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满意度理论和数字化的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路径研究

2020-04-16 12:49白斌李玉玲
参花(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黑龙江数字化

白斌 李玉玲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曲目众多,长期以来,形成了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地域性的音乐特点,然而,这些音乐在现代社会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因此,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少数民族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已经成为高校音乐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研究,介绍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和音乐的种类,论述少数民族音乐保护的可行性,并提出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保护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充分发挥黑龙江地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构建数字化资料库,促进黑龙江地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 少数民族音乐 文化保护 数字化

一、引言

黑龙江西部的嫩江流域,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几百年来,活跃着蒙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中原地区迥异。他们生活在草原、山林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长期与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质朴豪爽、粗犷彪悍的性格特点,形成了慷慨激昂、积极进取的音乐风格。然而,人们普遍对这些民族的音乐缺乏认识。少数民族的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阻碍,有可能面临传承的断层。如何在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大背景下,通过数字化档案的构建,让少数民族音乐得以传承,甚至发扬光大,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构建音乐档案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进校园和数字化音乐的构建,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

二、黑龙江地区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行性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该方案指出:高等学校必须根据所在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实际水平,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选修课程。这个文件的出台很好地支持了高校研究民族音乐的实践,从很大程度上扩展了高校音乐教育的视野。2008年,黑龙江省对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改革,首次将黑龙江的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小学音乐教材,在每一个单元都设置黑龙江的地方特色音乐,这对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还处于原生态的音乐传承和生活风俗中,保留着较多的原始人生活习俗,其音乐所体现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文化的发展,这种原生态的文化逐渐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随时面临灭絕的危险,只有及时进行保护,将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而数字化音乐档案的构建更是帮助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走进高校,构建学生满意、社会满意的民族音乐保护和传承体系。

三、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发展概况

(一)少数民族音乐种类

黑龙江原生态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包括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民歌,以及萨满音乐等等。本文将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当地汉族的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音乐资源,二是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音乐文化资源。汉族音乐文化资源主要分为民歌和歌舞音乐资源,比如森林号子、东北大秧歌、东北小调、东北二人转等,还有些戏曲和说唱音乐资源是满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比如东北大鼓、东北单鼓、器乐类和乐器资源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唢呐乐、管子、锣鼓乐、大秧歌等。黑龙江少数民族的音乐资源则分为山歌小调类、民间歌舞类、民间说唱类和萨满类等。

(二)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深山密林中,达斡尔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自然生存环境还处于原始状态,他们形成了以狩猎、捕鱼为主的渔猎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体现在他们的音乐文化中。比如在他们的音乐中有大量模仿猛兽的呼叫,结合和猛兽对抗的舞蹈,充满了原生态的特质。民歌中也有很多模拟飞禽走兽的音乐,事实上,这种音乐的形成是对其生存环境的一种依赖,这些民族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乐器也不发达,大部分都是靠乐器的伴奏,只有在舞蹈高潮时才通过各种呼喊声来表达自己的愉悦之情,因此,他们的音乐就是他们传递思想的题材。这种音乐的艺术形式是传统的、古朴的,其传承的核心要素就是人数。比如赫哲族中能够演唱“伊玛堪”音乐的只有吴宝辰一个人,这种音乐的传递方式极容易断层。

(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黑龙江高校的音乐工作者对各个民族的音乐进行了整理,比如沃尔克民族的93首曲目,鄂伦春民族的168首曲目,萨满的21首曲目,达斡尔族的121首曲目,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美丽的嫩江》《打猎之歌》等,这些曲目构成了本民族丰富的音乐宝藏。除此之外,这些民族还创造了一些时代歌曲,比如《永远不忘共产党》、鄂伦春族的《各民族欢聚,多快乐》、达斡尔族的《赞美新生活》等。随着21世纪的到来,网络成为音乐的载体,如何通过现场录音、整理乐谱来保存当地的民族音乐,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乐谱本身的局限性,即使有同样的演唱内容,演唱者的状态和情感不同,也会演唱出不同的情感,单一的文字和乐谱根本无法将音乐反映出来,难以让后人看到最原始、最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结合数字化的音乐资源,通过数字化资料库建设,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建成一个方便快捷的音乐资料库,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黑龙江地区传承其民族音乐。

四、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对策

(一)保护少数民族生态环境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遭到了破坏,很多民歌传承中不仅要重视对其音乐文化的保护,还要慎重考虑对黑龙江地区劳动人民生存环境的保护,避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衰败。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和集体性。因此,对少数民族音乐,不仅要能够用文字记录下来,还要能够重视原生态的记录,这不仅是对黑龙江地区音乐的科学研究态度,也是推广其音乐文化的根本依据,是黑龙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当然,为了更好地宣传民歌文化,在对音乐文化进行传承的基础上,也可以对其民歌进行适当的修补和调整,让其音乐能够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保存下来,尤其重视其原生态的民族性和数字化二者的结合,让少数民族音乐变成数字化的音乐档案,方便后人学习和传承。

(二)发挥高校音乐学院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一定要发挥当地高校的作用。在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对这些濒临灭绝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开发性补救,调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推广工作。相关部门要将高等音乐教育和学生培养结合起来,在少数民族音乐的课堂上进行民歌比赛,以促进和推广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

(三)注重学校教育和少数民族民歌的融合

调查发现,在少数民族民歌进校园的高校,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民歌课堂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学生教学的满意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了更好地推广少数民族音乐,专门举办了高校音乐进校园活动,让少数民族文化和音乐共同走进校园,保护少数民族民歌,课堂上宣传少数民族的文化。对高等教育来说,少数民族音乐与高校的融合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民族音乐教师,让学生走出校门后,既保留着对教育的热爱,又保留着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很好地传承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在教育工作中可以传递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

(四)数字化音乐档案的构建

对少数民族音乐来说,纸上的乐谱不能完全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音乐文化,如果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进行原生态音乐的录制,尤其是集体音乐的录制。可以对少数民族表演的集体音乐进行视频录像,不仅能够传承其音乐,还能将舞蹈更好地传播出来,更好地体现少数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通过数字化音乐档案的构建,可以为后人提供很好的音乐资料,让数字化音乐库成为音乐的传承者,不会由于某个音乐人的遗忘而导致某个少数民族音乐的消亡。在高校构建数字化音乐档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通过这些数字化音乐的构建可以很好地帮助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保存和储藏,对少数民族音乐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音乐宝藏。

很多学生通过网络视频和录像学习民歌,不少学生反映,传统的课堂学完忘而不自知,有了数字化音乐学习视频,可以随时学习、随地学习,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很高。

五、结语

根据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在民歌走进大学课堂之后,对民歌情有独钟,很多学生愿意学民歌,爱民歌,表演民歌,说明民歌进校园和数字化赢得了学生的满意。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发展概况的论述,叙述了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背景和保护的可行性,并对其音乐的形成和文化保护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少数民族民歌保护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对策的提出,能够帮助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和发扬,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构建数字化的校园音乐,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春.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数字化音乐课程教学辅助系统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11).

[2]初征,丁宁.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献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教育,2019(08).

[3]陈建烨,王晔,屠更旺.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J].艺术评鉴,2019(07).

[4]李晶.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评《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学生满意度理论的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区域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9B014) ;齐齐哈尔社科联学科共建项目“嫩江流域少数非物质文化的数字化档案资源构建研究”(项目编号:QSX2018-48XG)。

(作者简介:白斌,女,博士研究生,齐齐哈尔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李玉玲,女,硕士研究生,齐齐哈尔大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黑龙江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羡慕等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