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这所大学也有“一塔湖图”

2020-04-15 03:59黄浩佳
大学生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区平衡感广州大学

黄浩佳

某天傍晚我从图书馆走出来,站在门前约8米高的阶梯上,回身仰望这庞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塔湖图”中的“图”。图书馆是一个高约25米的矩形体,通体由暗色立面玻璃构成,门前由五面雅白色的承重墙相间,入口地面铺砖选用了鹅黄色调的大理石,光泽的地砖与玻璃相互倒映,简约大气。图书馆内设五层,窗明几净。一楼的自习室里总是坐满备战考研的同学,三楼古籍书库有珍贵的线装书供喜欢读古籍、经典的同学阅读,而楼梯间不时有同学坐在阶梯上背书,日光会透过玻璃落到书页上。图书馆内还设有咖啡厅,学生可以品尝一杯浓郁香醇的咖啡,在此稍作休憩,只有少数人在轻声交谈,以免打破馆内的安静。门外,图书馆的左侧沿南北方向延伸出约等同于三分之一个图书馆大小的校史馆,承载了广州大学的历史故事。

据我在学校官网的查证,截止至2012年底, 广州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在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名列第三,仅次于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该馆也是广州大学城五大标志性建筑之一。望着这座庞大的“书山”,我顿感渺小。

再回过神来走下阶梯,举目远眺,校训塔半遮斜阳,格外温柔。广州大学的校训塔即为“一塔湖图”中的“塔”,它高达49.8米,是大学城内数十所高校的建筑中的高度之最。它像是由三面错落有致的高墙搭建而成,墙体交接处并不贴合,让这座白色的高塔从沉闷中解脱。塔身有一面采用暗色玻璃材質,使光线自然穿透而过,且顶部的玻璃盒子与下部并不连续,中间空出一个方形空间,使塔减轻了重量感而显得轻盈。在“一塔湖图”之中对于光影的考虑,是对细节的考究,也是一个浪漫的环节。近图书馆的另一侧塔身中间竖直镂空,顶部直片与突出的环形白色外壁交叠,虚实相衬。塔的前后两面书写着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校训上方装饰着一个外露的时钟,但这个时钟并非摆件,而是正常运行的,暮色降临时会自动切换成荧光模式,同样照亮着下方的八字校训。

风雨长虹

一塔一图,一大一小,自然地共存着,但这背后的原因是建筑学中的“平衡感”。就这两个建筑的布局请教建筑学院的学长时,他反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少了这个塔或是用一栋教学楼来代替会怎么样?”我想象了一下,一座庞大的图书馆紧邻着占地面积也不小的教学楼,多少有点别扭。学长继续说明,不同楼体在同一个布局中时,体量的大小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平衡感,而相对体积较小的校训塔能均衡图书馆,也反衬出图书馆及前方大面积广场恢弘的特点,这时建筑的天平才仿佛被端平,平衡感也就巧妙地融合入建筑群当中。而每当斜阳暮色降临或是晴天白云飘动,湖畔金柳摇曳生姿,中心湖会倒映出一塔一图和谐的影子。

从图书馆的阶梯一直往下,是一个两侧种有高大树木的开阔广场,人的视线会自然地被引导到最前方广州大学的正门。听建院的学长说,正门口、图书馆和校内的体育馆三点连成一线,是整个学校的纵向景观轴,而西门口、校训塔和图书馆则是横向景观轴。总而言之,校训塔、图书馆以及中心湖所组成的“一塔湖图”处于整所学校的中心地带,且在纵向上划分了生活区与教学区,不仅是一处富有美感的景观,也具有划分功能区的实际作用。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在多座建筑中穿行时总会遇见“一塔湖图”,而每次一走过生活区通往教学区的马路时,入目即是“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校训,好像在提醒着我这是一个转换状态的地点,从闲散悠游的生活日常到投入勤勉奋发的学业之中。

广东雨水较多,广州大学还将岭南骑楼风格引入校园设计中。骑楼的特点是下面经商上面居住,而店面的部分会延伸出一廊道廊架,为挡雨遮阳起到一定作用。在校园设计中则是把一楼的位置做成架空层,有利于在湿润的天气通风排水,也放置了桌子和长椅以供学生休闲和学习。另外,学校依地势而建,用极具岭南特色的“风雨长廊”贯穿“一塔湖图”,把生活区和教学区连在了一起,免去师生在雨水天气或烈日下无瓦遮挡的苦恼。

责任编辑:陈晓丽

猜你喜欢
教学区平衡感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作品选登
以木为媒
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第15 卷) 总目次
城中村火灾防灾能力评价及等级划分: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
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区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中国心情
在中国大学的教学空间创造相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