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合浦县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防控措施①

2020-04-15 01:31刘暮莲黄向荣沈小英黄鹉文
广西植保 2020年1期
关键词:卵块夜蛾田间

刘暮莲,黄向荣,沈小英,黄鹉文

(1.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植保站 合浦县 536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北海市 536000;3.北海市海城区涠洲镇农林水利服务中心 海城区 536000)

草地贪夜蛾以幼虫取食植物形成为害,寄主广泛,包括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在内的42 属186种植物,主要为害玉米,一般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1]。该虫自2019 年4 月入侵合浦县以来,给合浦县部分玉米造成严重为害。合浦县气候温暖,适宜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严重威胁合浦县的粮食安全。为更好地指导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现将2019 年合浦县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1 发生情况

草地贪夜蛾目前在合浦县为害玉米和竹芋(冬粉薯)两种作物,其中以玉米受害为重。2019年,合浦县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玉米390.67 ha,占种植面积的5.3%,发生程度1局部4,经科学防控挽回损失28.44 t。据调查,全县玉米种植区和玉米各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地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其中以处于苗期和拔节期的玉米植株受害为重。玉米受害株率重的达100%,虫口密度重的达216 头/百丛。笔者2019 年7 月17 日调查,春玉米收获后,在周边的竹芋上发生不同程度的草地贪夜蛾为害,被害株率高的达100%,平均为51.5%;虫口密度高的为83 头/百株,平均为36.2 头/百株。夏玉米种植后复查,竹芋上未见为害。可见,玉米收获后,草地贪夜蛾可转移到附近种植的竹芋上为害。

2 发生特点

2.1 来势猛,蔓延快

2019年2月,接到全国农技中心和自治区植保站通知,合浦县植保站在全县进行普查,未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4月22日,在合浦县廉州镇玉米田首次发现为害。此后,先后在乌家、星岛湖、石康、石湾、常乐、公馆、白沙等镇发现有该虫为害,截至4 月30 日,全县15 个镇乡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该虫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2.2 处于苗期和拔节期的玉米受害重

据田间调查,草地贪夜蛾可为害各个生育期的玉米,其中,处于苗期和拔节期的玉米因其叶片幼嫩和形成的喇叭口有利于喜阴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受害尤其重。

2.3 世代重叠严重,田间各个虫态并存

田间调查时,同一时期,甚至同一田块,草地贪夜蛾1~6 龄幼虫及蛹、成蛾均在田间并存,世代重叠严重。

2.4 受害普遍,当地栽植的玉米品种在各个生育期均被为害

无论是饲料玉米还是鲜食糯玉米、甜玉米品种均发生为害,在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有发生。

3 发生原因分析

3.1 虫源量大且高峰期多

从表1可以看出,10月12—31日诱蛾量最大,共诱蛾1 766 头,有3 个高峰期,分别是21 日330头、25 日212 头、30 日206 头;11 月诱蛾量次之,共诱蛾1 132头,有6个高峰期,分别是2 日427 头、16 日84 头、21 日91 头、23 日192 头、26 日142头、30日104头;12月共诱蛾415头,有4个高峰期,分别是16 日56 头、18 日128 头、25 日31 头、31日32头。

表1 2019年10—12月合浦县高空灯诱捕草地贪夜蛾逐日诱蛾情况

3.2 气候、寄主条件适宜

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卵12.69℃,幼虫13.14℃,蛹13.66℃,全世代12.95℃;最适温度为26℃~32℃[1]。合浦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温水资源丰富,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 921 h,年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7.7℃,年均降水量1 663 mm,相对湿度75%~80%,适宜常年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种植种类多,复种指数高,气候温暖湿润,因此气候、寄主条件适合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

3.3 新侵入,群众认识不深,防治不到位

草地贪夜蛾2019 年1 月入侵我国为害,群众对其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其为害的严重性,待发现其为害严重时,才匆匆施药防治,施药后又没有及时检查防效,同时,施药时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大,防治效果不好,导致局部田块草地贪夜蛾为害猖獗。

3.4 世代重叠严重,增加防治难度

草地贪夜蛾繁殖快迁入频繁而且量大,导致其世代重叠严重,田间害虫的虫态不一,高龄幼虫抗药性强,防效差,增加了防治难度。

4 防控对策

4.1 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

建立监测点,对玉米、竹芋、甘蔗、花生、蔬菜、香蕉等作物进行草地贪夜蛾成虫诱捕监测,加强草地贪夜蛾预警;强化大田普查,准确掌握虫情发生动态,通过媒体、网络、手机微信群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提出防治对策,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4.2 加强技术宣传培训

加强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的宣传普及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种培训会,通过电视台播放《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控技术》宣传片,宣传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控措施;在草地贪夜蛾防治关键时期,与农药经营企业一起组织开展田间地头培训,重点培训、指导实施草地贪夜蛾防治作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大户、重发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他们辐射带动周围农户;通过下乡调查,对农户进行现场培训。

4.3 示范推广草地贪夜蛾飞防技术,开展统防统治

充分发挥植保无人机专业化统防统治效果好、效率高的优势,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的综合防控。

4.4 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4.4.1 人工摘除幼虫和卵块

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初发期,检查玉米植株,人工摘除卵块和杀死初孵幼虫。

4.4.2 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

采取农作物间、套种方式,改变田间生物群体单一化,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起到减少病虫草害的作用。

4.4.3 理化诱控技术

利用草地贪夜蛾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成虫发生期,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高空灯等诱捕草地贪夜蛾成虫,降低虫源基数。

4.4.4 释放天敌防治害虫技术

在草地贪夜蛾产卵高峰期,通过在田间张挂蜂卡,释放夜蛾黑卵蜂和螟黄赤眼蜂等天敌防治草地贪夜蛾。据广西南宁合一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在玉米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田间寄生情况调查中发现,玉米田中的夜蛾黑卵蜂和螟黄赤眼蜂偏好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块,且夜蛾黑卵蜂寄生时会规避与螟黄赤眼蜂的竞争。调查中共采集到草地贪夜蛾卵块283 条,总卵粒数12950 粒,2 种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共同寄生率为84.35%,共同寄生率达100%的被寄生卵块占共同寄生卵块的44.72%,其中夜蛾黑卵蜂的寄生率为54.37%,螟黄赤眼蜂的寄生率为29.98%。在2 种寄生蜂单独寄生的卵块中,夜蛾黑卵蜂的寄生率为66.65%,螟黄赤眼蜂的寄生率为52.28%。

4.4.5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在幼虫低龄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

4.4.6 性诱捕器诱杀雄虫

在成虫发生初期,张挂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诱捕时间从成虫始见期开始,诱捕器悬挂高度为离作物生长顶端约0.5 m,诱捕器密度每667 m2为5~8个。

4.5 化学药剂防治.

虫口密度低时采用施药挑治,达到防治指标(10头/百株)时立即实施化学防治,防治适期为2龄幼虫期。防治药剂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等化学农药,以9∶00前、17∶00后施药为佳。

猜你喜欢
卵块夜蛾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一种估算草地贪夜蛾卵块中卵粒数量的简易方法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草地贪夜蛾覆毛卵块与绒茧蜂茧块的识别特征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