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音乐中重温共和国70年光辉历程

2020-04-16 12:52何帅
艺海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典音乐传播

何帅

〔摘 要〕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原创的广播音乐专题《共和国的音乐记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精品创作、融合传播,成为湖南电台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文艺精品,并引起业界关注。本文从专题的内容、形式、传播等方面分析广播音乐专题在全媒体时代如何锐意创新,实现“叫好又叫座”。

〔关键词〕经典音乐;音乐广播;传播

2019年10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FM89.3)以一个月时间,持续播出100集原创专题节目——《共和国音乐记忆》。节目以声音为媒,融合传播,用“好音乐+好故事+好声音”方式,深情展播新中国70年经典音乐作品,讲述音乐作品背后故事,彰显音乐人家国情怀,重温新中国70年辉煌岁月,引发收听热潮和良好社会反响。日前,同名书籍已入选“中宣部2019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并在贺信中对70年来的文艺战线做出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创作出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经典艺术形象”的高度评价。100集的广播专题“共和国音乐记忆”,正是以经典作品为点,以发表时间为序,对音乐领域里的有特色又有影响的优秀作品,以讲述创作背景、介绍作品梗概和回溯社会影响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全面的展示,给人们勾勒出音乐领域经典作品衔尾相随、绵延而来的繁盛景象,使得人们在重温这些经典作品的同时,也重温了那些令我们热血沸勝、心潮澎湃的动情故事。

一、用经典音乐重温共和国光辉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勾勒了新中国70年音乐的发展轨迹,也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制作播出的广播专题《共和国音乐记忆》,精选1949-2019年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过深远影响的100首经典音乐作品,带领人们在徜徉新中国70年音乐发展的长廊中,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新中国辉煌岁月,感受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崭新变化,中国人民激昂奋进的万丈豪情。

以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为主线,一百集《共和国音乐记忆》是通过讲述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展现共和国70年的非凡成就、时代精神和人民风采的广播专题。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这组专题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一是主要选择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创作的音乐作品;二是选择与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音乐作品;三是选择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广泛,能够唤起人们美好回忆的音乐作品。另外,编辑在最后的选材上也考虑了词、曲作者以及首唱者入选作品的比例问题。经过反复筛选,最终呈现了100首作品。《共和国音乐记忆》选择的100首经典音乐作品中,既有反映建国初期保和平、卫祖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克拉玛依之歌》《我们走在大路上》;见证改革开放、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召开的《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北京欢迎你》;礼赞新时代的《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我们都是追梦人》;也有彰显共产党人责任担当的《不忘初心》《信仰》《我的中国梦》;表达人们爱党、爱国情怀的《党啊,亲爱的妈妈》《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更有歌唱祖国大好河山、辉煌成就的《强军战歌》《洞庭鱼米乡》等经典音乐,生动彰显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壮阔征程。聆听这些音乐作品和作品背后的故事,人们仿若穿越时空的隧道,从鲜活灵动的音符和激悦悠扬的旋律中,唤起了对新中国70年光辉岁月的美好记忆,寻觅到了珍藏于心底的那份温暖与感动。

二、用精彩故事彰显音乐人家国情怀

以音乐记录时代,讴歌祖国和人民,是新中国音乐创作者的神圣责任与使命。透过《共和国音乐记忆》对音乐作品背后故事的讲述,我们分明感觉到了蕴藏于作品中的浓郁时代气息,触摸到了跳动于音乐人心中的拳拳爱国爱民之心。在《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篇章里,我们感受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词曲作者秦咏诚、张藜,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我”和祖国比喻成孩子和母亲、大海和浪花,深情向祖国诉说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情,全曲大跨度、起起伏伏的音乐旋律,更是直抒胸臆,充满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为我们展现了音乐创作人屈塬和印青,为亲近贴切表達藏族同胞对修建青藏铁路的感激和喜悦之情,不畏艰险,几度深入充满挑战的高原施工现场采风,广泛吸取藏族音乐营养,精心创作歌曲《天路》的艰辛过程。以藏族姑娘宁静的独白、温柔的诉说,传达藏族人民对青藏铁路的期待,用“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表达藏族人民对修建青藏铁路的感激之情,歌曲《天路》歌词婉转细腻,旋律激昂飘然,配以韩红高亢深情的歌唱,让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共和国音乐记忆》深情聚焦新中国音乐人,生动讲述他们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组新中国音乐人的群体雕像——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岁月长河中,他们以赤子之心,肆意舞动着他们的音乐之笔,尽情彰显着他们的家国情怀,用旋律记载祖国的沧海桑田、壮丽河山,以音符传递人们砥砺奋进的传奇诗篇,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共和国音乐史诗。从《共和国音乐记忆》传递出的新中国音乐人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注祖国发展,观照人民生活,立志为祖国抒写,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抒怀的深厚情怀和精神气质让我们为之感动与震撼。

三、用动听声音传播中国力量

以声音为媒介,《共和国音乐记忆》精心选取了100首经典音乐作品的首演人和传唱人对作品进行了多形式的精彩演绎。节目中,一批歌唱家、演奏家,或引吭高歌,以美声、民族、流行、通俗多种唱法,深情汇集成礼赞祖国的大合唱;或倾情演奏,用民族西洋器乐,激昂弹奏出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交融的华彩乐章,让人们在动人的歌声和器乐的演奏中,不仅重温了新中国音乐艺术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的发展历程,更品味了中国音乐美妙动听的艺术感染力,领略了蕴藏于其中的不断激励人们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有听众收听节目后纷纷表示:节目展示的“今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各地群众不约而同选用《我和我的祖国》歌曲,表达对祖国繁荣强大的祝福和身为中国人的强烈自豪感”的壮丽场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看到:当他们挥动着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高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时,对祖国的依恋之情从歌声中自然流露,满满的幸福感就藏在他们的眼底。此时,我们同样热血沸腾,幸福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以声音为媒介,节目讲述人对音乐背后故事的深情讲述及对节目的精彩演绎,让节目通过声音的二度塑造,更加具有魅力,打动人心;同时,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FM89.3)还打通线上线下声音传播渠道,其“共和国音乐记忆”节目不仅在广播中可以收听,还联合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了可以扫码收听的书籍,并通过腾讯公众号、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声音新媒体“芒果动听”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音频节目的传播,实现了节目多媒体、多渠道的声音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他对当代文艺创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共和国音乐记忆”中的所有作品,都是当代的音乐家们在不同时期努力践行“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成果。 纵观“共和国音乐记忆”所选音乐作品及其音乐背后的故事,人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些经典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上的取向,还是艺术表达上的趣味,都葆有“人民性”的明显指向。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是人民的喜怒哀乐与所思所想;作品的形式,也适应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可以说,这种卓具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中,无不透显出对人民生活的锐意发现,无不溢渗着对人民情怀的诗意表达。

100首、100集,“共和国音乐记忆”广播专题以经典音乐记录共和国70年音乐成就,呈现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同时向人们昭示:经典的文艺作品具有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独特魅力。而这也正是广播专题《共和国音乐记忆》发挥声音传播优势,选取以经典音乐作品引导人们回望历史、启迪现在、憧憬未来,聚集更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以节目的声音魅力和思想张力,实现正能量传播和爱国主义宣传的深层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杨建 )

猜你喜欢
经典音乐传播
课间音乐对于弘扬经典音乐文化的推动作用
课间音乐对于弘扬经典音乐文化的推动作用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红色经典音乐——复排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