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的效果观察

2020-04-16 09:29曹家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鼻甲鼻息肉鼻窦

曹家龙

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属于临床多发疾病,以往主要通过常规药物保守治疗,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其临床疗效显著。本文选取本院2014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传统药物治疗与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400 例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 例。研究组中男138 例,女62 例;年龄18~52 岁,平均年龄(35.3±11.2)岁。对照组中男140例,女60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5.5±1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①经本院临床确诊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②均存在一定程度流脓涕、头痛和鼻塞的情况;③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2]:①患者本身存在严重精神异常且语言沟通存在困难;②患者本身心、肝、肾功能存在严重异常;③凝血功能异常以及以往鼻咽喉手术史者;④内分泌病史者;⑤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对患者患病部位进行全方面检查,并确定病灶位置以及大小,给予鼻腔冲洗及罗红霉素,罗红霉素剂量为300 mg/d,早晚两次服用。

1.3.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治疗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鼻窦扫描结果建立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患者仰卧于床上,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内镜下鼻腔表面、鼻甲后端浸润及蝶腭神经浸润麻醉。在内窥镜手术过程中,在内镜下直接移除鼻息肉,切除钩突及上颌窦开口位置的尾端,尽可能打开上颌窦开口。如果后筛内出现息肉样组织,应扩大切除后筛,开放蝶窦。留中鼻甲,下鼻甲肥大可行外移术。手术后,还应常规给予患者抗炎对症治疗,并注意鼻腔卫生清理,使用凡士林填塞鼻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填充后2 d 内取出,或使用类固醇激素喷鼻,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清洁鼻腔,更好地预防鼻粘连,如发生粘连、水肿或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应及时对症处理,以确保患者鼻腔吸出气顺畅,定期复查,进行为期6 个月的随访。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1 治疗效果 根据内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海口标准)将本次治疗效果分为,显效:症状消失,内镜鼻窦开口好、鼻窦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有效:症状明显改善,使用内镜检查发现鼻窦黏膜部分区域存在水肿、肥大等不良症状,甚至还产生大量肉芽组织以及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患者病情没有得到任何好转,内镜检查术中粘连,鼻窦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脓性分泌物[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及呕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0%,高于对照组的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属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一旦患有此类疾病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应用的传统药物保守治疗并不能有效预防以及减轻对患者鼻黏膜造成的伤害[4]。而部分患者在接受传统手术治疗期间,不但要切除患者的鼻甲,还会切除鼻窦内黏膜[5]。另外,手术过程中照明设备的视野清晰度较差,会导致对某些发生病变的部位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等现象,同时残留物清除也不够彻底[6]。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在于手术视野清晰、安全性高以及操作简便等,经过鼻内镜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保留鼻甲及鼻窦腔黏膜,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病情复发的可能性[7]。相比较于传统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彻底清除病灶,病情再次复发几率明显降低,有利于尽快缓解患者的痛苦,治疗效果理想。对于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这是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质量改善的一种关键手段[8]。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医务人员一定要及时对患者的各项身体状况进行严格检查,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发生病变部位,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疾病预防的相关措施,叮嘱患者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因沟通不到位引发多种矛盾。患者在手术期间,必须有效控制出血量,并在手术前3 周内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术后护理应在手术结束后进行,换药期间发生的肉芽、水疱以及小息肉应妥善处理,促使患者鼻窦能进行自然扩张,减轻黏膜粘连等症状[9]。同时医护人员须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而增强临床治愈率。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非常有效与安全,同时医生的操作能力以及临床经验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医生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医护人员对于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可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有关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与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10]。手术完成后,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例如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后续康复训练指导等,并叮嘱患者严格依据医嘱服药,并定期入院进行相关身体检查。为患者提供最细致及个性化的治疗,帮助患者迅速康复[11,12]。鼻内镜手术不仅简单、方便、微创,还可减少术中失血、预防或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安全性高。采用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13]。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可对鼻窦解剖结构、病变位置及病情进展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在行手术时切忌仔细谨慎,以免对患者的其他组织造成损伤而引发并发症[14]。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其不仅对患者的鼻腔以及鼻窦结构起到有效保护作用,还可有效维持患者鼻腔及鼻窦功能的正常,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15]。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其临床疗效显著,更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鼻甲鼻息肉鼻窦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不起眼,但别小觑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和鼻窦炎病变程度关系探讨*
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骨角度变化的CT分析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