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陕西筝派乐曲中的戏曲元素

2020-04-20 10:58刘虹雨
北方音乐 2020年3期
关键词:音乐特点演奏技法

【摘要】流行于秦地一带的陕西筝派自“秦筝归秦”的学术思想被提出后凭借着与地方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尤其是以陕西地方戏曲,例如秦腔、碗碗腔和眉户中的板式、唱腔以及调式等特点作为创作素材塑造了凄婉、悲凉又不失昂扬激烈的筝派风格。

【关键词】陕西筝派;陕西三大戏种;音乐特点;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73-01

【本文著录格式】刘虹雨.探究陕西筝派乐曲中的戏曲元素[J].北方音乐,2020,02(03):73,81.

一、陕西筝派的发展概况

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习俗和语言文化等客观因素的不同,使得各自古筝流派的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根据地域差异可大致分为南派和北派,结合各自的风格又细分为了九个派别。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陕西筝派飞速地发展并成为了众多古筝流派中的后起之秀。一个古筝流派的确立至少需要满足以下这三种条件。首先,它需要拥有具备本流派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其次还要有一批典型的筝派代表人物;最后,这一流派还要有较为明确的学术主张和理论指导。

陕西筝从最初的伴奏乐器逐渐发展成为了独奏乐器。陕西筝派随着代表筝曲的不断创作与积累最终得到了确立。

二、陕西筝派中的陕西三大剧种

(一)秦腔

秦腔又称为“梆子腔”“乱弹”,它在秦地广为流传,在梆子腔系统中也独树一帜。秦腔的独特体现在七声音阶中有mi-fa和si-dol这两对不等分的音程,秦腔固定使用的是主音为“sol”的徵调式。秦腔有着两大唱腔,欢音腔(欢音又称为“花音”“硬音”)和苦音腔(苦音又称为“哭音”、软音),其中欢音腔的旋律较为欢快激昂、明亮有力,因此来表达喜悦、激动的内心情绪;苦音腔的风格则与欢音腔恰恰相反,在旋律上表现得更加悲伤、哀婉,通常用来表达乐曲中愁苦、烦闷和凄凉的情感。秦腔的节拍可以概括为:四拍子、二拍子、一拍子、散拍子,由此衍生出了慢板、二六板、带板、二导板、垫板、滚板六大板类。

陕西筝派中以秦腔为素材的筝曲有《三秦欢歌》《祭灵》等,其中《三秦欢歌》运用了秦腔的欢音调,用来表现三秦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处境。

(二)碗碗腔

碗碗腔又被称为“灯碗腔”和“阮儿腔”。主要流行于陕西渭南、西安、户县、绥德、米脂、洋县、西乡等地。总体上老腔对碗碗腔的影响较大,碗碗腔在表演形式上继承了传统的模式,在演唱中,小生、小旦和青衣多用真假嗓结合,吐字时使用真声。由于“清末演唱者二三十家”导致之后陆续在各个地方形成了例如洋县碗碗腔、陕北碗碗腔、西府碗碗腔等不同风格的分支,但在碗碗腔的不同分支中仍然存在着“欢音”和“苦音”两种唱腔。总的来说,碗碗腔的音乐不仅有柔和且优雅的音乐,还有着动人的唱腔。这一音乐特点直接影响到了陕西筝曲创作出的筝乐风格特点。

陕西筝派中以碗碗腔为素材的筝曲有《秦桑曲》《笑春风》等。其中,在《秦桑曲》的慢板乐段中运用了碗碗腔音乐常用的七度大跳音程。例如在《秦桑曲》的慢板开头处中音re到高音dol的七度大跳音程。在乐曲的慢板结尾处再次出现了中音re到高音dol的七度大跳音程。

(三)眉户

眉户又称为“迷糊”“曲子戏”“弦子戏”和“清曲”,广泛流传于山西、关中、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眉户的音乐区别于秦腔的高亢激昂,常用来表现凄凉、悲伤的曲调和悲痛的情感。眉户的唱腔曲调中同样有着“欢音”和“苦音”之分,唱腔委婉动听,优美抒情、活泼诙谐。按照它的曲牌风格大致有分为愁苦哀怨型、铿锵有力型和婉转秀丽型等几种。陕西筝派的乐曲用来抒发悲苦的情感较多,代表作品有《长城调》《老龙苦海》等。

