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的地震应急体系探索

2020-04-15 03:55唐晓玉
科技风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抗震

唐晓玉

摘 要:防震减灾的现代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地震应急水平,为受灾群众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地震应急体系的构建,则是为了更好的应对地震灾情,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帮助群众脱险。基于此,本文以霍山县的防震减灾工作为例,分析了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的要点和意义,主要从防震减灾宣传、救援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探讨地震应急体系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地震应急体系

地震是一种常见、频发的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往往会导致地面建筑物及各类设施的倒塌和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地震的预测难度较大,突发性较强,人们难以及时做出反应,往往表现的措手不及。为了有效应对地震灾害的发生,规避地震产生的危害,需要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体系,全面提升地区的防震减灾水平,为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1 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的要点

1.1 提高防震减灾的宣传力度

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应该加强防震减灾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防震减灾的认知。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普及地震知识,宣传地震应急措施。在各个中小学校、社区,定期组织地震逃生演练活动,提高人们的抗震意识,并懂得如何应对地震的发生。霍山县地处大别山地质断裂带,历史上中小地震活动频繁,是华东地区著名的“震情窗口”,一直被列为全省重点监视防御区或重点危险区。近年来,霍山县政府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霍山县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2018年被省地震局命名全省防震减灾示范县。在防震减灾的宣传方面,相关单位和部门投入了许多精力。在霍山县应急管理局、地震局以及教育局等单位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下,在霍山二中、新城小学、文峰学校等多所中小学校举办了防震减灾科普进校园活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防震减灾知识问答等活动,用于增加中小学生对于地震知识的了解。通过地震逃生演习,锻炼和提升其自救自护能力[1]。

1.2 加强抗震指挥和救援队伍的建设

在提高防震减灾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抗震指挥和救援队伍的建设。在地震来临时,各个单位部门能够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快速落实震情,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救护和安置受灾群众,做好相关善后工作。霍山县的抗震指挥和救援队伍建设方面,认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震减灾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多次修订了《霍山县地震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培养专业的的抗震指挥和救援人员。开展防震减灾的培训活动,举办了防震减灾专题培训班,抗震指挥和救援人员能够系统化的学习应急指挥、基础救援方法、险情处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面提升地震应急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地震来临时,抗震指挥和救援人员能够迅速奔赴抗震一线,成为霍山人民群众的安全保障。

2 新时期地震应急体系的构建

2.1 完善应急响应流程

在地震应急救援中,地震局主要负责地震监测工作,需要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迅速收集震情灾情信息,及时向政府部门、媒体播报。然后进行地震灾害评估,判断震后趋势。而应急管理局则需要启动应急救援方案,与多个单位、部门协调、配合,救援受灾群众,并在医疗卫生、通讯、治安、电力、交通等方面提供保障,有条不紊的展开防震减灾工作。霍山县在地震应急响应工作中,预先将城区中小学运动场、文峰广场以及红源广场等区域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便于紧急安置受灾群众。

2.2 应用智能化的应急综合服务平台

为了防震减灾的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需要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体系。新时期地震应急体系的构建,需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其中,打造智能化的应急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霍山县在震情监测工作中,设置有四个宏观监测点,结合正在筹建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传输数据和信息,上传至应急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图样化处理,进行可视化监测,呈现为三维图、流动图,震情监测信息更加直观清晰,便于相关工作人员掌握。该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加精细、精准的数据信息,能够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指导。

2.3 应用先进的应急装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用于抗震减灾的应急装备也需要适时进行更新、换代,应用更为先进的设备,更好的满足应急救援的需求。地震应急装备应满足便携、易操作以及实用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救援工作的实效性,提升應急救援水平。在此基础上,借助卫星、航空以及地面传感器等设备,应急救援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可以得到大幅的提升,为受灾群众提供良好的帮助。

2.4 公众自救互救和舆情引导

在抗震救援工作中,相关部门做好舆情引导工作,并进行公众自救互救的指导。面对地震这一突发的自然灾害,受灾群众容易产生恐慌的心理,需要进行情绪安抚,使其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维持良好的秩序,认真配合救灾人员。在地震发生后,需要迅速修复通讯,及时利用媒体途径,公布实际震情,并澄清谣传,告知其应急避难场所,进而疏散和引导受灾群众,便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2]。

3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建设完善的地震应急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地震带来的风险。该过程中,需要提高防震减灾的宣传力度,加强抗震指挥和救援队伍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完善应急响应流程,应用智能化的应急综合服务平台,配备先进的应急装备,同时做好公众自救互救和舆情引导工作,能够获得良好的防震减灾效果,让人民群众满意和放心。

参考文献:

[1]郭红梅,陈维锋,申源,等.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7(04):924-935.

[2]于书媛,骆佳骥.基于WebGIS的地震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防灾减灾学报,2019(02):93-96.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抗震
桥梁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湖南认定24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底框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解析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
一种具有防震垫的内藏式汽车牌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