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新高地

2020-04-20 11:14李万全李文治
企业文明 2020年1期
关键词:航油铁军高原

李万全 李文治

编者按:在中国高原机场上活跃着一支航油供应保障队伍,他们常年以风为伍、以寒为伴、以苦为乐、以荣为求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前不久,党中央决定组织中央媒体对包括中国航油在内的17家中央单位党建工作进行集中采访宣传,这是对中国航油等单位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肯定。《企业文明》杂志记者应邀前往中国航油青海分公司等党建基地进行采访,耳濡目染,感概万千。本期编发记者采写的综合报道《璀璨新高地》,文章从中国航油构建“四个高地”为切入,多角度展示了中国航油党建工作五彩缤纷的无限魅力。事实再一次有力证明,党建工作一旦做实做细做深入做到位,就一定会释放出无穷无尽的能量,给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让我们走进中国航油高原党建新高地,一齐来领略璀璨的光芒吧!

“飞机飞到哪里,中国航油就加到那里”;

“宁可透支生命,绝不辜负使命”……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油”)广大共产党员发出的铮铮誓言,振聋发聩、可歌可泣。

“五有”铁军创大业,八方俊彦绘宏图。迅跑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的中国航油,在2016~2018年间连续3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2016~2018任期经营业绩考核A和任期经营业绩优秀单位,连续9年跻身世界500强,并从当初排名400多位现已晋升至283位,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砥砺奋进之路。

历史长河唯有奋楫者先,社会演进当为顺势者存。中国航油在改革创新的前行中把准航向、换档提速、百舸争流。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全国国企党建会议以后,以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强为首的中国航油党委领导班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总结集成过去党建经验的基础上于2018年制定出台了《中国航油党建全面质量提升纲要(2018~2022)》,确定了“聚力建设中国航油,跨步迈向世界一流”的“8361”战略目标。这既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也是一个步骤紧密的工作部署。纲要用清晰的党建蓝图统筹战略定位、顶层设计,推进“四个同步”“四个对接”,着力构建“5+1”党建工作新格局:“5”即以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为主体,提升党建内生动力;“1”即以制度建设贯穿始终,为党建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同责共融、横向有效协同、纵向整体联动的党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纲要用5年时间,即到2022年,推动中国航油党建工作达到党的组织政治领先、党委班子团结有为、党建基础坚实有力、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制度体系完备、党建质量全面提升的总目标。

纲要高顾遐视,起点不同凡响。中国航油新时期党建如同一艘启航的战舰,穿波越浪,磅礴向前。

异彩纷呈的组织高地

中国航油分支机构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海外57个机场,党组织存在分布散、党员数量不均衡、党建阵地建设难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党组织作用发挥。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后,中国航油着力加强“三基”建设,努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不断增强队伍活力,全面发挥先锋队作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党委明确提出“特色、创新、精品”的基层特色党建路线图,着力在构建“一个区域一个基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组织高地上下功夫。

如同新时代的又一次“古田会议”决定,党的组织在中国航油更广的地域和更多的基层得到根植和延伸。青藏地区共有55个高原机场,中国航油全力打造“高原红”党建样板工程,大力培育“4411高高原联合党支部”建设模式,以稻城亚丁供应站这个地处全球海拔最高的站点为中心,联合周边康定、红原、九寨等供应站组建联合党支部,统一组织活动,统一阵地建设,统一资源筹划,统一规范标准,以点带面,推动川、滇、藏、青地区供油站实现党组织全覆盖,让党的旗帜在雪域机场高高飘扬。

中国航油青海分公司以“10414”高原党建工程为载体,切实提升分公司党建工作水平。“10414”工程是指:“1”即“一站一品”,党建精准融入班组建设,打造“一站一品”特色高原铁军堡垒品牌;“0”即“零”目标,发挥党组织作用,聚力实现“零事故、零污染、零伤害”的“三零”安全目标;“4”即“四”题,大力开展“四季四题”活动,做到党建工作有内容、有责任、有跟踪、有评价,形成持续改进下的闭环管理;“1”即建立党建“E”模式,借助“E支部”“E课堂”以丰富党组织生活;“4”即“四优”,引导党员争创“政治素质、岗位技能、工作业绩、群众评价”“四优”,锻造一支率先垂范、带头攻坚、善打胜仗的党员队伍。

国际民航组織把海拔1 500米以上的机场定义为“高原机场”,把海拔2 438米(8 000英尺)以上的机场定义为“高高原机场”,中国航油西南公司以“4411”模式组建高高原联合党支部,标注高原党建新高度。“4411”代表党支部所在地的最高海拔为4 411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航油供应站。第一个“4”代表党支部由稻城、康定、九黄、红原4个地处高高原供应站的党员组成;第二个“4”代表党支部打造“四高”,即理想信念高、安全目标高、服务质量高、奉献意识高的党支部目标;两个“1”分别寓意为“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高原机场先锋涌,机场党建“映山红”。高原机场先后涌现出多个与众不同、敢为人先的基层党组织。青海“高原红柳联合党支部”、四川“4411高高原联合党支部”、云南“云岭巅峰党支部”、西藏“天路航油铁军”等,他们以掷地有声的行动擦亮“高原红”、标立“高原树”、开设“高原课”、营造“高原情”,形成了一批高原党建示范群,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多姿多彩新格局。