三、陕西筝派的风格特点

(一)“二变音”的游移

陕西秦腔、迷糊调、碗碗腔等民间戏曲音乐中被广泛使用的 “欢音”和“苦音”在陕西筝派的乐曲中以“二變音”的形式同样存在着。

“二变音”是在我国传统民族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来的,具体指的是“变宫”和“变徵”这两个音。陕西筝派中的“二变音”不同于西洋调式中的升fa和降si,陕西筝派乐曲中的微升fa的音高高于原位fa,低于升fa;微降si高于降si,低于原位si。“二变音”成为了塑造陕西筝曲秦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元素。除了微升fa和微降si本身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之外,在乐曲中的动态游移性也十分有特色。fa到mi具有倾向性,si到la具有倾向性,这两个特征音的音高变化幅度会随着乐曲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这一倾向性为乐曲在表现高亢、饱满的情绪时渲染了一种悲怨、凄凉的感情色彩,使得乐曲具有凄婉、悲凉、缠绵悱恻的浓郁陕西地方风格特点。

《姜女泪》又名《长城调》,这首乐曲是周延甲先生在融合了陕西地方音乐中的声腔特点和曲牌而创作的,作者以历史上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作为乐曲的背景。乐曲以苦音音阶贯穿整曲,因此乐曲的情感基调较为悲伤与凄凉,“二变音”的游移也为这首乐曲情感抒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欢苦结合,以苦为主

陕西筝派乐曲中的“欢音”音阶和“苦音”音阶在陕西筝派的乐曲中是极为常见的,这两种音阶又来源于陕西秦腔、碗碗腔、迷糊调等地方戏曲中的“欢音”“苦音”两大声腔体系。由“欢音”la和mi作为旋律骨干音的基本音阶:sol、la、dol、re、mi被较多地用来表现轻松、愉快的感情色彩,而以fa和si这两个特征音作为旋律骨干音而构成的“苦音”基本音阶:sol、si、dol、re、fa则更加擅长于抒发委婉、悲切、凄凉的情感。这两种音阶在乐曲中同时存在且交替使用,却又以苦音音阶为主。正是这一欢苦结合,以苦为主的调式特点造就了“秦筝声最苦”的风格特点。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这是唐代李白作的一首抒发妻子对丈夫思念之情的五言诗,作者周延甲先生借用了诗句中的“秦桑”二字并充分结合了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的特点最终创作出了这首表达浓郁思念之情的陕西筝派乐曲-《秦桑曲》。一方面,“苦音”和“欢音”在乐曲中都有所运用;另一方面,《秦桑曲》在最初创作时融合了“碗碗腔”的唱腔板式之后所呈现的乐曲结构是:散板-慢板-紧板-散板,在慢板和紧板中全部使用的是“苦音”音阶,出现了大量的特性音程:微升fa和微降si。通过这一处理使得乐曲的对比效果明显,抒发情感的语气缓急得当,轻重结合,让音乐更加地语气化、声腔化。

(三)旋律的上行跳进,下行级进

音乐旋律走向呈现上行跳进和下行级进,这一特点在陕西当地的戏曲中极为常见。在陕西方言中,除了阴平声调较低以外,其他三个调较高。这一特点在音乐上就直接表现为旋律的走向,在秦腔戏曲的唱腔中四度音程以上的滑音和起伏较大的音程较多陕西筝派在乐曲中也吸收了秦腔中的这一特色,通过上行跳进的音乐旋律来表现高亢、激愤的情绪;下行级进的旋律走向抒发委婉、哀怨地情感。

《绣金匾》作为陕西一首地地道道的民歌,讲述的是妻子为即将出远门的丈夫绣荷包以寄托思念之情以及描述妻子远送丈夫离家的场景。陕西筝派著名演奏家周延甲先生根据这一民歌创编出了具有独特“秦风”特色的同名筝曲。其中sol到高音dol以及re到sol的上行跳进,下行级进出现在re到dol、fa到mi和la到sol等进行体现了陕西筝派筝曲中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旋律特点。

参考文献

[1]刘乐洋.论陕西筝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宋小朱.秦腔的曲调和音乐形式[J].艺术与传统,2010 (9):103-107.

[3]万斯斯.陕西筝派的继承、发展与创新[D].陕西:西安音乐学院,2011.

猜你喜欢
音乐特点演奏技法
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论土家族打溜子曲牌的分类及其音乐特点
作品赏析——芭蕾舞剧《天鹅湖组曲》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