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矿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2020-04-18 04:31闫志青
2020年4期
关键词:锚索间距受力

闫志青

(大同煤矿集团 云冈煤矿,山西 大同 037017)

近距离煤层在我国各大矿区广泛分布,尤其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上层煤已逐渐开采完毕,下层煤已经开始回采,由于两煤层之间距离较小,上煤层回采过程中已经提前对底板进行了破坏,上煤层遗留煤柱应力向底板深处传递,对下煤层回采及巷道围岩稳定性带来极大的影响[1-3]。本文以云冈矿近距离煤层51116巷道支护为背景,通过分析下煤层顶板破坏特征,针对层间距制定了不同的支护方案。

1 工程概况

云冈矿81116工作面位于该矿311盘区,主采11-2号煤层,工作面宽度120 m,推进长度1 258 m,平均煤厚3.4 m,倾角2~6°。工作面直接顶为细粉砂岩互层,平均厚度2.6 m,老顶为中砂岩,平均厚度31.7 m,直接底为细粉砂岩互层,平均厚度3.5 m。81116工作面上覆为11-1号煤,煤层厚2.8 m,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进行回采,目前已经回采完毕,两煤层层间距为1.8~6 m,属于典型的近距离煤层。受到上覆11-1号煤层遗留煤柱应力影响,81116工作面的51116回风巷围岩变形严重。51116巷道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51116巷相对位置关系示意

2 近距离上煤层开采影响分析

在近距离上煤层开采过程中,势必对底板造成一定的破坏,特别是在两煤层层间距很小的情况下,上煤层开采造成的破坏会穿过层间岩层传递到下煤层当中,在下煤层未开采之前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4-5]。根据滑移线场理论,可得到煤层底板岩体最大破坏深度hσ:

(1)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1),得出上煤层回采后底板岩体最大破坏深度为4.07 m。

3 巷道支护设计

根据近距离煤层下煤层顶板破坏深度特征,51116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要根据不同层间距采取不用的支护方式。当层间距较大时,上煤层回采后重新分布后的应力对于下煤层影响较小,对底板破坏深度也不能延伸到下部煤层;当层间距较小时,上煤层回采后重新分布后的应力对下煤层影响大,在煤层未回采前就发生扰动破坏,下煤层巷道顶板裂隙势必发育,破损程度高。

鉴于该矿11-1号和11-2号煤层层间距为1.8~6 m,对于51116巷道应采用分段支护设计来保证巷道围岩稳定性,在层间距小于4 m和大于4 m时,分别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

3.1 层间距小于4 m时支护设计

当层间距小于4 m时,由于受到上煤层回采的影响, 51116巷道顶板提前遭受损伤破坏,因此决定采用“锚杆+锚索+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方案。支护设计如图2所示。巷道尺寸为3.6 m×2.6 m,采用11号工字钢棚,两端用锚杆起吊,单体液压支柱辅助支撑,工字钢棚长3 400 mm;顶板采用高强度螺纹钢锚杆,锚杆长度2 200 mm,直径18 mm,锚杆间排距为800 mm,边锚杆距巷帮200 mm,并要求向巷帮侧倾斜30°;锚索距两巷帮1 400 mm处设置,长度6 200 mm,直径17.8 mm,间排距800 mm。在顶板破碎或巷道压力较大时,铺设菱形金属网。

3.2 层间距大于4 m时支护设计

当层间距大于4 m时,由于受到上煤层回采的影响较小,顶板的完整性较好,因此决定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支护设计如图3所示。顶板采用高强度螺纹钢锚杆,锚杆长度2 200 mm,直径18 mm,锚杆间排距1 000 mm,边锚杆距巷帮300 mm,并要求向巷帮侧倾斜30°;巷道中心位置打设1排锚索,长度6 200 mm,直径17.8 mm,间距1 000 mm。

图2 层间距小于4 m时支护设计(mm)

图3 层间距大于4 m时支护设计(mm)

4 工业试验

为验证支护方案的科学性,在51116巷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并对围岩移近量及锚杆、锚索受力等进行了监测。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巷道围岩移近量进行监测,图4为巷道围岩移近量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由图4可知,51116巷围岩移近量随工作面掘进逐渐增加,当工作面掘进70 m后趋于稳定。最终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稳定在83 mm,两帮移近量稳定在94 mm。巷道围岩移近量变形相对较小,证明该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现场采用锚杆应力计对巷道支护锚杆、锚索受力情况进行了监测,监测周期为40 d,进一步分析巷道整体受力情况。监测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在51116巷道掘进期间,锚杆、锚索受力较为稳定。巷道掘进前10 d,锚杆、锚索受力出现了小幅度上升,之后趋于稳定,最终锚杆轴力稳定在34 kN,锚索轴力稳定在57 kN,且锚索受力整体要大于锚杆的受力,充分说明锚索是主要受力体,对保证巷道围岩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图4 巷道围岩移近量变化规律

图5 锚杆、锚索轴力变化趋势

5 结 语

1) 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云冈矿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为4.17 m。

2) 以4 m为界,对层间距小于4 m和大于4 m分别制定了“锚杆+锚索+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方案和“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

3) 通过现场监测,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83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94 mm;锚杆轴力为34 kN,锚索轴力为57 kN,支护设计中锚索是主要受力体。

猜你喜欢
锚索间距受力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算距离
基于离差的被动电磁装甲板间距优化分析
煤层气井的扶正间距及位置确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