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为基础看化学检测技术在国内汽车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2020-04-20 11:08孙涛李亚伟安德英王凤鸣顾威陈英杰
时代汽车 2020年5期
关键词:汽车行业

孙涛 李亚伟 安德英 王凤鸣 顾威 陈英杰

摘 要:当今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就汽车行业而言,国民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带动着汽车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未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关心产品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控制汽车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的强制性标准,对于完善汽车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目前化学检测在汽车行业中还是新兴领域,但在未来汽车检测的产业结构中,化学检测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化学检测;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

1 前言

目前,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属于全球汽车产销大国。国内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汽车拥有量也逐年增加,我国汽车保有量占全球比重呈上升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汽车小国逐步成为全球汽车最大的销售市场,保有量正在快速追赶发达国家。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胡剑萍介绍,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汽车消费理念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汽车在中国的快速普及阶段已经基本结束,近年来新车市场已经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在增速放缓的同时,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具备实现新产品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随着新车销售市场业绩的逐步下滑,以及汽车保有量基数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领域将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这将对车企及销售商的产品理念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消费者自身健康环保观念的提高,以及许多因健康问题遭到消费者投诉引起纠纷的事件被媒体相继曝光,车企应该逐步把产品的设计重点从外观及性能方面逐步的向健康性和舒适性转移,主动的去符合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才能够抓住未来市场。这也说明未来汽车产品的健康性是除了安全性之外消费者考虑的第二大因素。针对于与汽车相关的检测行业来说,目前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检测项目也大多只是涵盖了车辆基本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并没有从源头考虑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带来的长期影响。国内大多数的汽车检测机构甚至都不具备化学相关的检测能力,理化实验室建设的高要求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目前制约化学检测在汽车行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

下面以以下三个标准:

(1)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1]。

(2)GB 5763-2018《汽车用制动器衬片》[2]。

(3)T/CMIF 12-20XX《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评价规范》。

为基础来简要阐述化学领域检测技术在国内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并对相关的检测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2 标准的发展及化学领域的现状

2.1 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提到产品的健康性就不能不提各车企制造汽车配件所使用的的原料以及加工工艺,大多数国外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制定了相关控制汽车内饰件制造原料的标准,早在2003年欧盟就发布了“RoHS指令”[3],用于控制电子电气设备中有害物质的添加量,这一标准目前在国外被广泛使用于包括汽车产品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在我国一些注重产品用户体验的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也已经按照“RoHS指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但这仅仅是企业自发的行为,国家目前并没有对此标准进行强制性规定,这也导致了不同企业因产品研发成本不同导致销售价格不一的现象。产品研发投入增大,消费者花的钱更多,导致销售市场不景气,从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化学检测的普及。

以“RoHS指令”为基础,2014年国内推标《汽车禁用物质要求》发布实施,对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质进行限制,这一标准的发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禁用物质标准的空白[4]。并且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和消费者的健康理念逐步提高,我国预计会在2020年将此标准强制实施,用于限制汽车产品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众多中小型汽车检测机构在化学领域的短板也会跟随政策变化逐步补齐,检测能力也更加全面,有利于推动检测行业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2.2 GB 5763-2018《汽车用制动器衬片》

此标准是中国摩擦材料行业最重要的标准之一[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委会于2018年11月19日批准发布,2019年10月1日起以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2018版新版标准替代了之前使用的2008版标准,内容上除了对原有力学测试方法的调整之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新添加了有害化学元素和石棉的检测,明确规定了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值以及测试方法,且新版标准由之前的条文强制修改为全文强制[6]。美中不足的一点是,检测方法全部都是参考了其他行业产品的检测方法,并没有针对汽车产品的检测标准,而且部分检测方法是比较落后的,例如汞元素的检测方法是GB/T 15555.1-1995《固体废物 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这是二十年前的检测方法,而且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危险性也比较大,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来说也比现在先进的测试仪器要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能夠取得衬片认证资质的机构由原来的国家非金属矿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家独大的局面,现在扩大到整个检测行业的检测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对于检测机构资质的下放也起到了推动化学检测技术在国内汽车行业普及的积极作用。有更多的机构取得检测资质固然是好事,但也给上级单位的监管带来了挑战,在今后的审核监管过程中,如何控制众多检测机构实际操作的标准化,引导检测行业严格执行标准是主管部门首要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7]。

