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

2020-04-19 10:10张爱礼
乡村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湿地保护总体规划

张爱礼

[摘 要] 本文介绍江苏省高邮市湿地保护背景、湿地资源现状及湿地分类等,明确湿地保护规划期限与目标,将高邮市境内湿地资源分成高邮湖湿地区、里下河沼泽湿地区、丘陵库塘湿地区及城市湿地保护区4个重点保护区域,详细阐述各区威胁因素与工作重点,以期为有效保护高邮市湿地资源、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提供指导。

[关键词] 湿地保护;总体规划;高邮市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2

1 规划背景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置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域。湿地是生物种类多样性最为丰富、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蓄洪防旱及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对维护人类家园的存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将湿地保护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江苏省作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加强湿地保护、重建和修复工作,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江苏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為高邮市湿地保护恢复、重建和修复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力保障。

2 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

高邮市位于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属于长江三角洲,东邻兴化市,南连扬州市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西接天长市、金湖县,北界宝应县。高邮市地处北纬32°38′~33°05′、东经119°13′~119°50′,全境南至北50.04 km,东至西57.60 km。总面积1 963 km2,其中陆地面积1 175 km2、水域面积788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59.9%和40.1%。

2.2 湿地资源

高邮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2012年调查结果显示,高邮市现有各类型湿地70 965.22 hm2。湿地类型可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及人工湿地4个类型。其中,河流湿地总面积8 158.35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0.1%,河流湿地又分永久性河流与洪泛平原湿地2种类型;湖泊湿地总面积40 128.61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58.1%,湖泊湿地以永久性淡水湖为主;沼泽湿地总面积400.7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0.5%,沼泽湿地分草本沼泽与灌丛沼泽2种类型;人工湿地总面积22 277.56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31.3%,人工湿地分蓄水区、运河、输水河、沟渠和淡水养殖池塘5种类型。

2.3 湿地生物资源

高邮市湿地植被包括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86个群系;湿地植物共有55科164种,包括蕨类植物3科4种、裸子植物4科4种、被子植物51科1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水杉、莼菜、水蕨、野大豆、莲、萍蓬草、野菱、雪白睡莲和中华结缕草等。湿地动物资源包括鸟类(167种)、爬行类(18种)、哺乳类(22种)、两栖类(11种)及鱼类(63种)5种类型,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大鸨、丹顶鹤及震旦鸦雀等。

3 总体规划

3.1 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8年,规划年为2019年,规划期限为2019—2035年。

3.2 目标

构建以省级重要湿地为骨架、市级重要湿地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全面恢复和保护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避免出现湿地面积减小、水体污染、生物栖息地破坏等现象,构建高邮市系统化湿地网络。以人居环境发展为引领,进一步加大库塘、运河、输水河及水产养殖场等人工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围绕生态理念构建生态湿地,逐步完善人工湿地的基本结构和生态功能,构建和谐的人与湿地之间的关系。到2035年,高邮市湿地总面积不少于1 473 hm2,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湿地保护率达40%。

3.3 分区保护规划

规划将高邮市境内湿地资源分成高邮湖湿地区、里下河沼泽湿地区、丘陵库塘湿地区及城市湿地保护区4个重点保护区域。

3.3.1 高邮湖湿地区保护区。高邮湖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实测面积477.26 km2,保护区湿地面积472.78 km2,

占保护区面积的99.06%,以湖泊湿地、人工湿地(水产养殖场)为主要湿地类型。其中,湖泊湿地以高邮湖为主,总面积为417.1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8.23%;沼泽湿地共有19.087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4%。河流湿地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总面积为7.78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4%;人工湿地以水产养殖场为主,总面积为28.80 km2,

占保护区面积的6.09%。

该区域面临浅水型湖泊自净能力差、湖泊水质恶化、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自然保护区内应完善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管理处—管护站保护管理体系;因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需要,保护区建设生态廊道、人工洞穴、巢箱和人工鱼礁等设施,配备动物救护、病虫害检疫防治等设备;建立宣教基地和监测站;建设路网、码头等必要的交通设施,满足保护区日常管理的需要;配备必要的巡护、执法、取证设备[2]。

3.3.2 里下河沼泽湿地区。此区域湿地总面积为

193.15 km2,占高邮市湿地总面积的27.22%,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河流、沼泽及水产养殖场。其中,自然湿地18.33 km2,

占域内湿地总面积的9.49%;人工湿地174.82 km2,占域内湿地总面积的90.51%。

该区域威胁因素主要有围垦现象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水产养殖场对湿地干扰程度加剧,湿地公园和保护小区数量甚少,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等。本区域建设重点为全方位保护里下河区域内湿地,严厉遏制征占用湖荡湿地引起的区域湿地面积缩减、生态功能退化的趋势;丰富里下河区域内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各类湿地保护形式;明确水利、渔业、林业及环保等相关部门在湿地保护与管理方面的职责,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组织机构[3]。

3.3.3 丘陵库塘湿地区。此区域湿地总面积为

35.66 km2,占高邮市湿地总面积的5.02%。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及水產养殖场。其中,自然湿地445 hm2,占域内湿地总面积的12.48%;人工湿地31.21 km2,占域内湿地总面积的87.52%。

本区域为低山丘陵,湿地以河流湿地、库塘湿地为主。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库塘湿地的生态质量明显降低,河道连通性较弱,区域内大力发展光电产业,给湿地保护和农田保护都带来了较大压力。本区域建设重点加强保护区域湿地,严禁侵占和开发库塘滨岸湿地,保障区域湿地总量;开展湿地保护小区工程,建议将向阳河、状元沟列为湿地保护小区,有效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逐步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体系;水系贯通,汇水入湖;在河湖交界处扩大和新建湿地,恢复水生植被[4]。

3.3.4 城市湿地保护片区。此区域湿地总面积为3.02 km2,占高邮市湿地总面积的0.43%。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河流、少量水产养殖场。其中,自然湿地2.72 km2,占域内湿地总面积的89.94%;人工湿地0.31 km2,占域内湿地总面积的10.06%。

此区域威胁因素有截污不彻底、垃圾堆放和倾倒、河道驳岸过分硬质化、规整化等。针对以上威胁因素,应采取控源截污措施有效阻止外来污水和污染物排入湿地水体,削减进入湿地的污染负荷。采取截污控源措施后,需采取水体强化净化技术进一步削减湿地水环境污染负荷,提升水环境质量。同时,根据河流湿地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可采取湿地生境恢复、湿地生物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等技术来处理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仁春,郑德胜,黄清.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建设问题的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5(5):23-26.

[2]张明祥.新形势下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J].环境保护,2017(4):21-24.

[3]陆喜云.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探讨[J].南方农业,2017(8):113-114.

[4]国家林业局.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S].北京:国家林业局,2010.

猜你喜欢
湿地保护总体规划
浅谈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
县城总体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
面向新产业的规划应对与创新
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
南宁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某电厂总体规划平面布置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的创新机制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
辽宁省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