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探究

2020-04-16 09:29蒋艳华冯洁钟建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肝素钠保胎黄体酮

蒋艳华 冯洁 钟建玲

先兆流产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妊娠期疾病,导致其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孕早期黄体功能缺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采用黄体酮药物为主,同时其也是先兆流产的首选药物[1]。但是近些年来有报道称,部分患者在使用常规剂量黄体酮治疗时会出现头痛恶心、宫腔分泌物增多、皮肤瘙痒红肿和乳房肿胀等情况,因此黄体酮治疗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低分子肝素钠在先兆流产的治疗中逐步发挥出理想疗效。因此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成为作者想要探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分析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的用药安全性和疗效可行性,为日后该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2019 年8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先兆流产诊断标准,宫颈未开,小腹下坠,阴道出血,腰腹酸痛。排除标准:阴道出血原因不明,伴随有其他生殖系统疾病,存在生殖器肿瘤,合并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症),患有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完全治疗者。将患者运用单双号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 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8.21±5.65)年;平均孕周(8.03±2.01)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8.32±5.48)岁;平均孕周(7.93±1.99)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获取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接受,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复测孕酮时均接受3 次早上空腹孕酮的平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平均值给予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注射液,通过肌内注射的方式给药。当孕妇空腹孕酮值<10 ng/ml 时,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828)20 mg/d,观察组给予黄体酮10 mg/d;当孕妇空腹孕酮值在10~20 ng/ml 时,对照组给予黄体酮10 mg/d,观察组给予黄体酮5 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199,规格:4250 IU/0.4 ml)治疗,1 次/d,通过腹壁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阴道不再出血后还要维持用药7 d[2]。治疗期间通过B 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阴道止血时间、腰酸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②记录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统计对比两组保胎成功及新生儿畸形情况、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时妊娠天数。④评价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根据相关指导原则和上述指标的对比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腹痛和阴道流血症状完全消失,常规妇科检查和B 超检查均显示为正常妊娠,记为显效;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腹痛和阴道流血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常规妇科检查和B 超检查均显示为正常妊娠,记为有效;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发现胚胎已经停止发育,阴道出血症状严重,恶化成为不完全流产或者完全流产,记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阴道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腰酸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4 两组保胎成功及新生儿畸形情况对比 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畸形情况。见表4。

表4 两组保胎成功以及新生儿畸形情况对比[n(%)]

2.5 两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时妊娠天数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娩时妊娠天数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时妊娠天数对比(±s)

表5 两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时妊娠天数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孕妇在妊娠早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高达15%,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包括胎儿因素和母体因素,多年探究已知导致其发病的一项重要诱因是孕妇孕早期的黄体功能发育不全,黄体功能不全会使得孕激素分泌水平下调,黄体细胞的激素合成速率降低,宫腔环境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不利于胚胎着床,容易引起阴道出血和腰腹酸痛等病症。人工给予孕激素能够适当程度弥补孕激素水平偏低的现象,可以改善先兆流产症状,利于胚胎着床[4]。作为一种天然孕激素,黄体酮是临床十分常用的药物,在先兆流产的治疗当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发现患者会出现系统性或者局部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有待考证[5]。而低分子肝素钠是抗凝剂的一种,进入人体之后可以抑制纤维蛋白原的转化,减少纤维蛋白形成,胎盘基底膜凝集血栓的数量也大大降低,宫腔血液循环状况因此改善。

本文选取40 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探究了采取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显示,观察组阴道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腰酸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单独给予黄体酮治疗相比,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康复周期和住院时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先兆流产患者的阴道出血症状大多与胎盘绒毛膜有关,绒毛膜损伤使得出血症状加重,而引起损伤的重要诱因又可以细分为胎盘微循环血液高凝状态以及局部出现的炎症反应[6],低分子肝素钠在进入人体之后可以缓解微循环血液的高凝状态,缓解阴道出血症状,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虹膜血管和绒毛膜进一步损伤,血管弹性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恢复[7]。除上述指标外,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畸形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娩时妊娠天数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用药可以提升保胎成功率,改善胎儿的发育状况。分析其原因是低分子肝素钠在抑制宫腔微循环血栓形成的同时,也适当增加了对胚胎的供血量,胚胎发育速度得到加快,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李慧等[8]进行了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用药方法也能够提高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单纯应用地屈孕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有保障。

综上所述,对先兆流产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有效性都很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本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例数较少,观察时间也比较短,得到的结论仍有待大样本和多中心实验验证。

猜你喜欢
肝素钠保胎黄体酮
多糖类肝素湿品沉淀可保存时长的研究
金属元素Cu、Fe对肝素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低剂量黄体酮与低分子肝素钠联用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流产多是胚胎异常 别硬保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真技术让一副猪肺价抵三克白银
保胎维权: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