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让乡村振兴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2020-04-20 11:49本刊编辑部
乡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阳市信阳攻坚

本刊编辑部

作为农业大市的河南省信阳市,现有农村户籍人口464万人,占总人口的52.5%;农地、林地约占信阳市总面积的74%,其中耕地83.93万hm2、林地57.73万hm2;是全国18个粮食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46亿元,一二三产比为18.7∶37.6∶43.7。“习近平总书记在信阳考察调研时,对信阳依托‘红‘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给予肯定,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嘱托,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同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衔接,进一步探索一条具有信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尚朝阳介绍。

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信阳市严守耕地红线,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积极探索既能保产能又能稳收益的产业发展路子,粮食作物基本稳定在80.00万hm2以上,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稳定在55亿kg以上。发展优质弱筋小麦12.00万hm2、“稻渔共作”5.60万hm2、再生稻1.33万hm2。其中,稻渔共作生产的“有机稻虾米”售价高、销路好,667 m2平均增收2 000元左右,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季双收”。

当前,信阳市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近1/2的耕地建成了高标准粮田。持续加强塘、堰、坝、湖改造,河南省唯一的大(Ⅰ)型水库、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出山店水库已下闸蓄水,袁湾水库、张湾水库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正在积极谋划实施,信阳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0.00万hm2。

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信阳市坚持绿色发展、质量兴农,推进农业特色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走出一条既要生态好又能来钱快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优质米、弱筋麦、信阳茶、油茶、淮南猪、固始鸡、生态鱼以及花卉苗木、中药材、板栗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成为信阳市农村的生动写照。其中,息县打造了“中国生态主食厨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建起“从粮到食”“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种粮效益大幅提升。

农村不断变美,乡村持续充满活力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目前乡村最缺的也是人才。针对此情况,信阳市出台了支持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10条政策,从财政、金融、税费、用地等多方面进行支持,形成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潮。特别是发挥劳务输出大市的优势,通过打“乡情牌”“乡愁牌”,累计吸引13.6万名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办各类实体8.3万多个,带动就业91万多人。

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信阳市承担8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示范任务,其中5项改革试点试验成果转化为国家政策。在实践中,信阳市注重以改革破解难题、引领发展。创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信阳市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近3万个。

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机制,信阳市在如何“稳得住、跟上步、能致富、可持续”问题上不断创新。新县西河村成立农耕园农民合作社,贫困农户以旧房、旧院入股,由合作社进行保护性改造后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使101户农民走上稳定增收之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乡村增绿、林农增效,实现了荒山变青山、活树变活钱。信阳市通过林改,利用荒山、荒坡和残次林发展油茶6万hm2,年产值超过10亿元。

近年来,信阳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截至2018年年底,信阳市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到1.41 km/km2,农村公路总里程超2.3万km,全部实现了村村通,部分村实现了组组通。近500万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問题得到解决;农村电网全面升级;村村建有标准化的卫生室;村村通光缆、有网络,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有1 200多个。此外,信阳市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危房改造“清零行动”,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

保持攻坚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信阳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穿始终,精准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信阳市坚持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定期“回头看”,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信阳市推动建成“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基地2 610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带动贫困户12.1万户39.6万人。信阳市始终紧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既不拔高标准,也不降低标准,严把退出关。目前,信阳市“两不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在教育保障上,信阳市建立了县、乡、村控辍责任机制,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全覆盖的资助体系,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医疗保障上,在落实“五道保障线”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模式,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遍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平均报销比例在90%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住房保障上,实施安居工程,符合条件的易地搬迁,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危房改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信阳市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万人,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4.8万户,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

只有贫困群众改变思想、提高技能,才能彻底拔掉“穷根”。信阳市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百企帮百村”“巧媳妇+万人脱贫”工程和“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逐步实现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全覆盖。同时,信阳市持续开展“昼访夜谈”“典型评选”等活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感恩奋进,等靠要的越来越少、加油干的越来越多。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信阳市各地还创新探索了新模式和路径,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新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盘活农村经济;光山县推进电商扶贫、拓宽增收渠道;潢川县的“一元客车村村通”模式,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继续保持攻坚力度不降,攻坚劲头不减,一手抓未脱贫人口脱贫,攻克坚中之坚,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提高脱贫质量。”尚朝阳表示,“我们有信心,也有底气坚决兑现承诺,让老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不负党中央和省委重托,不负老区人民期盼。”

(来源:http://nynct.henan.gov.cn/2019/12-26/1102406.html   2019-12-27)

猜你喜欢
信阳市信阳攻坚
信阳市审计局 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静谧山间
攻坚脱贫
良方治病利于行 扬帆远航铸辉煌
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Evaluate the Extent to Which Our Judgments and Decisions are Influenced by the Way We See and Interpret the World
信阳红:红茶新贵风生水起