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类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

2020-04-16 09:29陈莉杨燕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皮质激素炎症急性

陈莉 杨燕花

急性呼吸道感染属于传染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为病毒感染,临床根据患病部位不同分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三大类,属于门诊常见疾病。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炎效果较佳,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是病原体、细菌以及支原体和微生物感染,所以常发生在季节交替的时期或受空气质量和环境的影响[1]。儿童和老人的抵抗力更差,因此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更高[2]。该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发热等[3]。其次,炎症反应也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表现。抗病毒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耐药性,所以治疗效果不明显[4]。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麻黄汤类方是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宣肺平喘、祛痰止咳的效果,可以抑制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效果显著[5]。为此,本研究特选取60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研究麻黄汤类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其炎症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7 月门诊收治为60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9~65 岁,平均年龄(45.6±15.5)岁。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8~66 岁,平均年龄(46.3±18.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麻黄汤类方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234)饭前服用,1 次/d,1 g/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给予地塞米松(广西两面针亿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0401)0.75 mg/次,2~4 次/d,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麻黄汤类方治疗,给予地塞米松0.75 mg/次,2~4 次/d,口服;麻黄汤类方具体药物组成:法半夏15 g,五味子、生石膏、细辛各3 g,麻黄10 g,杏仁9 g,桂枝、干姜各8 g,炙甘草3 g,温水煮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7 d。治疗期间保持清淡营养饮食。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前后炎症反应 采用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CRP 水平,选择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 水平。

1.3.2 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头痛、呕吐、恶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 和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 和IL-6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RP(20.25±9.87)mg/L 和IL-6(8.26±5.23)pg/ml 均低于对照组的(33.32±7.26)mg/L、(16.26±6.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约50%以上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究其原因,当呼吸道以及气道有异物出现,可通过咳嗽促进其排出,故该反射属于肺部防御性动作。而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属于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类型,而气道的主要分泌物即为痰液,如无法将分泌物及时排出,分泌物会刺激气道,使咳痰、咳嗽反射反复进行,进而会导致气道以及肺部炎症反应加重。故在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应从止咳、排痰、化痰方向出发,通过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使炎症得以有效抑制[6]。目前,临床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激素类药物治疗,而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全身激素的应用,使药物依赖性得以降低,进而使患者正常生理状态得以保障,促进患者康复。随着雾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率呈递增趋势。糖皮质激素药物氨溴索的主要作用为化痰、祛痰,其作用机理为促进痰液中的纤维断裂,增加呼吸道浆液腺的分泌量,使黏液腺分泌得以抑制,进而使痰液对气管的粘附力降低,更顺利地输送纤毛区黏液[7]。地塞米松也属于糖皮质激素药物,有降低支气管黏膜水肿情况,并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抗炎症效果,且与氨溴索联合给药后可起到促进氨溴索药效的功能,使抗炎、化痰效果提高。传统临床对地塞米松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但由于该疾病的主要患病群体为儿童,儿童治疗配合度较差,极易因为恐惧、疼痛感出现拒绝穿刺等情况,导致无法顺利完成药物输注,严重者甚至出现晕厥、呕吐等应激症状。西医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常采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但耐药性强,不良反应多,所以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临床上流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疗效,促进疾病转归[8]。麻黄汤类方中方用麻黄桂枝为君,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然而,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虑其温燥伤津,所以又配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喘,半夏清热解毒、清肺平喘、止咳祛痰,桂枝通经脉、生阳气,五味子益气生津;半夏祛痰和胃,而散结,亦为佐药;生石膏消热除烦、杏仁止咳平喘,均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于辛散酸收之间,是兼佐使之用。这些中药材同时使用效果显著[9]。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对毛细血管扩张有抑制效果,能消水肿,抑制白细胞的生成,从而降低炎性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CRP 和IL-6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RP 和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陈果林等[10]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但需注意的是,雾化吸入给药过程中应给予患儿带上面罩,并禁止患儿涂抹油性制品,尽可能用口器吸入,并在治疗结束后将表面皮肤清洗干净。

综上所述,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麻黄汤类方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反应,促进症状好转,且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皮质激素炎症急性
急性心包炎1例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