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分析

2020-04-20 11:36张金国
卷宗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学生

张金国

摘 要:分层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因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所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问题。文章将从“合理分层,促其提升”、“分层目标,有的放矢”、“分层教学,综合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推动中学数学创新教学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数学;中学生

数学教学属于知识积累型学科,新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随着学生年级升高,学生数学能力差距也日益拉大,甚至呈现出多层分化的特征。从理论上而言,“一对一”教学能够最大化地改善这一问题,但我国数学课堂为“1对N”教学模式,中学班级平均人数>30人,教师教学精力有限,显然无法满足这一教学需求[1]。分层教学法,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分为同一个层次,既遵循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又可以减轻其教学负担,真正地提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分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 合理分层,促其提升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分层教学。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多会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将成绩排名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层级进行教学。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学措施与学生数学能力并不相匹配。分析其原因有三:其一,学困原因不同。学生学困原因可以分为智力因素、主观因素、教师因素三种。智力因素: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天赋不高,在学习过程中效率不高[2]。主观因素:学生学习能力并不差,但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呈现出学困表象。教师因素:教师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其二,学生学习能力流动性。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差异性较大,包括图形、方程等多个方面知识。学生在学习各模块时,学习能力表现各不相同,并具有流动性。教师分层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流动性特征,将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层次不匹配,无法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其三,分层方法固化。分层过程中,教师多通过学习能力分层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难度学生数学学习需求。

与之相对,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流动性分层。教师在分层过程中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流动性,根据学生数学能力变化适当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力与学习层次相匹配;第二,多样化分层。如果教学难度不高,教师可以采用“性格分层”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课堂互动性;第三,灵活性分层。学生学困形成原因不同,因此教师在分层时应该采用灵活性分层教学方法,不能够以学生数学成绩一概而论,对于能力较好但因為数学学习习惯不佳的学生,将其放置于较高层次,可以快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概念意义与用坐标表示点两方面知识,知识难点主要为如何用坐标系表示点。分析该知识难点,逻辑难度并不大,主要与学生应用熟练度相关。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分层,将好学、好动、好问的分为一层,不爱积极发言的学生分为一层,并让两个层次的学生交错分为一个小组。当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各个点时,性格活跃的学生会带动性格沉闷学生积极进行实践,强化学生对于难点知识的掌握效果。

2 分层目标,有的放矢

待将学生分层后,教师要考虑设置分层目标,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以往分层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存在着差距性过大、目标实践难、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分层教学流于表面形式。设置不合理:由于分层方式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不同,但部分教师依然以能力“中、强、弱”的方式进行设置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实施效果与预定目标出现较大偏差;目标实践难: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过于细化,无法在40多分钟课堂内完全落实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流于表面形式,甚至出现教学混乱的情况。差距性过大:学生学习能力呈现出层次性变化,教学目标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如果教学目标差别性过大,就会难以在课堂上实践[3]。

教师在设置分层目标时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第一,课程统整。教师针对各个层次设置教学目标时仍然要坚持课程统整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统一设置统领性教学目标,确保各个层级的教学目标仍然教学内容相一致;第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分层方式不同,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按能力分层时,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要按照能力强弱进行设置;按性格分层时,教师则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到情感因素,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第三,逻辑关系。中学数学课程时间较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数学能力的不同设置逻辑关系较为紧密的教学目标,让层次高的学生也能够复习基础知识。

例如:在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点时,主要围绕着“正弦、余弦、正切”,教学难度大。教师将学生分为中、低、强三层。学生能力较低学习目标:在直角三角形中会使用“sinA、cosA、tanA”表示各边比的关系。学生学习能力中等学习目标:能使用“sinA、cosA、tanA”进行简单计算;学生能力较强学习目标,能够解答简单例题。

3 分层教学,综合实践

分层实践教学并不是单一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有着宏观框架属性。换而言之,教师可以在分层教学模式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分层教学课堂。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层教学模式相对比较简单,并没有注重创新具体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分层教学方法与一般教学方法的不同,实践效果也差强人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其中,通过信息教学、小组教学、逻辑设问多种方式增强教学效果,也能够解决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4]。

信息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信息教学能够节约板书时间,根据各层次能力差异性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多组数学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同时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小组教学与分层教学结合:小组合作可以让各个层次学生进行交流,让数学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相互进行扶持,促进学生彼此之间进行层次交流,加快学生之间的层次流动。逻辑设问与分层教学。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设置多个逻辑关系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深层思考,也为有更高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思想平台。

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知识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归元”思想。首先教师将学生按能力分为基础层与提高层两层后开展教学。基础层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归元,提高层在此基础上需要掌握如何正确求解。首先,教师使用电子白板上展示多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其次,教师让基础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快速进行归元,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为一元一次方程,提高层则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求解。最后,教师设置“二元一次方程组”归元注意事项、解题方法等多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归元”思想。

4 结语

分层有教法,实践无定法。教师在实践分层教学过程中要紧抓“分层”核心,从分层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实践都要体现出分层的特色,并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效果。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构建中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实现提质增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仁枝.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教育界,2019,(37):103-104.

[2]郑育武.新课改下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读写算,2019,(11):9.

[3]林金基.农村中学数学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7,(37):97.

[4]宋金玲.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速读(上旬),2019,(9):51.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学生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