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 不惊

2020-04-15 03:59狐狸
大学生 2020年4期
关键词:封城买菜武汉

狐狸

危险确实在身边

这个新闻,让我恐惧到窒息。因为就在去年12月中旬,我妈妈也因甲状腺结节住院做手术。妈妈住院的10天时间里,我们一家7口天天都在医院。我和姐姐甚至在医院陪床。

而陪床时,我曾突发高烧,伴随上呼吸道感染。还好自行吃了奥司他韦两天后退烧了。事后想想,但凡当初手术日期拖延半个月,我们家恐怕就要重蹈新闻里的故事了。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1月10日~1月20日期间,我正在看汉口和武昌地区的房子。一切的起因,只是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目前爸妈所在的蔡甸地区的房子太偏了。

而汉口,当时正是最危险的地域。还好,我爸当时制止了看房。因为他想吃年饭时,全家人聚在一起讨论后再做决定。

现在,我却无比庆幸房子买得偏。封城前我们家频繁出门,都没遭难。

心态有些微妙。经历过第一周的恐慌,第二周很多人报复式放松。比如我爸爸。自从朋友给我寄的70个N95收到后,他的心情放松了——这位老先生更喜欢戴着口罩在小区里散步。

我谆谆叮嘱:“别下去,蛮危险的。”他晃着自己不灵便的左手左脚跟我说:“那怎么办?中风后的病人不运动,第二天四肢胀痛呀。”

我问跑步机不行吗?他说完全不一样,还教育我,小区里也有人散步的。我从顶楼推开窗一看,小区篮球场里的确有人在打篮球。

但随后一个噩耗浇灭了全小区的侥幸——我们这栋楼,有人确诊了!

我爸彻底蔫儿了。

食物

我从来没想到,我会被宅这个字击败。

过去我也经常20多天不出门,但从没这么痛苦过。

我真的想吃蛋糕啊!!!

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我也可以喜欢吃甜食。大概是因为,这次的生日是在封城期间度过的,根本没吃着蛋糕、也毫无仪式感吧?

宅不会击倒宅女,但美食短缺会。封闭让欲望变得更加蓬勃。

我想吃蛋卷、奥利奥、芒果千层、烫千层肚、小酥肉、盐市口陈麻花、粉蒸肉、冷吃兔、烤鱼、把把烧、油焖大虾、小青龙、耙泥鳅、干锅鸭唇、麻辣兔腿……我想念樱桃、羊角瓜、爱媛橙、丑橘、巧克力草莓、小西瓜、秋月梨、榴莲、芒果、山竹……

但一切的思念,终止于淘宝客服的那句:“亲,武汉不发货的呢。”

我的思念和我的泪水,都成为瀑布汇入了长江。

2月底,我们家年前囤积的食物终于吃完了。

我爸跟我妈怄气,不顾我的毛遂自荐,一定要去超市买菜。

我怕他在家里怄出毛病,只能随他。给他戴上手套、口罩、眼镜,穿上冲锋衣后,目送他去了超市。

那天下了雨,武汉很冷,但超市里还是有大量慌张的中年买菜男士。

“全是男同志。”我爸回來说。

但,我爸爸负责买菜真的叫人崩溃,他买了5斤牛肉,别的肉都没买!

还好我从成都带回来很多火锅底料,接下来一周都是吃牛肉火锅度过的。封城人民的矛盾,是武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食欲望与贫乏的食物供应间的矛盾。我有时会想,那些经济不宽裕的人家也不知道怎么度过封城的日子,毕竟匮乏的物资也不便宜。

情人节前夕,我姐姐跟我说:“万科跟一个生鲜公司合作了,现在万科的人都不用出门买菜了。”于是,我在情人节这天,郑重地在这个小程序上,下了人生中第一次超过400元的买菜订单。

我觉得菜价还行,羊肉一斤27块、龙骨一斤20出头、乌鸡800g是27元、里脊肉和排骨是30出头一斤。绿叶蔬菜比较贵,都是5~7元一斤。

这个程序,每天晚上12点上新,第二天或第三天会把每家的菜集中到小区的篮球场。

然后物管和平台老板会在群里叫号。每个下单的人都能领到一个对应的号码,我的第一单是99号,群里叫到号码时,我就可以下楼了。

群众真是聪明。这样能最大程度避免人员密集。

我第一次下去提菜,武汉下了鹅毛大雪。最近一次下去提菜时,戴着手套的手都开始冒汗了。

我爸爸依旧不会买菜。他觉得我买的菜都不符合他胃口,大概还觉得不该让贫穷的女儿出买菜钱,就决定自己买菜。

他买了什么呢?菜单里包括14包汤圆、6箱巧克力威化、8包饺子!

