没有跟踪报警系统,资产流失问题解决还是盲区。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可以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全面优化,也是我们积极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系统构建的主要手段。

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

重建设、重购置、轻管理是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中,工作人员片面地将固定资产认为是单纯的、事务性的工作,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和学校其他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缺乏全局性意识。

1.2 信息模块没有实现良性对接

传统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从招标购置到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的管理部门数量一般在3~4个,这些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掌握的仅仅是不同阶段或者不同管理体系中的部分固定资产信息,提取数据信息需要协调各部门信息之后进行整合。而且,不同部门之间在数据管理规范和流程上还存在差异性,这就导致“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系统记账后填写报账信息无法联动至资产管理数据库;数据变更过程需要耗费很大人力,不利于管理成本控制,且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对数据资产的价值发挥十分不利。

1.3 管理基础不规范,观念、手段落后

首先,高校在管理责任落实上做得还不到位,缺乏标准化的内部管理机制,账外资产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资产流失现象依然存在。其次,基础信息不健全,管理者无法对全部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监管。再次,管理目标自身的局限性,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多数还局限在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上,管理工作中缺乏调配机制。最后,部分教职工缺乏固定资产主动管理意识,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管理工作规定操作,形成不良的管理习惯,比如将管理系统登录密码交由非管理责任承担人员操作。上述原因共同造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封闭性,不利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改革。

2 推进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 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创新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管理者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据,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也应该设置科学的管理制度,辅助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者构建规范化的管理模式[1]。就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来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首先,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属于公办制,习惯了向国家“伸手要”[2],导致高校管理层对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出不重视,使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其次,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目前,很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尽管也实现了数字化目标,但是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技术掌握上还有不足,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多数还是停留在账目管理层面,即账物管理。但是高校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该部分资产支出作为一次性支出,在资产折旧、成本核算上都存在不同问题,使账目虚增固定资产总额,与实际的固定资产价值存在很大落差。而且,高校占地面积广阔、分支机构众多,资产盘点耗时耗力,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也比较普遍。这些问题存在和出现的根源还是制度不健全,因此建立健全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迫在眉睫[3]。

第一,高校各校区应该明确归属关系。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作为管理责任主体,各学院作为二级管理单位,学院下属部门作为三级管理单位,层层落实管理责任。第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学校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应该落实给固定部门,或者成立监督委员会,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抽查活动。第三,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例如,在固定资产日常保管方面,各学院分属部门要建立其对账机制,明确书面账目和实际账目的对应关系。

2.2 设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优化管理方法

高校需要结合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需求设置科学的管理系统,学校管理层和基层教职工应该联合起来或者购买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针对不同校区的设备数量及购买单价、运输路径等要素进行记录,形成集购买、安装、维修、折旧、报销等于一体的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使学校的固定资产处于实时监管的状态[4]。此外,存在一些使用率比较低的设备,可以引入“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机制”,综合考虑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等指标考虑是否按照原计划买进。目前,高校形成校园一卡通机制,我们在购进校园卡一体机的时候需要判断买进数量,就可以结合“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机制”判断设备的数量和具体的放置位置是否符合师生需求,比如一些设备设置方位不合理,学生刷卡的次数就特别少,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更换位置。类似这样的管理办法,可以形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减少固定资产浪费,提升校园设备资源利用效率,为师生提供便利。

2.3 发挥大数据价值,搭建一站式高校管理服务平台

大数据管理模式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大数据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价值体现如下:一是大数据支撑下,我们可以结合条形码识别和图形采集等先进技术优化管理模式;二是智能化分析技术和批量管理办法可以使复杂的数据管理过程简单化,利于获得数据资源;三是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为决策提供参考。将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应用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利于资产数据库形成,可以使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和人事系统形成衔接关系,综合体现数据库数据信息价值。

2.4 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高校固定资产自身的特点决定其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特点,资产数量众多、资产使用时间比较长且配置区域复杂、分散,这对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化素养有很高的要求。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需要管理工作者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上与时俱进,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以良好的职业操守作为依托,强调自我约束和管理,结合管理工作需求更新管理工作理念,突破传统的“保管式”资产管理工作思维[5]。在技术层面上,要明确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传统账目管理系统之间的差别,将计算机设备作为辅助工具,学习新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思想,尤其是一些从事管理工作时间长、资历高的管理人员,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善于突破传统管理模式,走出“舒适圈”。此外,由于固定资产短期内变动比较小,因此管理人员实施静态管理模式,不关注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过程,他们在管理工作中比较消极被动。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应该立足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者加强培训,并结合新的岗位工作需求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使管理人员建立起自我提升的工作意识。

3 结语

综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的推动,需要高校认识到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层次提升,以適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需求,为教育、科研工作做出贡献。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然而解决这些长期形成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管理者和基层工作者共同努力,完善管理工作模式,以社会发展形势作为动态管理模式的变动依据,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做好物质资源配置工作。本文重点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管理工作路径展开分析,希望以上观点能够在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事业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彭世,施岱松.仪器设备网络化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25(8):102-103.

[2]姚伟.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化校园建设[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9(2):175-176.

[3]汪代启,安广实.云计算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J].中国财政,2014,21(22):263-265.

[4]胡峰玮.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1(14):142-143.

[5]罗雅过,赵宁社.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21(9):213-214.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