继往开来的思想高地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周强形象地把中国航油员工队伍比喻成是“脱下军装的‘军队、驰骋在陆地上的‘空军”。为此,中国航油致力于打造适应“民航强国”建设、适应世界一流航油公司建设的“有责任、有定力、有纪律、有担当、有作为”的“五有”航油铁军。

事实上,航油铁军的形象已经在狂风骤雨的洗礼中变得越来越坚强和伟岸。

高原机场盛传着四种精神,那就是:“宁可透支生命,绝不辜负使命”的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民航强藏航油先行”的开拓精神;“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筑一座丰碑”的传承精神;“立足新时代,岗位做贡献”的实干精神。这四种精神是中国航油人用实际行动搭建起的四座精神丰碑,凝聚成具有高原党建特色的思想高地,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航油人“敢同严寒争高下,不向狂风让寸分”的动力源泉。

“红柳精神”已成为青海航油公司特殊精神的象征。红柳生长在青藏高原,其特性是不惧高寒缺氧、烈日狂风。红柳特质正是航油人“缺氧不缺精神”“狂风大勇气更大”的大无畏精神象征。航油人塑造着这种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弘扬着这种精神。

青海省是全国高高原机场最多的省份,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空气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60%。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航油人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和毅力,像红柳一样无怨无悔地扎根在青海、搏击在青海。三代航油人用平凡的故事,书写了“用生命担使命,用热血铸忠诚”的不平凡人生。

第一代航油人代表寇长根,自1978年参军到格尔木直至退休一直扎根在青海这片土地上,从一名普通的化验员,一步步成长为分公司主要领导,将自己最美最宝贵的年华留在了青藏高原。年仅17岁的周开林于1978年参军来到格尔木,把家安到这里,从此就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全部奉献给了高原航油事业,就连母亲病危也未见上一面,将34个春秋韶华全面洒在了戈壁滩上。他们是“红柳精神”的创造者。

第二代航油人代表窦宁,在玉树抗震救灾期间担任“航油冲锋号突击队”队长,连续工作72小时、日均睡眠不到4小时,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航油保障任务,是“玉树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中功不可没的杰出代表。李艳涛自广州中专校毕业后就主动请缨到当时最艰苦的戈壁滩——格尔木供应站工作,一待就是16年,足迹遍布格尔木、祁连等支线机场建设工程前沿,从当初一头黑发、一脸青春,到如今已是满头白发、一脸皱纹。他们是“红柳精神”的传承者。

第三代航油人代表刘书魁,扎根戈壁10余年,在祁连机场供油工程攻坚阶段长期驻守施工现场,妻子生产他不在身边,女儿满月他仍不在身旁,却一心扑在工作上,先后完成了“计量工具V2.0”“装油台压力报警装置”等多项技术创新。张广忠从一名劳务派遣司机通过10年磨一剑,一举成为中国航油第一個世界加油技术冠军,成为最具海拔高度的“航油工匠”。他们是“红柳精神”的创新者,是“红柳精神”新时代的代言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航油西南公司“4411”高高原联合党支部,管理的供应站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可谓是“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四季穿棉袄”,但航油铁军的战斗力没有丝毫减弱。一旦国家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无论面临地动山摇的大地震、熊熊燃烧的山火烈焰、大雪封山的艰难行程,高高原航油铁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坚信:只要有雪域高原的忠诚与守护,没有航油铁军完不成的任务!

缺氧不缺精神,寂寞不缺激情,艰苦不怕吃苦,中国航油人用生命担当使命、用热血铸就忠诚,让高原充满了党性的生机,让机场奔腾着奋斗的激情。

一诺千金的责任高地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中国航油深刻认识到建设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着力通过航油设施建设、服务民航事业、促进富民兴边发挥应有的作用。

“飞机飞到哪里,中国航油就加到那里”——这既是中国航油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国航油的神圣责任。中国航油党建铸就的责任高地,注入的是“初心使命”,走出来的是时代风采。

为了兑现这份承诺,航油人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非合作论坛、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等重大保障中,在突如其来的洪灾、地震、滑坡、火灾等应急救援中,中国航油坚定不移按照中央的要求,披星戴月、星夜兼程,第一时间赶到指定的位置,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坚决保障航油供应。

2007年9月,中国航油为履行“竭诚服务全球民航客户,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的庄严使命,不计代价、不惜成本,进驻西藏开辟天路。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航油人坚守在世界屋脊,在“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引领下,开辟了世界海拔最高、运距最长(2 230公里)的航油补给线,打开了西藏高原空中飞行大通道,拉近了西藏与内地乃至世界距离。2018年8月22日,为完成昌都供油保障任务,西藏公司6名人员组成“高原雄鹰”保障小组,从拉萨贡嘎机场出发,全程行走在海拔4 100米以上的山脊上,艰难翻越海拔5 100米的米拉山口和72道险拐,不眠不休34个小时抵达昌都邦达机场,圆满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西藏公司第一任党委书记毕佑,为了完成阿里机场的校飞、试飞、首航等供油保障任务,驾驶油车带队奔波于拉萨至阿里之间,累计行程逾2.6万公里,由于长期休息不足,过于劳累,年仅45岁竟不幸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