我兴高采烈地推着买菜车下去拖货,看到现场的大箱小箱简直绝望。这哪里是买菜,简直是搬家!!平时的甩手掌柜一旦买菜,简直是灾难。

于是我立刻给我妈打电话求助。我妈来了,她真聪明,拿了我外甥女的小滑板车和一个带轮子的收纳箱来装货。

那天夜晚,我拍下了妈妈在路灯下拖菜的背影。

真庆幸我待在武汉,不然两个老人家可能要花很久才能搞清楚,到底该上哪儿买菜、到底要怎么取菜。毕竟,光我们小区就有四五个团购群。

与父母同居两个月的日子

之前网上都说,被迫跟父母同居一两个月的大龄单身男女,恐怕要面临催婚的灭顶之灾。

我和我的父母没有这个矛盾。他们从不主动涉及这个话题。

有一次我主动问我爸爸:“如果我不生孩子,你觉得如何?”我爸说:“不行,那样你下半辈子没有精神寄托。”我很诧异,问他:“原来我们是你的精神寄托吗?”他似乎更诧异:“当然啦!”

原来这个从来不给孩子打电话、发了微信几乎不回、几乎没有什么软语关怀的老先生,把子女看做自己的精神世界啊!

这样的深度对话,过去只发生在我和妈妈之间。但通常,会以我妈妈妥协式的自我安慰而告终。这句自我安慰是:“妈妈只能给你一个人生建议,但生活还是你自己的。妈妈不会催你,你千万别碰到渣男就是了。”

而这次,我知道一向强硬自我的爸爸,原来也是儿女奴。怪不得他很少主动催婚。但是,宅居的矛盾不在儿女与父母之间产生,那么必然换种方式到来。

我爸妈爆发了严重的争执。

我妈妈扯着刚做完手术像破锣一样的嗓子,与我爸爸吵到要离婚。

我有点手足无措。我从高中寄宿开始就与父母亲人联系不频繁,第一次知道原来他们也会像年轻夫妻那样,一吵架就放话要离婚。

我当真了。赶忙联系姐姐,问到底该怎么办?

姐姐说:“哦,这不是很正常嘛?哪对夫妻在封城期间没吵过架、没闹着要离婚呢?要不是你姐夫在前线救病人,我都想揪着他吵一吵。我家楼上平时天天吵,但是男方最近去疫情前线了,双方反而觉得有得吵很幸福呢。”

是这样吗?果然已婚人士和未婚人士的脑回路不太一样。

我猜,老年夫妻的关系在疫情期间也会变得格外不稳定吧?积攒了几十年的抱怨和恩爱,在毫无缓冲的24小时接触里,总要爆发。怨恨爆发过,恩爱自然也爆发过。

仔细想想,爸妈虽然这次吵得厉害,恩爱起来也挺逗的。在他们争吵的前一周,我爸爸嫌弃头发长得太长,想剃光头。我刚想回屋找工具,就看到他在阳台上用剪刀自己剪头发。剪得简直像得了斑秃。

这怎么成呢?最后还是午睡中的妈妈闻风而动,拿着角落的剃子给我爸仔细又温柔地剃了头。

剃完光头的爸爸十分得意,竟然罕见地问我妈:“好看吗?”说完还对举着手机拍摄的我摆出帅气笑容。

我大笑:“特別帅,要是在头皮上纹青龙白虎,出去谁敢欺负你?”爸爸偷瞄了妈妈一眼,认认真真幻想了一下,居然露出向往的神情。

果真,吵架只是吵架。这两天我爸妈已经不提离婚的事儿了。只是还在冷战中。

他们两人的冷战方式也很老夫老妻。

我妈还会做我爸爱吃的菜,但会故意把菜炒辣。我爸爸只敢跟我悄悄抱怨自己嘴巴辣出了泡,让我给他涂药。

其实,为了避免家庭矛盾,我们家早已减少不必要的汇聚。这意味着,每天12点我们吃中饭时才见面,晚餐后就各自回房做自己的事了。每日除了午餐和晚餐时会简单交流情报之外,其余时间和室友差不多。

晚上7点,我家只有各自房间的灯亮着。但可能我们家庭成员本身就不爱互相干涉,这样反倒轻松自在。

宅家日常

我是一条合格的咸鱼。

每天只干这几件事:远程工作、吃饭、玩斗地主或线上剧本杀、看电影电视剧。我从成都拿回家的30多支化妆刷都饥渴难耐了,奈何它们的主人无心对镜贴花黄。

现在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武汉每天的病例正以1000~2000的数量在减少。我爸爸现在每次都抢着下楼拿菜,一般会提前2小时下楼,他真的憋坏了。

不拿菜的时候,他在家就干五件事:吃饭、睡觉、听网络小说,通常是历史、军事和商场文;泡脚。每天都要泡脚,我负责给他倒水,盆他自己洗;还有在跑步机上走2小时左右。

也常听到他一个接一个地给朋友打电话,互通消息。

他倒是不慌。慌也没用。

我妈妈生活最丰富。她对待生活的热情简直令我汗颜。在我蓬头垢面的时候,她往往已化好妆坐在客厅里录抖音了。

这两个月来,有大量或艰难或温馨的故事在武汉上演。

也有更多的武汉健康家庭,是像我们家这样,波澜不惊地过着封城的日子。既不十分欢喜幽默,也不十分沮丧恐慌。

我们每日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交流武汉的疫情数据,以及殷切盼着武汉病例清零,早日解封。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封城买菜武汉
买菜记
北京:“封城”“静默”是谣言
逗·乐
封城令
买菜
决战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