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后不同时间蒙寒杂交羔羊霖肉的营养品质分析

2020-04-20 13:16侯成立张德权摆玉蔷刘登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矿物质羔羊羊肉

肖 雄,侯成立,李 欣,陈 丽,张德权,任 驰,摆玉蔷,刘登勇

(1.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2.渤海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辽宁 锦州 1210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饮食追求已从“温饱”升级为重视“安全、营养、健康”。合理的膳食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1],一般认为,营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和矿物质等[2]。我国是羊肉生产与消费大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18年,我国羊肉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全国羊肉产量389.0万吨,2018年增长至475.0万吨,增长率为14.33%[3]。在肉羊养殖生产中,羔羊因具有生长和产肉效率高、肉品质好等优点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4]。

影响羊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内部因素包括品种、性别和部位,外部因素包括饲养方式(舍饲、放牧等)、加工方式等[5-7];此外,动物宰后时间也会影响肉品中营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8]。Polak等[9]研究了牛背最长肌在贮藏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宰后第28 天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宰后第14天。邰晶晶等[10]对冷藏1、4、7、10 d藏羊肉的脂肪酸变化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藏羊肉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的相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呈下降趋势。牛珺等[11]通过对草原牦牛肉在贮藏过程脂肪酸含量研究,得出脂肪酸含量随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目前研究热点主要在于宰后贮藏1 d后肉的脂肪酸和氨基酸变化,但关于宰后1 d之内与1 d后,羔羊肉的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区别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对宰后不同时间(1 h、6 h、12 h、1 d、3 d、5 d和7 d)羔羊肉中的水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羔羊肉加工和贮藏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羔羊肉样品采购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某屠宰工厂。选取胴体重(25 kg左右)和年龄(7月)相近,品种(蒙寒杂交羊)和饲养方式(舍饲)相同的28只公羔羊作为实验材料,按照伊斯兰教法屠宰后置于冷却间(智能控温系统调节环境温度为(4±2)℃)。分别取不同贮藏时间点(1 h、6 h、12 h、1 d、3 d、5 d、7 d)的羊右侧后腿部位的霖肉,用锡箔纸包好后置于液氮罐中速冻,存放在-20 ℃冷库中,全程冷链运回实验室,并贮存于-20 ℃冷库,以备后续实验。28只羊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羊,即每个时间点选4只羊进行重复实验。

1.2 仪器与设备

GDH- 9140A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宁波江南仪器厂;ML204/02型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 托利多有限公司;FCR1000- UF- E型超纯水机,青岛富勒姆科技有限公司;6890N型气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7700X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美国Agilent公司;L- 88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日立Hitachi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水分含量的测定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12],对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

1.3.2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168—2016《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13],进行样品预处理,并利用气相色谱测定脂肪酸含量。

1.3.3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124—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14],进行样品前处理并测定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

1.3.4矿物质含量的测定

参考郑渝川等[15]方法,并稍做修改。将0.3~0.5 g绞碎肉样放入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加入10%的硝酸消解12 h。将用去离子水和超纯水洗涤过的残余物烘干至恒重,加入6 mL硝酸预消解1 h,然后加入2 mL过氧化氢溶液预消解0.5 h,放气,并按顺序放入微波消解仪中进行消解,之后用超纯水定容至100 mL,取10 mL液体加入ICP-MS,检测矿物质元素含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以“平均值±标准偏差”表示,采用Origin 2018软件绘图。利用SPSS 19.0中的方差分析(ANOVA)进行数据统计,若方差分析差异显著,采用Duncan法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水分含量变化

水分含量是生鲜肉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的水分含量变化如图1。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羊肉的水分含量逐渐降低。与宰后初期(1 h)的羊肉相比,1 d后羊肉的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从宰后1 h的76.8%降低到7 d的75.0%,这可能是因为羔羊肉在贮藏过程中存在滴水损失。袁乙平等[16]研究表明,牦牛肉贮藏过程中的水分(自由水)含量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组间(宰后时间点羔羊肉)的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图1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中水分含量变化Fig.1 Change of water content in lamb at different postmortem time

2.2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脂肪酸含量变化

宰后不同时间的羔羊肉共检测出6种SFA(图2,表1),分别为C4:0、C14:0、C15:0、C16:0、C17:0和C18:0,其中占主要含量的是C4:0、C16:0和C18:0。贮藏期间共检测出4种MUFA,包括C16:1、C17:1、C18:1n9t和C18:1n9c,其中C18:1n9c占主要含量。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MUFA和PUFA含量(以干基计算)均显著降低(P<0.05),SFA呈现上升趋势,脂肪酸比例(UFA/SFA)从宰后1 h的1.98降低至7 d的0.54,总脂肪酸(total fatty acid,TFA)在宰后不同时间无明显变化规律。SFA由于没有不饱和键,不易被氧化,较为稳定,但在本研究中,其含量呈上升趋势,推测可能与贮藏过程中羊肉的滴水损失有关;UFA在贮藏过程中降低,可能是由于UFA含有不饱和键,容易被氧化造成的[17]。

虽然SFA摄入量过高可能会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8-19],但并非所有SFA对人体都有害,例如月桂酸可以够通过破坏微生物的膜结构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起到抗菌、抑制肿瘤的作用[20]。Enser等[21]研究表明,肉类是人体PUFA的重要来源。本实验检测出2种PUFA,分别为C18:2n6c(亚油酸)和C20:3n3(花生三烯酸),其中亚油酸作为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是细胞膜、线粒体等代谢活跃部分的必需成分,无法通过人体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22];而且有研究报道,亚油酸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23]。

