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产业集群之“柑橘奇迹”

2020-04-20 07:15刘光琳
农家之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荔浦武鸣沃柑

柑橘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果,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在我国,柑橘分布在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西、湖南、广东、江西、湖北、四川、重庆、福建、浙江、台湾分布较多,占全国总产量的95%左右。广西柑橘是我国柑橘第一大产区,主要分布在桂林、南宁、贺州、柳州、百色等地。近年来,广西的柑橘种植面积一直在扩大,从2014 年的439.95 万亩扩大到2019 年的832.35 多万亩,柑橘总产量从2013 年的423.04 万吨增长到2019 年的1124.52 万吨,仅六年时间,产量增加了701.48 万吨,涨幅62.38%。广西的柑橘产业产量、质量、品种均居全国前列。

目前,广西的柑橘品种共有9 大类、235 个品种。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有五大类:宽皮柑橘类、橙类、金橘类、柚类、杂交品种,全区各地均有种植,实现周年供应,主要成熟期集中在6 月至次年3 月。武鸣沃柑、桂林沙糖橘、容县沙田柚、富川脐橙、鹿寨蜜橙、阳朔金橘、融安金橘、梧州沙糖橘、柳城蜜橘、荔浦砂糖橘、武鸣砂糖橘、西林沙糖橘、环江红心香柚、象州三红柚、融水糯米柚、天峨黄金柚都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柑橘也是广西第一大水果,自2015 年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以来,广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砂糖橘、沃柑、金橘、沙田柚产区。

在广西,柑橘类水果一直是作为区域特色在推广,柑橘已成为广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几年,广西柑橘发展势头迅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初步估计,2020 年广西柑橘面积约为860 万亩,产量将突破1228 万吨。

砂糖橘的“荔浦现象”“西林奇迹”

“荔浦现象”

砂糖橘是广西近20 年来发展最快、面积与产量最大的柑橘品种。它的发展基本也代表了广西柑橘产业的同步发展。从2013 年开始,这个品种以每年十几万亩的速度增长。作为广西砂糖橘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桂林市砂糖橘种植面积达到了118.9 万亩。

桂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古就是柑桔生产的适宜区。根据文献记载,砂糖橘于1958 年开始引入到桂林,经历了从科研机构引种示范、农户自发种植到政府引导,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常规栽培到砂糖橘树冠覆膜留树保鲜栽培,从个体经营走向合作经营,从粗放管理走向标准化管理,从自产自销到畅销国内外的复杂过程。2018 年,桂林砂糖橘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荔浦市砂糖桔包装销售。

在2012 年以前,桂林砂糖橘发展不温不火,面积仅有10 余万亩。2003 年,桂林被列入国家规划的“赣南—湘南—桂北柑桔优势带”,此后几年间,桂林砂糖橘得到爆发式发展,砂糖橘扩种面积以15万亩/年的速度增长,至2018 年已达到118.9 万亩,产值超过60 亿元。桂林已经成为全国柑桔生产第一市,砂糖橘生产第一市,桂林砂糖橘占据桂林柑桔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型农业产业。

近年来,作为桂林砂糖橘主产区的荔浦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砂糖桔产业的发展,以砂糖桔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合力推进机制。

在生产上,全程按标准化技术规程操作,来保障砂糖桔的品质。推广无病苗木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树冠覆膜防寒“三避”技术、使用“三诱”绿色植保及释放捕虫螨等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荔浦模式防控柑桔黄龙病防控等措施,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对农药的使用,还延长了砂糖桔的生长发育期,从而提高了果实的品质,确保了砂糖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为了能实现错峰上市,荔浦农业部门便大范围推广盖膜技术,防雨防冻,使得砂糖橘能够留树保鲜,从而让上市时间与广东错开延后至春节,每亩收益可提高至3~4 万元。

荔浦还构建了“电商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培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40 家,其中172 个合作社专门从事砂糖桔产、供、销业务,实现荔浦砂糖桔大流量销往外地,助农增收。

如今,在砂糖橘主产区荔浦,有一句顺口溜——“四万五万不算富,十万以上才起步,二十(万)三十(万)算小富,五十(万)以上才算富”,这是砂糖橘助农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

“西林奇迹”

2008 年开始,广西大量发展中熟的砂糖橘,主要分布在柳州以北。如今面积约有300 多万亩,总产量230—250 万吨,占据广西柑橘面积的40%左右,是广西第一大柑橘主栽品种,上市期可以从11 月下旬,一直持续到翌年3 月左右。代表产区如西林县。

2001 年西林县从广东引进砂糖橘种植。当地政府实施多种优惠政策,以补助方式引导、鼓励农民种植。同时,注重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低产果园质量。针对较多砂糖橘果园果树产量低、品质差的关键问题,采用“重疏、减少种群、巧妙改良、减少枝条数量”的整形转化技术,并采用健康体培养和平衡施肥配方进行配套,综合防治病虫害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技术,完成了低产果园的改造升级,有效解决了低产低质的关键问题,使得砂糖橘的品质得到了很大提高,砂糖橘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截至2019 年底,西林县以砂糖橘为主的柑橘产业已经发展到19.3 万亩,覆盖全部8 个乡镇,投产面积13.5 万亩,产量30.3 万吨,产值 16 亿。实现全县人均发展砂糖橘种植面积达1.1 亩果以上的目标,全县农民在水果上人均增收3800 元以上。