2.3 T/CMIF 12-20XX 《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评价规范》

国家关于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标准制定从2003年来一直都在不断的推进中[8],推荐性的检测标准和征求意见稿也发布了多次,目前主要使用的检测标准为T/CMIF 11-2016《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评价规范》、《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但是如何找到一种能够被众多车企和广大消费者都能接受的检测方法始终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最新发布的《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评价规范》和《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中提出采用检验人员实际嗅辨的方法来给人体对气味的接受程度分级,从而判定产品的合格与否。这种检测方法从检测的过程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能够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例如规范中提到“样品最佳试验时间为自样品下线之日起的14±5天之内进行检验”,还应增加如何存放下线样品的规定,例如何种材质的样品采用何种保存条件,保证样品尽量少的被环境污染;“当均质材料厚度大于20mm,应将样品裁剪成20mm厚”,这条规定仅仅是为了更容易的进行试验,将样品进行裁剪后很明显的增加了样品内部结构的暴露面积,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在气味评价过程中,每个气瓶供不多于3位气味评价员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很难保证样品的一致性,应改为每人一个气味瓶,来降低因瓶中气味分子浓度降低带来的影响。值得肯定的是,规范中采用检验人员实际嗅辨的检测方法是从人体的直观感受出发,把检测结果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作为判定依据,这确实有助于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但对于车企来说,这样的检测结果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出现产品不合格的情况仅凭气味等级来找解决方案是不可行的,还需要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来找出到底是哪种物质超标导致了气味舒适度的降低。另外对于检测机构的人员配置来说也有一定困难,仅气味评价这一项测试项目就需要至少5位评价员同时进行检测,而且包括后期的人员资质维护难度也比较大。因此,现阶段检测方法的不完善导致了众多车企没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此项标准的检测结果目前处于对气味分子定性的阶段,在之后的推进过程中一定会向定量的方向发展,因为只有明确了超标物质,才能够对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是离不开化学检测的,ICP-MS[9],[10]测试系统或GC-MS[11]测试系统就可以很好的达到检测目的。

3 总结

从以上这三个标准的发展进程来看,化学检测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兴领域,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从业人员的操作经验远远不足,并且相关产品的检测标准还处于空白的状态,这就导致了我国目前汽车检测领域内化学检测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改变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化学检测越来越成为检测行业主要发展的对象,除汽车行业外,其他产品相关部门也纷纷把化学检测添加到强制性标准的检测范围内,这说明人们对化学领域越来越重视,有助于改善我国汽车行业及其他行业的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化学检测所涉及到的标准比较繁杂,真正仅针对汽车产品所发布的标准较少,能够完全适用于汽车产品的化学检测方法几乎为零,现用的检测方法基本都是借鉴其他行业产品的检测方法,针对性较差。因此,化学检测在未来汽车行业内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GB/T 30512-2014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S].

[2]GB 5763-2018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S].

[3]林建国等,ICP-AES技术在基于RoHS指令的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J],工程与技术,2016.

[4]唐海勇等,汽车材料禁限用物质检测方法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7.

[5]王建平等,汽车制动器衬片检测标准及测试方法研究[J],质量探索,2017.

[6]韓福涛等,机动车化学检测领域评审关键点分析[J],检验检疫学刊,2017.

[7]霍江莲等,机动车化学检测领域评审关键点分析[J],汽车工程师-行业观察,2018.

[8]孙琦等,汽车内有害气体检测现状与发展趋势[J],环境保护,2008.

[9]张更宇等,ICP-MS最新应用及未来发展[J],科技前沿,2016.

[10]张更宇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28ICP-MS%29联用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无机化学分析,2016.

[11]牛茜等,浅谈国内外汽车VOC法规和检测方法[J],材料应用,2018.

猜你喜欢
汽车行业
动态战略成本管理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影响研究
汽车轻量化材料及制造工艺研究浅析
汽车行业供应链审计探讨
S集团并购L集团案例分析
汽车行业职位晋升中性别差异问题探究
我国汽车行业股票收益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行业的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机电技术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
中国汽车年度盛典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