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面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觉醒

2020-04-17 14:50朱鹏军
青年时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觉醒面纱凯蒂

朱鹏军

摘 要:作为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面纱》讨论了爱情、生活和精神救赎。小说深刻刻画了主人公凯蒂的觉醒和成熟。因经济上不能自立,她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人。婚后不久,她就和另一位男性发生了婚外恋。在她丈夫发现真相后,凯蒂被她的情人抛弃,并被丈夫带到瘟疫流行的小城湄潭府。凯蒂亲眼目睹了无数的生死。他的丈夫也因感染瘟疫去世。之后凯迪终于慢慢开始觉醒。本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了凯蒂如何一步步的走向了精神觉醒。

关键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面纱;凯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觉醒

一、引言

《面纱》是毛姆根据自己游历中国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小说讲述了生活在伦敦的富家小姐凯蒂,迫于父母逼婚的压力,闪婚嫁给了瓦尔特,婚后她随丈夫去了遥远的香港。凯蒂并不爱自己的丈夫,并很快与殖民地官员查理·唐森发生了婚外情。被丈夫发现后,唐森毅然决然的抛弃了凯蒂,而凯蒂的丈夫瓦尔特出于怨恨把凯蒂来到瘟疫流行的小城湄潭府。不幸的是,瓦尔特因感染瘟疫去世。凯蒂在目睹了无数的死亡后,回到了英国。

在小说的前言中,毛姆提到他为准备创作此小说准备了很多年。起初,他设计了一个不包含任何角色的情节,而他在中国的游歷经历为此小说赋予了血与肉。小说标题的灵感来源于雪莱的诗句“别揭开这华丽的面纱”。这也预示着小说女主人工凯蒂复杂的内心挣扎。凯蒂用一层面纱覆盖着自己的内心。由于她的虚荣,她无法挣脱这层面纱。然而悲剧的是当你试着去掩盖自己的内心时,你无法去触摸世界的真实和真相,同时也意味着你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与他人。本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了凯蒂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并讨论了其内心的挣扎以及在经历了一切之后她是如何达到了心理的平静。

二、本我、自我与超我

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本我与自我》一书中,弗洛伊德详细说明了心灵的三重模型。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比多。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本我的对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弗洛伊德认为只有当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时人格才能健康发展。如果其中之一发展太过或过分被压抑,就会导致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

三、《面纱》中凯蒂的本我与自我

凯蒂的本我追求虚荣和赋予激情的爱。在凯蒂和瓦尔特结婚前,凯蒂的生活完全由其家庭支撑。即使凯蒂有很多追求者,她并不急于和任何一位结婚。无可置疑,凯蒂有着急切的结婚需求,但却是一个高傲和自视甚高的人。起初,她对于选择婚姻伴侣表现的非常慎重。但当其相貌平平的妹妹与一位出色的年轻人结婚后,一切都变了。她的母亲对于凯蒂的婚姻也开始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凯蒂也因此非常焦虑。她急切与寻找一位绅士结婚。当时在中国工作的细菌学家瓦尔特看似一个不错的选择,即便她并不爱他。凯蒂与瓦尔特的结婚充分展现了她的虚荣与自负。因为不想成为别人讨论的话柄和被别人嘲笑,她改变了自己寻求伴侣的标准,选择了一位她并不了解也不爱的人。瓦尔特沉默寡言、无趣、外表冷漠。与瓦尔特结婚后,凯蒂对于激情的爱的寻求彻底搁浅。但当其后来遇到充满魅力的唐森后,她的本我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即使她要求唐森离婚并与她结婚的诉求被拒绝,当她被丈夫带到边远的瘟疫盛行的村庄时,她仍无法控制自己对于唐森的爱与思念。当凯蒂的丈夫因感染瘟疫去世后,她回到了香港。面对唐森妻子的盛情邀请,她还是住到了唐森的家,再次被唐森诱惑。这充分展现了凯蒂本我对于欲望的渴望。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我是无意识的,由各种最原始的欲望和本能构成。即使在当时的社会道德标准下凯蒂与唐森的婚外情是不可接受的,凯蒂无意识的本我仍然遵循着享乐原则,并推动着其本我去满足这种欲望。毕竟,凯蒂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她很情绪化。在结婚前,她一直处于母亲的压制下。与瓦尔特结婚后,她的欲望仍然得不到满足。瓦尔特深深着爱着她,并与她相敬如宾。但这恰恰不是凯蒂所寻求的。凯蒂追求的是激情的感官享受。因此,瓦尔特对凯蒂的尊重和日常生活的相敬如宾让凯蒂感觉很乏味,导致她为了追求纯粹的感官享受而背叛了自己的丈夫。

由此可知,凯蒂的本我渴望激情、浪漫的爱情。然而,传统的观念和道德标准压抑了凯蒂对于本我的追求。在小说的开始部分,正当凯蒂和唐森偷偷的在她家里约会,他们突然听到了门把手转动的声音。她变的非常紧张,担心丈夫发现她的不忠。此外,在瓦尔特与她坦白之前,凯蒂的内心也经历了数次的挣扎。生活在一个父权社会,凯蒂只不过是其家庭和婚姻的附属物。一方面,凯蒂不断被其本我推动着去满足其对于性与浪漫的爱的追求;而另一方面,超我却不断的压抑和抑制着这些原始的欲望。虽然并不爱自己的丈夫,但她仍然对于自己的不忠感到愧疚。以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人的自我在面临外部压力时拥有作出妥协以保护自我的机制。当凯蒂的自我在面临压力时,她感到非常紧张,其自我自然遵循了“现实原则”。当唐森抛弃了她以使她别无选择时,她决定面对现实,和瓦尔特一起去了瘟疫盛行的小城湄潭府。

四、超我—凯蒂的自我觉醒

超我,也就是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很长一段时间,瓦尔特无法原谅凯蒂,对于凯蒂的安危也完全的漠视。凯蒂内心对瓦尔特充满了恨意、恐惧。刚到湄潭府的那段日子里,凯蒂感觉整天生活在地狱里。

然而,凯蒂在湄潭府的经历逐渐使她走向了自我精神的净化。看到如此多的人处于生死边缘,凯蒂达到了精神的觉醒。当她参观了村庄里的寺院,她突然感到了在茫茫宇宙中自己的渺小。她感到身处另一个世界,并忍不住哭泣。寺院里的尼姑告诉她瓦尔特为了拯救村民的性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她逐渐开始理解了瓦尔特并重新审视了自己不忠的行为。她消除了自己对瓦尔特的狠,并尝试着与其沟通。她甚至加入了寺庙,为村庄所受的灾难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凯蒂不断与人的交往中,她不断接触到各种新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她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狭隘和愚蠢,而如今,她终于能够看到整片的大海并自由的呼吸。

在故事的结尾,凯蒂回到了父亲身边,并准备好了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她承认自己之前犯过的错,并认为自己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最终,凯蒂的超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使其成为一个完全精神和物质独立的女性。

参考文献:

[1]景莉莉.毛姆《面纱》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读[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9).

[2]刘小勤.关于《面纱》的意蕴解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孙月香.论《面纱》中女主人公凯蒂的觉醒[J].电影文学,2010(2).

猜你喜欢
觉醒面纱凯蒂
揭开剪纸题的神秘面纱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凯蒂与星夜——凡·高作品之旅
凯蒂游伦敦
凯蒂游苏格兰
揭开藏北草原的神秘面纱
凯蒂的伦敦圣诞节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