哪里有险情,那里就有云岭航油铁军的身影。中国航油云南公司党委把及时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有力保障航油供应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重心,在昭通鲁甸地震、西双版纳地震、玉溪龙马山森林火灾、大理森林火灾、金沙江堰塞湖抢险、昆明森林火灾等近百起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中,公司党委领导靠前指挥,“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全力保障“空中生命线”畅通无阻,用坚毅的行动彰显了责任担当。

中国航油西南公司党支部纪检委员康定、供应站经理汪绍华,在多次森林火灾应急救援保障中冲锋在前,带领航油铁军驾驶飞机加油车翻越连绵的雪山,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圆满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地震,时任九黄供应站分队长的吴洪兴刚做完声带息肉手术正处在恢复期,当他得知地震灾情后忍着术后的疼痛直奔第一线,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坚守在航油阵地和抗震救灾最前线。近年来,公司“4411”高高原航油铁军践行生命禁区的坚守与担当,共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保障6次,保障救援直升机111架次,加注航煤152.928吨,为保护国家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兑现这份承诺,中国航油共襄盛举、义重如山。在西藏,当时国家民航局和发改委给中国航油的进销差价定价为3 800元/吨,此标准基本能维持公司经营不亏损。为了扶持西藏民航发展,西藏自治区直接将每吨差价降了3 000元,致使中国航油严重亏损。在西藏机场建设中,中国航油为履行社会责任赔本支付了10亿元以上,此举得到自治区党委书记庄严、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的高度称赞。在中西部支线机场,由于运输距离遥远,中国航油基本上都是亏损经营,但为了履行使命、兑现承诺,公司采取以东补西、以大补小的方法,维持了整个集团的正常运营。

承诺是美好的誓言,践诺是宝贵的高尚。中国航油人一诺千金的英雄壮举,把一份期许、一份信任、一份默契、一份支持直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激荡起心海涟漪一片。

凝心聚力的情感高地

中国航油供油服务的232个机场,高原机场和高高原机场有37个,占17%。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的20个高高原机场,高寒缺氧,常年大雪纷飞,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高原一年一场风,从春一直刮到冬;高原一年共两季,冬季和大约在冬季”——这是当地员工对高原恶劣气候的生动描述。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成为中国航油坚定不移的行动遵循。中国航油大力实施员工“关爱工程”,努力实现“公司强大,员工幸福”的美好愿景,真正让高原机场员工留得住、住得久、乐意干、加倍干。

公司加大对边远艰苦地区特别是高原地区的食堂、宿舍建设,在拉萨贡嘎机场为西藏公司员工修建了执勤用房,员工不再租用冬天冷、夏天热的简易住房,让员工“有家的感觉,有情的归宿”。公司加大对高原边远艰苦地区的补贴津贴,解决一些社聘工转正为合同工;加强对老党员、各类先进、重病员工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怀,让他们卸包袱、减负担、增福祉。2017年,中国航油两次普调员工基础工资,连续3年给员工调薪、增长职级。现在,整个集团工资待遇提高了,食堂、宿舍建好了,员工归屬感增强了。过去,中国航油招不进员工,即使招来了也留不住,现在这种情况得到了大大改善,大学毕业生愿意来、争着来,并且来了就不想再走。

中国航油云南公司以党建促关爱,倾力打造“高原家”。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带群建”引领工会、团委以“安康杯”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为载体,培育岗位能手,助推员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组织开展“冬送温暖、夏送凉爽、困难职工帮扶”活动,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使广大员工切实感受到组织温暖。在高原供应站,公司大力建设情暖高原的“员工之家”:丽江供应站建起了员工周转房,解决了员工住房问题;香格里拉供应站、泸沽湖供应站设置了应急救援系统,添置了乒乓球桌、健身器材、图书、报纸阅览室等文化娱乐设施,让职工乐有阵地、用有设施、趣有依托、劳逸结合,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家庭般的温暖。

得到他人关爱是一种幸福,善于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中国航油营造的情感高地,把施爱与受爱相结合,把造福与享福融一体,实现了组织增效、员工受益的双丰收。这是中国航油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原动力。

在情感高地的滋养下,中国航油培育出了“国门航油铁军”“草原航油铁军”“丝路航油铁军”等一批党员先锋突击队,涌现出了吴志梁、刘永清、翁良栋、王国平等一大批模范先进人物,他们成为飘扬在高原上空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助推着“五有”航油铁军的全面发展。

旗帜开路党组织越战越强,党建引领新高地愈发灿烂。 (责任编辑:邱 月)

猜你喜欢
航油铁军高原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铁军颂
铸成消防铁军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读《铁军颂》
南开大学用蓖麻油制成航油
航空燃料的新成员——“地沟油”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