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克莱门蒂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踏板运用

2020-04-20 10:58余慧
北方音乐 2020年3期
关键词:和声奏鸣曲踏板

【摘要】穆齐奥·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 ,1752-183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早期,著名的英籍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钢琴制造商兼出版商。他在多年的演奏生涯中,不断探索和挖掘英国布劳德伍德钢琴性能,创立了真正的钢琴风格,为推动古典主义时期键盘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本文所探讨的是他晚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的踏板运用,与早期钢琴奏鸣曲不同的是,大量的踏板运用使他的作品演奏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

【关键词】克莱门蒂;奏鸣曲;踏板;和声;音响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43-02

【本文著录格式】余慧.浅析克莱门蒂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踏板运用[J].北方音乐,2020,02(03):43-44.

引言

克莱门蒂的晚期奏鸣曲中开始出现大量的踏板记号。踏板的运用使他晚期的演奏风格变得越来越浪漫化。同时期的莫扎特的弟子胡梅尔则为保证声音的清晰、细腻而对踏板持谨慎的态度,主张在演奏中少用或不用踏板。与之相反的是,克莱门蒂的作品中对踏板的运用方式极为大胆。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克莱门蒂晚期奏鸣曲中的踏板标记揭示克莱门蒂晚期作品风格的变化。

本文中的踏板标记来源于Dover版本。由C.F Peters于莱比锡通过比较Aron Copland音乐学校以及Queens College的图书馆中的原始乐谱编订,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一、和声性踏板

克莱门蒂在钢琴上使用踏板,将同属一个和声内、但是原本只能断开的音符通过打开制音器的办法融合在一起,以此增加琴弦的震动,获得更多的共鸣,从而达到崭新的演奏效果。在Op.50 No.3第三乐章这个快板乐章段落中,原本只能断开的分解和弦式快速跑动音符通过获得了新的演奏效果。踏板的使用将双手的分解和弦融合在一起,获得了一个宏大的音响效果。

这是Op.46 第三乐章结尾的几个小节。左手的快速分解和弦与右手的震音以及结尾的几个柱式和弦都包括在一个主和弦内。整个乐句的音域跨越了四个八度的范围。踏板的使用将左右手的低音、分解和弦以及震音统统融合在一起,令乐章在辉煌浑厚的音响效果中结束全曲。

二、特殊踏板效果

除了将属于一个和声内的和弦用打开制音器以便获得更多钢琴共鸣、产生更多泛音的办法使之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完成手指所达不到的演奏效果,克莱门蒂还在作品中对“相互冲突的和声进行之间使用一个不变换的踏板令和声模糊”这一做法表现了浓厚的兴趣。C.P.E.巴赫曾在1762年做出重要陈述,有关“钢琴上没有制音的(没有制音器的)音区是最悦耳的,而且是产生幻想(即兴)时最吸引人的,只要能对回响做出必要的预防(就是说,能避免使和声冲突太突出)”。但克莱门蒂不仅善于在和声冲突不太尖锐的地方制造模糊的效果,更热衷于在和声冲突强烈的地方甚至半音化的旋律当中保持制音器的提起,以此创造更加戏剧化的效果。

这是呈示部的结尾,整个音乐结束在属调(E大调)上,K46-I的和声进行被包在了一个踏板之中。按照一般為保证和声的清晰度的踏板用法,应在这两个不同和弦之间换一次踏板,但是,作为钢琴制造商的克莱门蒂,对钢琴制音器的管辖范围有着极其清楚的认识。右手主旋律是在钢琴的小字二组之上,制音器对这个音区的影响已经很小,所以可以要求演奏者在若干和声变换中使制音器保持提起,以此产生一种悦耳且富于幻想的音色,充分刻画出旋律的音乐性。并不会对和声的清晰度造成太大影响。在这个段落中,由于力度一直控制在mp-pp之间,所以制音器的持续释放听上去并不会带来太明显的突出,反而可以协助钢琴高泛音的产生。