为了让水果种植产业变得更强,当地政府决定从2011 年开始抓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品牌化销售的这个思路发展砂糖橘产业。制定完善了砂糖橘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果园建设规范等广西地方标准规程。

同时,抓好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坚持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品牌化走市场,优质优果,做好分级、清洗、打蜡、包装、运输等采后处理。加大黄龙病防控,从无病苗圃的建立到统防统治木虱再到病树砍伐,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实施健体栽培,确保西林砂糖橘产业走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作为广西早熟砂糖桔的代表,西林砂糖桔一般在11 月下旬开采。

2012 年,“西林砂糖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砂糖橘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第一大产业,覆盖全县所有94 个乡村,政府每年还专门拿出100 万元,用于奖励、补助企业或农户申请使用地标专用标志,改变了往昔农产品“默默无闻”的状况。西林已经成为桂西北山区最大的砂糖橘生产基地。

此外,西林县积极开拓国内外流通市场,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主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大力推动“农户+ 公司”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扶贫车间进入砂糖橘产业链,将分散在果农手里的砂糖橘集中起来,吸引各地批发商前来采购,提升了销售量,拓宽了销售渠道。目前,西林砂糖橘远销四川、云南、贵州、北京、深圳等地。

十几年来,西林县通过砂糖橘标准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农民发展尤其是贫困户进行柑橘种植, 2019 年,有15 个贫困村10465 人脱掉了贫困帽子,贫困发生率由2016 年底15.84% 降至2.38%。砂糖橘成为当地群众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果”。

金桔的“融安模式”“阳朔现象”

“融安模式”

融安金桔,是柳州市融安县传统特产水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品种、规模、产量和品质在全国金桔主产区中位居前列,是全国最大的滑皮金桔生产基地,融安县也被誉为“中国金桔之乡”,参与制定了《金桔》国家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融安金桔》广西地方标准。

近年来,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融安成功选育了滑皮金桔、脆蜜金桔等优良品种。被誉为柑橘新品种中的皇冠,是融安县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自然变异多倍体柑橘新品种。

为扶持融安金桔产业发展,融安县相继出台《融安金桔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融安县2017~2020 年金桔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金桔新种、嫁接改良和改种。2014年 至2019 年,融安县累计投入产业奖补资金上亿元,拉动社会资金超过6 亿元投入金桔产业,创建了广西三星级小村之恋·融安金桔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古兰新韵金桔产业核心示范区,不断壮大“融安金桔产业”。

2019 年全县金桔种植面积达16.7 万亩,投产面积11.6 万亩,产量15 万吨,一产产值达15 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单项收入5550 元,实现品牌价值13.84亿元。

融安县在中国供销·融安桂北电商园内引进融安金桔光电分选设备,建立了高标准、高效率、低成本的融安金桔预包装分拣中心,日处理15 万斤金桔,实现从预冷、分拣、入仓、称重、大小花斑测试、入箱及打包智能化、一体化。

2020 年广西融安金桔种植面积达到19.06 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在16 万吨,总体的产值高达16 亿元。

在高泽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进金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金桔鲜汁饮料、果脯、蜜饯加工及果皮、果核、果油等系列产品的深加工,同时开发金桔功能性饮料和推进金桔药用价值的研发和应用。拥有自动果汁生产线、果脯蜜饯生产线,可实现金桔果脯加工15000 吨,金桔蜜饯加工15000 吨,金桔果汁加工10000 吨,引进融桔茶业有限公司、东边山酒业有限公司重点开展金桔茶、饼、酒等金桔系列产品的深加工,正常投产后可年产金桔茶50 吨、金桔酒75 吨、金桔饼5000 吨。

同时,融安县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建成农产品专业电商产业园1 个和全国最先进专业金桔标准化云仓1 座,打造出“特色产业+ 电子商务”的“融安模式”。创建中国供销·桂北农产品电商园,培育了“桔乡里”“果蔬姐妹”等知名电商品牌,涌现出如赖园园、韦小东等“全国劳模”“全国十佳农民”和“广西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金桔的热销也带动旅游业较快发展。据统计,2019 年1-3 季度共接待游客309.03 万人次,旅游总消费337805.24 万元。2019 年融安金桔三产产值达27.52 亿元。

为助力脱贫攻坚战,融安县实施“百村万亩金桔园”助脱贫、电商营销助脱贫、金桔深加工助脱贫等“十大助脱贫行动”。2019 年全县参与金桔育苗、种植、销售的人口超过10 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81 户种植金桔3.5 万亩,通过金桔产业带动,实现2.8 万多贫困人口脱贫,带动5 万人次以上就业创业。

