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2020-04-16 09:29于红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常规关节护理人员

于红玲

骨创伤属于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骨外科疾病,其主要类型可分为肩关节脱位、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以及腰椎骨折等[1]。针对此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虽然治疗后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2],但是其预后效果较差,患者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术后恢复较慢且存在并发症现象[3]。为了更好的改善骨创伤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相关医学专家提出针对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4]。本文通过对1000 例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后的整体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本院1000 例骨创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500 例。常规组男302 例,女198 例;年龄18~60 岁,平均年龄(42.6±9.6)岁;98 例锁骨骨折,126 例肱骨髁上骨折,165 例股骨颈骨折,111 例腰椎骨折。实验组男288 例,女212 例;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43.3±9.3)岁;102 例锁骨骨折,124 例肱骨髁上骨折,180 例股骨颈骨折,94 例腰椎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由护理人员将其送回病房,取去枕平卧位,将其患肢抬高。如果患者属于下肢骨折患者,则需要在其患肢下放置软垫促进其血液循环。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观察其脸色和体温情况,如果常规指标异常,需要及时将其报告给主治医生进行诊断。

1.2.2 实验组 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①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温柔、耐心的语气与患者进行沟通,提高护患关系的同时准确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采用适当的注意力转移法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另外,可以向患者详细解说肌肉力量锻炼的方法、频率、次数以及强度和时间,并采用指导示范的方法对患者的肌肉力量进行适当锻炼。②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不同进行不同程度和恢复力的康复功能锻炼。a.锁骨骨折患者:术后需要时刻注意患者的皮肤压迫反应,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肩关节和肘关节向后延伸运动,以及外展和双手叉腰、握拳等适度的基础动作锻炼,待患者的夹板固定拆除后进行双臂划船康复功能锻炼,逐渐加强功能锻炼强度。b.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前需要检查其术后的后遗症,并且在锻炼初期主要以静态活动为主,根据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指导患者将手腕和手指进行基本锻炼即可,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加深其训练力度,加强其肘关节运动以及做适度的前臂旋转运动的功能锻炼。c.股骨颈骨折患者:患者在术后早期卧床期间,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可以给予肌肉收缩和踝泵运动康复锻炼,并且以腕关节的活动为主要部位,在术后7~10 d 左右,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指导下床行走以加强各个关节的活动量,在其适应后可逐渐开始负重练习。d.腰椎骨折患者:患者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腰背部肌肉的活动锻炼,逐渐增强肌力,恢复腰背肌肉功能,维持脊柱平衡,护理期间注意患者的骨质疏松以及二次损伤活动;术后3~4 d,根据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直抬腿抬高练习,以患者耐受度为宜,在后期可以逐渐加强支撑锻炼等。e.膝部骨折患者:护理人员在术后指导患者适度的进行踝关节、趾关节、髋关节康复功能运动,以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功能,促进关节的功能恢复,在患者适应后,可进行膝关节康复运动,并逐渐加大运动幅度,但必须以患者耐受为准,使患者的膝关节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恢复情况。①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 个月的恢复情况采用Harris[5]关节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关节疼痛(40 分)、功能(50 分)以及活动(10 分),评分越高术后恢复效果越好;②护理效果主要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判定标准:患者护理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并且无并发症发生,表示显效;患者护理后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并发症状发生率较低,表示有效;患者护理后关节功能异常,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表示无效。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关节疼痛、功能以及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s,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要求也在增高,本院一直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由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护理宗旨[6]。骨创伤疾病主要发生在患者的骨关节部位,而骨关节又属于人体的重要组成部位,所以在日常治疗与护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7]。多数骨创伤患者不但会造成相关功能关节的障碍,也会在患者术后相继出现关节纤维强硬、骨质疏松以及肌力下降等情况,相关医学专家朱蕾[8]表示,对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实施恰当的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能够改善患者骨折处的血液循环,增加骨折患者患肢肌力,有效提高患者各功能障碍的恢复,并且也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9],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可以促进骨创伤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恢复,本院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可避免患者术后进行自我功能训练出现各种问题[10];术后功能锻炼对于骨创伤患者来说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不可操之过急。本院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临床症状进行有序训练,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肌肉萎缩、假体松动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血液循环[11,12]。另一方面,对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还能防止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使其患肢功能能够更快恢复,相应缩短了住院时间,进而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使其预后疗效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骨创伤手术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综合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常规关节护理人员
常规之外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