如果说上个例子(谱例3)仅仅是克莱门蒂通过踏板对音响效果作了一点色彩上的朦胧化处理,那么这个从317-329长达13小节的保持制音器提起的过程,则是克莱门蒂对音响效果尖锐化的大胆尝试,中间穿插着数次音阶下行式的半音进行被踏板包在了一起,用从fz-p-pp的力度奏出,这种故意制音器造成的半音化尖锐冲突带给听众以前所未有的震撼效果,第一乐章的再现作了情绪转换上的衔接。

这是Op.50 No.3第二乐章的引子。前四小节是基于g小调的和声进行为Ⅴ-Ⅰ的一个和声织体的变化。每两小节为一个小的分句,音型上的变化为单音-柱式八度-分解和弦。通过这种织体上的不断加厚,再加上踏板的效果,利用踏板自然的泛音音响上的积累上造成一种渐渐增强的音响效果。这种犹如命运即将降临的沉重而不详的动机为下文做了铺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极不寻常地在这里使用了一个超长的右踏板—从第1小节至第10小节的前半部分只用一个踏板保持到底,中间没有转换,段落中的和声进行被制音器的释放而混合在一起,有意给音响造成了模糊。目的在于通过营造迷离、凄婉、忧伤的气氛,为后面宣叙调式的歌唱性旋律作情绪上的渲染。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去表现狄多悲伤、绝望的心情。演奏中最好采用音前踏板,即在发音之间,预先把踏板踩下去,使制音器预先全部打开,泛音及共振与击弦同时发生,造成明显的空旷感,使声音一发出就得到丰富的音响。可以说,用踏板来产生模糊的手法在克莱门蒂的晚期奏鸣曲中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这种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音响效果所营造的音色层次是如此之丰富,表现手法是如此之浪漫,这是绝不可能在同时期莫扎特的作品中找到的。莫扎特的弟子胡梅尔也绝不可能会去尝试一个长达九个半甚至更多小节而中间的各种和声进行相互冲突却不做任何转换的踏板。克莱门蒂也不可能单纯地用手指连奏或是其他办法去完成这种新颖的音响效果,只能借助于踏板来实现。

三、結论

克莱门蒂晚期钢琴奏鸣曲中踏板的运用方式极为丰富多样,令克莱门蒂的演奏风格中又起了新的变化。踏板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使音响得到延长(这是在羽管键琴上所做不到的效果)、音色更加丰富、演奏效果更加辉煌,而且发挥着使和声模糊的作用。通过踏板在钢琴上得到的延长音具有表现色彩、气氛的能力。踏板能使声音柔和地减弱或加强,这种富于色彩的回响着的音、这种不同和弦的互相融合、这种在空中的音响的迷人幻想的闪动,是浪漫派的音的理想。踏板的共鸣起着空气和阳光穿透云层对绘画中的色彩所起的同样作用。克莱门蒂通过在某些段落中使用一个中间不曾释放的长踏板,使相互冲突的和声进行融合在一起,有意地营造一种柔和的混淆的声音。这种变化在早期古典音乐向贝多芬及其他音乐家的浪漫派钢琴音乐的过渡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保罗·亨利·朗格.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朗多米尔,朱少坤译.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方智诺.西方音乐史略[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

[4]沃尔顿·胡伊斯.逐渐浪漫的克莱门蒂键盘音乐[J].钢琴艺术,2007(11).

[5]金昌浩.杨伊译.对悲剧性和戏剧性的探索—克莱门蒂最后的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8(3).

[6]戴毅杰.克列门蒂的现代钢琴演奏技巧与创作[J].钢琴艺术,2007(1).

[7]何镇飚.大师克莱门蒂[J].音乐爱好者,2003(5).

[8]约瑟夫·班诺维茨,朱雅芬译.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9]张毅.克列门蒂《名手之道》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7.

[10]Leon Plantinga.Clementi: his life and music[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

[11]Anne Coleman Morrow.The Piano Sonatas of Muzio Clementi[D].New York:Eastman School of Music,1952.

[12]Leon Plantinga. Clementi, Virtuosity,and the“German Manner”[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usicological Society,1972(3).

猜你喜欢
和声奏鸣曲踏板
手机上的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某轻客车型离合踏板回位不良研究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饥饿奏鸣曲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