Z Title表示脂肪含量的数值,单位为g/100 g。横坐标中-1,-2,-3,-4表示重复实验次数。图2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脂肪酸含量变化热图Fig.2 Heatmap of fat acid content in lamb at different postmortem time

表1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脂肪酸种类、含量及不同类型脂肪酸比值

同一行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组间(宰后时间点羔羊肉)的脂肪酸含量(或脂肪酸比例)差异显著(P<0.05)。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不饱和脂肪酸n-6与n-3质量比的建议为5∶1至10:1[24],我国营养协会建议食物中SFA、MUFA、PUFA的质量比为1∶1∶1,此时可以确保营养均衡[25]。本实验结果(表1)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羊肉UFA/SFA与PUFA/SFA显著降低(P<0.05),说明宰后初期的羔羊肉脂肪酸比例更为均衡。

2.3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矿物质含量变化

矿物质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人体不能合成矿物质元素,必须从日常饮食中摄取[26-27]。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的矿物质含量(以干基计算)如表2。本实验结果表明,羔羊肉中矿物质含量随宰后时间的延长呈减少的趋势,与宰后1 h相比,第7天时羔羊肉中每种矿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矿物质含量一般不会受到贮藏过程的影响,本实验中,羔羊肉中矿物质的含量随宰后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为羊肉在宰后贮藏过程中存在滴水损失,肉中部分矿物质元素会随滴水损失而排出[28],因此肉中矿物质相对含量(干基)降低。

表2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矿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变化

同一行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组间(宰后时间点羔羊肉)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

此外,由表2可知,羔羊肉中矿质元素十分丰富。其中,常量元素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K、P、Na、Mg、Ca,微量元素主要为Zn和Fe,表2列出了我国营养协会对矿物质日推荐摄入量[29]。人体血液正常呈现弱碱性,若趋于酸性,细胞新陈代谢就会减弱,对人体不利[30],而羊肉中的K、Ca、Na、Mg具有中和酸性物质的作用,可以使血液维持在弱碱性条件[31]。Zn能够参与人体酶和蛋白质的合成,调节儿童生长发育,促进智力,缺乏易造成抵抗力减弱[32]。潘晓东等[33]研究表明,猪肉中Zn的质量比为2.12 mg/100 g,低于本试验中检测到羊肉中Zn的质量比(干基约为20 mg/100 g,湿基约为3.50 mg/100 g),这与远辉等[27]研究结果相似(湿基3.2 mg/100 g),表明羔羊肉中富含Zn元素。

2.4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氨基酸含量变化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见表3。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维持在15 g/100 g左右,而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动物宰后肌肉细胞转变为以糖酵解的方式供能,肌肉转变为肉品过程中发生显著的理化变化。研究表明,在宰后初期糖酵解、氨基酸合成代谢通路等相关的酶类有显著变化,这可能与氨基酸含量变化有关,但需要进一步的证实[34-35]。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精氨酸含量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部分游离氨基酸随滴水损失而流失,且精氨酸的含量(表3)和在水中的溶解度[36]都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导致羔羊肉中精氨酸干基含量降低的原因。

表3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同一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组间(宰后时间点羔羊肉)的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

羊肉中各种氨基酸质量比在0.42~2.57 g/100 g,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人体必需氨基酸包含8种,分别为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对人体而言,必需氨基酸必不可少[37]。本实验中,除色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均被检出,其中,赖氨酸可以促进大脑发育[38],色氨酸可以促进胃液及胰液的产生,蛋氨酸参与组成血红蛋白,若人体缺乏必需氨基酸,会出现缺乏活力、早衰、伤口愈合性差等症状,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人体能够自身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但摄入量不足时,依然对人体造成伤害。例如,精氨酸是胎儿、新生儿的必需氨基酸,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39]。此外,本研究发现,羔羊肉也含有丰富的谷氨酸、精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

2.5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宰后羔羊肉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与SFA显著负相关(P<0.05),与UFA和矿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相关性最高的营养指标为SFA(-0.837)和微量元素(0.825),即水分含量越高,SFA含量越低,微量元素含量越高。宰后贮藏过程中滴水损失使得羊肉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因此宰后初期羔羊肉的UFA含量相对较高,而滴水损失又会使部分矿物质流失。SFA与TFA含量显著正相关,说明SFA在羊肉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这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22]。

表4 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和**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3 结 论

羔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宰后不同时间羔羊肉营养品质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羔羊肉中水分含量和矿物质含量(干基)逐渐减少(从宰后1 h的76.8%降低到7 d的75.0%),脂肪酸比例(UFA/SFA)逐渐降低(从宰后1 h的1.98降低到7 d的0.54),总氨基酸含量基本不受宰后时间的影响(维持在15 g/100 g左右)。本研究结果表明,宰后1~6 h以内,羊肉水分含量较高,脂肪酸比例更为均衡,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

猜你喜欢
矿物质羔羊羊肉
“扒羊肉”
羔羊早期如何诱食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喝矿物质水还是纯净水?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冬补一宝 羊肉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羊肉宴引发的惨败
新国标定稿 “矿物质水”要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