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历史文化的节奏

2020-04-19 10:04余淼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服饰节奏饮食

木心曾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古代时间特有的节奏与韵律,也是一个时代的步伐。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科技的进步的的确确影响着人类的节奏,使得我们的文明有了巨大的改变。

近代史,可谓是中国变幻最大的历史时期,在这几百年间,我们中国文化的变化可以说是比远古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变化更为凸显。可以来说,倘若秦始皇生活在这几百年之间,那么他恐怕也被吓得睁目结舌!诚然,我们不能将古人置身于近代,但是作为现代社会的我们,却实实在在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书卷之中,去感受这时代赋予我们的波涛汹涌。

历史的节奏无非就是人们生活的节奏,有烟火气息方足以叫做文化。谈到文化,咱们必然离不开衣食住行的变化。一点一滴,既是对于岁月的敬畏,亦是对未来的期待。时间回到明清朝代,数百年前的北京,依旧被封建时代的皇权帝国所笼罩,紫禁城里依旧是满城的太监与宫女,禁卫军庄严守护着朝野之上的九五之尊。那时的北京与现在的北京相比,最显著的相似之处,或许就是房价了。皇帝居住的地方自然就是现如今北京城内那一环所在地。而“环”的由来,便是这交通的开始。

(一)交通之变:一日千里

如同文章开头所说,在中国古代,交通的不便让我们的古人尤其尴尬而悲哀。所幸,古人发明了车、发明了船、驯服了马、养育了鸽,但是车马慢的年代,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总归仍是慢的。

清朝时,代步工具也不少,但与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相比较却稍显落后,速度也略缓慢。

于是乎,我们见证了一封封书信的兴起,我们见证了驿站的兴起,我们看见了中国独有的文化,按照一种缓慢的节奏,稳步行进。

我国近代交通工具的演变,最集中最领先的是在上海。当外国人来到中国之后,从此,叮当叮当的电车铃声,是上海繁华都市形象中一道移动的风景,是张爱玲每天晚上枕着入睡的伴奏声。在她以写上海风情出名的小说中,电车也是上海的一座人生舞台,各不相干的人在此登场;遗憾的是,往往来不及表演,却要离场了。

因此电车,被当时报刊称之为“上海唯一新发明”——近代上海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待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如高效、便捷、舒适,人们才会由最初的排斥态度向接受的回应方式转变。

新的交通工具,使中国的进步发展宛若起飞了一般。从此,中国的大门也逐步打开,文化则更加开放而多元。民国时期,灯红酒绿的夜上海是中国文化的兴盛之地,而北京则淡忘了,曾经的紫禁城因为交通不便而逊色于上海滩。由此可见,交通的变化改变了中国的文化,翻天覆地。

(二)服饰之变:美轮美奂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影响而生成的。每当我们想起中国服饰,江南小桥流水,青衣袅袅而来,是我们对于中国服饰文化的初印象。

中国传统的服饰俨然过于琐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就是中国传统服饰复杂性的最好印证,刺绣就是最经典的例子。苏绣、蜀绣、湘绣这些特色产物,各地的服饰文化,是一针一线传承下来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片衣襟;每一处袖口;全然是时间打磨的产物。

进入现代,这个时期的服装,以采用西式者为多,传统特色的保留少之又少。经过一个时期,较普遍地采用了一种既适合于我国妇女穿着,又吸收西式优点的服式,即"旗袍"。除旗袍之外还有袄裙服装样式,特点为立领、宽袖口、露肘的短袄及长裙。男士则一改传统的服饰,变成了中山装与西服。这一点来看,中国男性卓然有了一些男子气概,因为摆脱掉了长袍马褂这一服饰。

服饰文化的改变,是一种从缓慢的历史节奏到快速的现代脚步的变革,究其原因,也正是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着服装的改变,很显然这个时候,中国的开放大门不断被打开,西方文化不断灌输,所以才有了服饰之变。

(三)饮食之变:舌尖漫步

提及中华饮食,映入眼帘的必然是慈禧老佛爷的满汉全席,一百零八道菜,是中国饮食文化几千年来的一次大汇聚。正是在晚清,我们的民族饮食之流才有了充分的融合与发展。“民以食为天”,锅碗瓢盆中最为彰显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精神。孙中山先生曾经比较中国与西方饮食文化:“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开明各国所不及。中国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百年前的论述,虽然历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一基本判断还未过时。

进入近代以来,西方的饮食文化渐渐传入中国,西餐成为我们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面包、牛奶、奶酪逐渐成为餐桌上的亮点。从中国来看,民国时期一直到现在,我们民族喝奶的习惯正一步步形成。过去我们只能从母亲的乳房汲取奶品的滋养,但现在中国人八十岁依旧不能“断奶”,可见西方饮食文化对于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一定的革新作用。

进入快节奏的生活,饮食也进入了快节奏,我们渐渐习惯了速食,习惯了用很短的时间来烹饪食物,我们的饮食文化也正在由慢到快日趋演进。

(四)建筑之变:中西合璧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体现了一种文化类型,建筑的文化风格深刻地体现了一个地区或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地理背景。中西建筑文化在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人文理念,尤其是发展渊源诸方面之明显不同的根本成因在于其生成的文化土壤不同,即不同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背景的显著差异性。

北京四合院、上海弄堂、延安窑洞、土家木楼,中国的建筑風格多元和形态各异,建筑往往也是雕龙画凤,慢工出细活,精致而又古朴。在苏州园林,我们依然能够看见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造诣。

总而言之,近代文化的变迁,是由慢及快的变迁,从衣食住行四个维度,我们可以轻松瞧见:这种文化变迁的节奏,像极了天津快板——前期缓和,后期加速度!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充分享受到文化变迁带来的巨型幸福感。想必秦始皇穿越到近代,一定也不会有再回去当皇帝的冲动呢。

作者简介:余淼,笔名三水,1995年7月生,爱笑的女孩儿,江苏盐城人,本科,单位宾客关系主任,研究方向:法律。

猜你喜欢
服饰节奏饮食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节奏
猜朝代
轻快漫舞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