“阳朔现象”

阳朔县是中国金桔主产区,素有“金桔之乡”之美誉,是中国金桔第一县,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55%,产量占全国65%,全县9 个乡镇均有种植。

为了发展金桔产业,当地政府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对金桔果园进行低产改造,成立农业发展基金,建立专项农业发展基金表彰和奖励的“十佳金桔种植大户”“十佳金桔销售大户”,激发农户种植热情。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攻关,使用金桔“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既提高了单产和品质,又延长了果实糖化时间,采收期限从当年11 月延至次年4 月,为农户解决了种植难题。制定《阳朔金桔》地方种植标准,规范农户种植方式,确保金桔品质。2017 年,阳朔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开展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的县份,进一步推动金桔的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标准化上台阶。

阳朔的金桔面积16.6 万亩、产量27 万吨,与柳州的融安蜜桔齐名,在全国有较强的知名度。

2019 年全县金桔种植面积达20 万亩,占全县水果面积37.79 万亩的52.9%,年总产量达到30 万吨,占全县水果产量68.10 万吨的44.1%,产值达18 亿元。

为提高阳朔金桔的附加值,阳朔引进深加工生产线,助推金桔产业长足发展。阳朔县遇龙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引进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先后投资520 万元建成“金桔脆片”加工生产线,每年收购鲜金桔500 吨,支付农产品收购款300 万元,可为社会提供100 个就业岗位,支付工资100 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00 多万元。公司年加工金桔鲜果300 吨,年产金桔脆片50 吨,实现产值500万元。

每年冬季举办的“渔火节+ 金桔交易会”促进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向金桔产区延伸。目前阳朔县百里新村金桔产业(核心)示范区(五星级)、阳朔县遇龙河柑桔产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金桔采摘园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人们假期周末的好去处,提高了金桔产业的附加值。据悉,2019 年,阳朔接待游客突破2000 万人次,旅游总消费280 亿元。

沃柑的“武鸣现象”

如果说砂糖橘造就了荔浦和西林,那么,近年来兴起的沃柑,则成就了武鸣。

沃柑是2012 年广西引进的晚熟柑橘品种,上市时间每年的1 月到2 月,是目前广西地区发展最有前景、最热门的品种之一。

2012 年,武鸣区调整产业结构,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开始引进种植8 万株沃柑苗,分别在武鸣区4 个镇推广种植并喜获成功。从此,掀起了种植沃柑热潮,武鸣区通过生态化提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集群化延伸等措施,发展壮大沃柑产业。

在不断扩大沃柑种植的基础上,武鸣区也在不断延长沃柑产业链,培育出了沃柑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扶贫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包含龙头企业12家,中小微型企业500 家,技术种植、存储运输、销售等中高端人才100 多人,每年吸收的劳动力务工薪酬达9 亿多元。武鸣区还新建了80 多家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初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50 万吨,提升柑橘产品附加值,各大种植基地基本都有自己的采收场地和分选车间生产线。目前,武鸣区有31家企业新建、扩建冷库96 座,总库容达8 万吨,延长了柑橘的保鲜期和供货期。2019 年新引进2 条绿盟表面无瑕疵、糖度检测分离、色度分选的多通道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300 吨,自动化程度高,分选精度高,满足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减少人工一半以上。

为把沃柑产业做优做强,武鸣区先后制定了《南宁市武鸣区打造“中国沃柑看武鸣”品牌实施方案》;成立武鸣区沃柑产业联合会,切实在沃柑种植者“种好”“卖好”“持续卖好”等方面做文章;建立柑橘流通协会、发展壮大柑橘流通经纪人队伍,拓宽柑橘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通过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以及打造“壮乡网圩”“南方果仓”等本地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促进柑橘产业发展。

“中国沃柑看武鸣”越来越响亮。通过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武鸣区成为全国优质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2019 年,武鸣沃柑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并获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新锐品牌。多家企业沃柑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多个沃柑品牌在全国形成一定知名度。

经过近8 年的发展,武鸣区已建成柑橘产业示范园56 个;沃柑面积1000 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达12 家,5 个沃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达1.2 万亩。柑橘种植面积已超55 万亩,其中沃柑种植面积达45 万亩,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2019 年,武鸣区沃柑投产面积达30 万亩,产量超70 万吨,产值约60 亿元,撑起了武鸣区农业经济半壁江山。

沃柑种植面积达45 万亩,产量超70 万吨,产值超60亿元,撑起了南宁市武鸣区农业经济半壁江山。

武鸣沃柑。

猜你喜欢
荔浦武鸣沃柑
广西:武鸣沃柑走俏海外市场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下如何发挥荔浦芋品牌优势
渝水区下保村:打造生态美丽宜居新家园
南宁市市郊铁路武鸣线工程高架站造型地域化设计
广西荔浦市启动首批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工作
广西柑橘新品种栽培技术的研究分析
神奇荔浦“芋”满天下
优质沃柑的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的防治
那一年
皇室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