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个孤独的小孩

2020-04-15 03:59宋梦寒
读者·校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梦游娃娃

宋梦寒

奈良美智是日本最重要的现代流行艺术家之一。对许多中国的年轻人来说,他的名字不但不陌生,而且还是时尚、前卫的象征。他的经典作品,那个造型简单、神态迷离的梦游娃娃曾经风靡一时,在2009年火遍全国的电视剧《蜗居》中,就被当作体现财富实力的道具。

除了闭着眼睛的梦游娃娃,奈良美智更多的作品是吊眼角、凶巴巴的小女孩以及同样吊眼角、凶巴巴的小狗。可是,就是这样一些简单的造型,以及漫画化的孩子气的表情,居然触动了全世界成千上万成人的内心。就像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说的,奈良美智画的是“因沉痛与孤独而异常冰冷的世界,但内心绝不是恶的。而我宁可在这样的世界中长居”。这也许是所有喜欢奈良美智的人内心的感受吧。

梦游娃娃

奈良美智1959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弘前市,像许多日本普通家庭一样,奈良美智的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挣钱养家。两个大他八九岁的哥哥,经常带漫画书回家,可以算是最早给他艺术启蒙的人。童年的奈良美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不太合群。他在小学时得到的评语是“有空想癖的习惯,注意力不集中,总是看着窗外”。到了高中以后,他虽然爱逃学,但是喜欢诗歌,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结交了许多大学生朋友。因为酷爱摇滚乐,他还在舞厅做过DJ(音响调音师)。18岁时,他正式开始学画。有趣的是,奈良美智年少时的画被认为过于成人化,在成年后以画画为职业的时候,他的作品反而充满了孩子式的天真和稚气。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流行,都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说,只有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奈良美智才会画出那样的作品,人们也才需要那样的作品。当时的日本,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在发展的早期,由于经济政策的缺陷,导致国富民贫、社会矛盾尖锐。后来政府制订了著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日本迅速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奈良美智的青春期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进程碰撞在一起,高科技、高强度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孤独感、疏离感,以及人们对主流文化的质疑、对政治的反思、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是当时弥漫在整个日本社会的大众情绪。

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奈良美智做过一段时间的美术教师,之后就去了德国。他在杜赛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德国当代艺术,并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盛行于20世纪初,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奈良美智青少年时期的日本颇有几分相像。在科技与工业高度结合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已经不能纾解人们内心的焦虑、愤怒、忧郁和孤独。于是,表现掩盖在外部形象下的事物的本质,表达真正的自我,成为一种新的创作潮流。从杜赛尔多夫艺术学院毕业后,奈良美智就留在了德国。在旅居德国的12年中,他创作了大量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但真正的创作高峰,还是在他回到日本以后。梦游娃娃就是他回国以后的作品,他也终于在其中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如他所说,“那些小孩子和动物的画像,都变成了我的自画像”,是“我面对自己的内心而画出的景象”。

坏小孩插图

哭泣的女孩

小狗

奈良美智筆下的坏小孩,有着日本漫画的典型特征,造型简单,色彩单纯,但是又不同于日本漫画中的“可爱”和“萌”。撇嘴瞪眼的小孩和小狗看起来任性又倔强,却并不凶恶,也没有表现主义常有的悲观和失望。相反,那些貌似具有攻击性的形象,在没有任何笔触背景的衬托下,散发出温柔的、孤独的,又带有一丝暖意的情绪,触动人们心底最私密、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并展开遐想。

奈良美智在每一次作品巡展时,都会搭建一间名为“夏日之屋”的工作室,让人们了解他的工作环境。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他的工作日常,墙上、桌上到处都是稚拙的旧玩具和他随心所欲的涂鸦。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间小屋和奈良美智的展览一样,都是一片远离喧嚣的净土,一个心灵的庇护所。

2011年,奈良美智的父亲在地震中去世,此事给了他很大的震动。他改变了画中坏女孩的形象,给了她一双水汪汪的、清澈见底的大眼睛。

他说:“我开始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梦游娃娃
梦游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试析希区柯克与表现主义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梦游综合症
梦游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